这才是长平之战秦胜赵败的历史真相,即使没有白起赵国一样会输!

这才是长平之战秦胜赵败的历史真相,即使没有白起赵国一样会输!

常言道“秦赵同源”,秦国和赵国是同祖而不同宗的兄弟之国,两国之间本应该是打断了骨头还应连着筋的关系。但是事实上两国是一对冤家,他们之间反而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特别是长平之战,两国更是结下了世世代代都解不开的血海深仇。秦国要统一,赵国要富强,到了战国后期,战国七雄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主要矛盾已经演变为了秦赵对抗之间的矛盾,但最终的结局是秦胜而赵亡。虽然秦赵之间的恩怨已经被埋入黄沙两千多年,但是秦赵之间的故事或许对我们的今天还是有一些启示作用。秦国的成功固然可敬,但是赵国的失败更为可惜。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韩非子·外出说左上》记载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话说中牟县令向赵氏宗主赵襄子推荐了当地两位名士。这两位名士品行高尚,学识渊博,赵襄子对他们十分认可且赏赐了这两人田地房宅,并让此二人当上了中大夫。中牟县的百姓一看这两位不用干农活就能轻松得到邯郸三环内的豪宅而且还能进入公务员编制,整个县城有一半的百姓都放弃了田间耕耘,都跑去研究文化典籍了。我们知道战国之争说到底在于生产力之争,而那个时代生产力的主要代表就是农业,中牟县的百姓们弃农经文,大大降低了中牟县的生产力,可以想象赵襄子封赏此二名士的举动是多么欠考虑。反过来说秦国,秦国排斥一切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无关的事项。首先赵襄子欣赏的名士在秦国就很不受待见,因为商鞅认为一千个只知道种地打仗的百姓中,只要有一个精通《诗》《书》的人,这一千个人就不能好好种地打仗了,也就降低了国家的竞争力。《商君书》记载:“

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辨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当然,秦国排斥那个时代对大争之世无甚作用的礼法、音乐、《诗》《书》等,但并不代表不让百姓不认字,不学习文化知识。一个国家的强盛关键是要统一思想, 学习对那个时代有用的知识,所以秦国提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所以不同的国策引导,铸就了不同的国民性。秦国的国民性是“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而赵国的国民性是“人民矜懻忮,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商。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秦国男儿一听打仗就热血沸腾,前仆后继,死不旋踵。而赵国的男儿们却喜欢当古惑仔互相斗殴,也喜欢打王者荣耀,还喜欢当摸金校尉,长得好看的小鲜肉更喜欢去演艺圈发展,总之不喜欢踏踏实实的耕田种田。所以秦赵之争,高下已判。当一个小鲜肉一部戏的片酬超越一名科技工作者三代人所有积蓄的总合之时,这个国家就已经很危险了。当一个国家大多数人都在关注明星,喜好娱乐节目,爱打手游而远离学习和书籍之时,这个民族就已经很脆弱了。

这才是长平之战秦胜赵败的历史真相,即使没有白起赵国一样会输!

以上说完男性,我们再说说女性。大争之世,秦国对女性也有明确的任务规定,那就是做好纺织工作。在中国古代社会,女织和男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商鞅变法时就鼓励耕织,规定多缴纳布帛的奴隶可以恢复自由身。而且在中国古代社会,布帛还有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秦国后来还专门设置了管理纺织业的官署,中央的“少府”下面就有“东织”和“西织”,地方上还有“锦官”“服官”等。《云梦睡虎地秦简·工人程》规定:“隶妾及女子用针为缗绣它物,女子一人当男子一人。”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秦国的人民,为了“振长策而御宇内”,男女老少都朝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着。反观赵国女性,司马迁写到:“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遍诸侯。”有的赵国女性热衷学习音乐和参加各类歌唱综艺选秀节目。还有一些赵国女性喜欢参加海天盛筵,结交富豪和名流。更有赵国女性直接嫁入豪门,不论是做妻还是当妾。放眼整个战国时期各诸侯的后宫,皆有赵国美女千娇百媚的身影。秦国女性的务实和质朴与赵国女性的虚荣和浮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秦赵之争,赵国应该败得无话可说。

所以,当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大多数女性,都在推崇“学得好不如嫁得好”,都在热衷整形美容当网红,都在追逐“艺考”和“选秀”,都在默默承认“笑贫不笑娼”的时候,这个国家和民族就应该是阴阳不调,身体抱恙了。

秦国在健康的成长,而赵国的疾病却在由表及里,秦胜而赵败不是正当其所吗?

这才是长平之战秦胜赵败的历史真相,即使没有白起赵国一样会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