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与朱允炆二选一,梅殷为何坚守职责两不相帮,朱棣仍视若仇敌

在法国有一则著名的哲学寓言,有一头很久没有吃过东西的驴子,肚子早已饿得不行。这一天,它的主人放在它眼前两捆一样多的草料,鲜美的食物近在咫尺。但这头驴迟迟不肯去享用,因为它还没有想好先吃那边的比较好,这边吃了另一边就变得不鲜美了。很久之后,驴子都没有做出选择,竟然这样饿死了。面对两难选择的时候,难以做出选择,优柔寡断的人常常被法国人称为“布里丹驴”。法国泽学家布里丹曾经这样解释这则寓言:面对选择,二选一,务必做出选择,否则岔口就是终点。

明太祖朱元璋 画像

洪武年间,晚年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后代江山稳固,不得不早早为后代铺路。为了太子朱标,在朱元璋离世后,能顺利掌控大明江山。朱元璋将朝中对朱标产生威胁的大臣大肆屠戮,但也不能让朱标无人可用,必须选一个可靠、有能力的人辅佐太子朱标。《明史》记载,“太祖十六女诸驸马中,尤爱殷。”在朱元璋十四个驸马中,刚果勇毅,为人正直的宁国公主驸马梅殷,成为朱元璋心目中最佳人选。《明英烈传》中,朱元璋评价梅殷为“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在朱元璋离世后,将辅佐建文帝朱允炆的重任托付给梅殷,但梅殷却做出了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选择。

一、梅殷的两难抉择

朱元璋晚年的担心还是发生了,燕王朱棣因不满建文帝朱允炆推行的削藩政策,悍然发动靖难之役(1399年-1402年)。建文三年(1401年),建文帝令驸马都尉梅殷亲率40万大军镇守淮安,抵御朱棣渡过长江。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大军抵达淮南,准备乘势直取淮安,但面对军纪严明,防御森严的梅殷,让朱棣大为头疼。朱棣深知梅殷的作战能力,即便能够攻克梅殷的防御,但也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而朱棣军恰恰缺少的就是时间。强攻自然不行,朱棣派遣使者以“进香”为由,试图说服梅殷同意朱棣借道的请求。

淮安地区

此时的梅殷面对两难的选择,一、同意请求,投身朱棣阵营,为朱棣大军放行。二、坚守职责,拒绝朱棣的请求。每一个选择,都要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靖难之役的结局,此时并不明朗,梅殷始终难以做出选择。回复朱棣道:“进香之事,先帝有禁令,不遵守的人可是不孝。”也就是说,朱元璋早就下令,任何藩王不能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私自进京上香,否则就是不孝的行为。梅殷告诉朱元璋,他只是遵守了先帝的命令,驻守在此处,不让没有命令的人私自进京,与建文帝朱允炆无关。

梅殷

朱棣十分敬仰朱元璋,听闻梅殷评为“不孝”,勃然大怒。再次派出使者告诉梅殷:“如今我兴兵清君侧,是顺应天命,不是常人所能阻挡的。”朱元璋曾留下遗训,如果朝中出现奸臣乱政,允许藩王起兵清君侧,但之后要带兵返回藩地。而朱棣起兵的口号,正是“清君侧”,与梅殷所说朱棣私自上京根本不是一回事,也不能承认。从侧面也告诉梅殷不要做傻事,这根本不是梅殷所能阻挡的。梅殷听闻后,还是无法做出抉择,于是割去使者的耳朵和鼻子后,传给朱棣:

“留下你的嘴巴,好让你对朱棣说什么叫做君臣大义。”虽然朱棣气的不行,但也明白了梅殷的意思,他不想与朱棣为敌,只是他和建文帝是君臣关系,臣子必须听从君主的命令罢了。

明成祖 朱棣 画像

朱棣如同朱元璋一般,深谙识人用人之道。看穿了梅殷的优柔寡断,也明白借道淮安已经不现实了,只好改道,从扬州方向进攻南京。如同梅殷传达朱棣的意思一样,在朱棣改道甚至进攻南京城的时候,驻扎在淮安的40万大军,一直按兵不动。既没有阻拦朱棣南下进攻南京,也没有违背建文帝的命令,一直坚守在淮安,防止朱棣从淮安方向进攻南京。

