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密令驸马辅助建文,可他却在关键时刻领三十万大军按兵不动

要说朱元璋在指定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之后可真是为其操碎了心,雷厉风行的清除;处心积虑的安排,只为江山永固、开创盛世。当料理了一切之后,朱元璋曾对在身边服侍的朱允炆说‘内有朕为你挑选的文武大臣,外有诸位叔叔替你守卫边界,到时候你只管端坐大位,开创大明盛世’。闻言朱允炆反问朱元璋‘外患有叔叔们抵挡,若叔叔们有心作乱,又当如何’?这下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朱元璋密令驸马辅助建文,可他却在关键时刻领三十万大军按兵不动

朱元璋反复的思考‘文有方孝孺、齐泰我并不担心,他们必会忠于建文;武有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皆身经百战。朝廷富有天下,虽燕王善战、宁王善谋,但以其一地对抗整个朝廷,应该不会成功吧’!应该?朱元璋以一布衣起于乱世,讨灭群雄、残元远遁、改朝换代,立不世之功、开万世之基,哪曾有半点侥幸?可现在怎么会有应该的念头,真的是老了?想及于此,朱元璋冷汗直流,不行,还得再安排一人作为奇兵,以在关键时刻救朱允炆于危难。一番思索,一个人出现在了朱元璋的脑海中。‘若用此人,必能保孙儿无恙’,这一次朱元璋非常的确定、肯定以及一定。这个人是谁?说来跟朱元璋还很亲,他是朱元璋的爱女,朱棣的妹妹宁国公主的驸马——梅殷。论起来他还是朱允炆的姑父,用姑父对付叔父,这安排也是没谁了!史载梅殷‘恭谨有谋,能骑射’,朱元璋评价他‘精通经史,堪为儒宗。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在朱元璋的十六个驸马中,梅殷最得朱元璋喜爱和信任,于是就在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临驾崩前秘密召见驸马梅殷,‘临崩时,梅殷侍侧,太祖因嘱之道: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复出遗诏授之道:敢有违大者,汝讨之。’就这样朱元璋安心的离开,认为自己万无一失的安排必能保朱允炆无虞!

朱元璋密令驸马辅助建文,可他却在关键时刻领三十万大军按兵不动

果然越是担心什么就越是会发生什么,朱元璋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驾崩,一年之后的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朱棣就以‘尊祖训、诛奸臣,为国靖难’的名义起兵。太祖朱元璋对此的看法还是非常正确的,尽管起兵之后,朱棣连连战胜朝廷大军,但其所有不过三府数县。虽然朱棣屡战屡胜,但长时间的消耗下来,他的兵力、财力、物力都敢难以支撑。虽然朱允炆的大军连连战败,但源源不断的平叛大军和充足的后勤物资还是让其对朱棣形成全面压制,只待朱棣穷途末路。历史要就这么发展下去,也就没有什么《永乐大典》;七下西洋;五征大漠,但历史没有如果。在姚广孝的及时提醒下,朱棣充分发挥自己骑兵多、机动性强的优点,绕过朱允炆精兵猛将云集的山东防线直取京师。这一下朱允炆慌了,急令铁铉、平安等回援;又令徐达的儿子,袭封魏国公徐辉祖率军前去增援。做完了这些,朱允炆想起了皇爷爷相当重视的驸马梅殷,于是就令梅殷统帅三十万大军镇守淮安以稳固河防阻止朱棣过江。梅殷到任后也确实‘悉心防御,号令严明’。梅殷所部是朱允炆手中最后一支重兵集团,可以说他们关乎着朱允炆的身家性命。这支部队的存在,给朱棣的靖难之路加上了一道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因为以梅殷的实力,可以同时完成增援京师与切断朱棣后路。朱棣此次的行动虽是壮举,但相比于登基为帝,朱棣兵败被俘的几率要高的多。劳师远征,虽至京师,已是强弩之末,如果梅殷以逸待劳,朱棣的命运就堪忧了!

但诡异的事就在朱棣将要渡河攻取京师的时候发生了,梅殷坐拥三十万大军,即不援救京师、也不出兵与朱棣交战。就连朱棣诡词‘想要借道进京为父皇进香’,梅殷的反应却是割去送信使者的耳、鼻后,将其放归朱棣,并对他说:“留下你的嘴巴,好让你对朱棣说什么叫做君臣大义”。搞得朱棣虽气,奈何忌惮梅殷的兵马众多,不敢与之交战,只得绕道攻取京师。就这样朱元璋看似万全的安排,就因为梅殷在关键时