燕王朱棣 攻入南京 剧照

二、不做选择,往往是最坏的结果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在谷王朱橞、大将军李景隆的协助下,顺利攻入南京城,建文帝失踪,朱棣篡位登基为帝,年号为永乐。而驻守在淮安的四十万大军,自然成了朱棣心头之患。梅殷当初屡次拒绝朱棣的请求,虽托词为先帝朱元璋的命令和臣子职责。但显然朱棣并不会因此放过他,朱棣逼迫宁国公主咬破手指,写下书信召唤梅殷返回南京。也就是《明史》记载的“啮血为书”的典故。

朱棣 剧照

明知朱棣不放心自己,用家人逼迫自己返回南京,而回到南京后,自己的身家性命必然被捏在朱棣的手中。患得患失的梅殷,如何也不肯与朱棣为敌,只好返回南京,但与朱棣心生怨恨。此时的朱棣只是怀疑,毕竟朱棣改道进攻南京的时候,梅殷没有趁机断掉朱棣的后路,两面夹击朱棣。朱棣与梅殷的关系,并没有到不可调和的局面。

朱棣亲自迎接梅殷,并安抚梅殷道:“驸马劳苦”,此时的梅殷,虽心生怨恨的梅殷,但心中也应早有计较,嘴硬回答:“劳而无功,徒自愧耳!”一语双关,镇守淮安正是劳苦,既没有帮助建文帝抵御朱棣,也没有帮助朱棣进攻南京,所以有劳而无功。“徒自愧耳!”表明了此时的无奈和羞愧。朱棣显然听懂了梅殷的话,一语不发,但埋下了两人不可调和的矛盾。

三、最坏的结果

《明史纪事本末》:久之,殷不能平,时见词色。文皇尝夜遣小中官潜入殷第,察之,殷愈怒。

阴阳怪气的话,很显然让明成祖朱棣,越发猜忌梅殷。时常派遣暗探,观察梅殷的日常起居,梅殷也因此越来越愤恨朱棣。此时的梅殷根本无力抵抗,只是朱棣案板上的一块鱼肉罢了,只是梅殷的驸马身份,暂时保护了梅殷一命。而朱棣处置梅殷,仅仅只差一个理由。

《明史》: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奏殷畜养亡命,与女秀才刘氏朋邪诅咒。

都御史陈瑛深谙明成祖朱棣的顾虑,上书谎称梅殷私自在家中培养死士,并且与女秀才刘氏一起在暗地诅咒朱棣。虽然朱棣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复:“我自己会处理。”看似不以为然,从朱棣随后要求户部核查公侯伯驸马等贵族依仗规模就可以看出,实质朱棣已经下定决心处理梅殷。随后朱棣更是以各种理由,分别将梅殷的家人和心腹仆人,调离其他地方。在一次入朝的时候,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等人,趁梅殷不备被挤下笪桥,溺水身亡,谭深和赵曦却谎称梅殷自己投河自尽的。身边无一奴仆心腹,家人更不在身边,谭深和赵曦与梅殷又无仇恨,梅殷为何偏偏选择在笪桥投河自尽?太多的巧合,只可能是一场阴谋,来自朱棣和赵曦等人的一场戏。

燕王朱棣 剧照

结语

梅殷看似没有做出选择,实质已经做出了选择。两不相帮,表面如鱼得水,两面都不得罪,即便有一方获胜,也不会有太糟的结果。实际上,却得罪了双方。朱棣借道,梅殷再如何解释,那也是拒绝。40万的大军,盘踞在淮安,朱棣如何能不忌惮和猜忌梅殷呢?虽然梅殷因为家人返回南京,表示对朱棣无害,但入城的时候对朱棣的不满,在一句“徒自愧耳!”表露无疑。就已经注定,梅殷日后的悲剧。

建文帝 朱允炆剧照

假设建文帝取得胜利,建文帝虽命令梅殷驻守淮安,但本质是防止朱棣进攻南京。朱棣改道扬州进攻南京,梅殷的视若不见,对建文帝来说就是最大的失职。击退或者战胜朱棣后,建文帝如何能不回头收拾梅殷的不作为呢?

无论梅殷选择的是朱棣还是建文帝,最坏的结果,也没有被人推入河中溺水身亡的惨。正如了那就话,不做出选择,就是选择了最坏的结果。

1、《建文帝失位的失本与失策解析》,任文良

2、《浅析明成祖朱棣的用人之道》,徐茜

3、《明史》

(图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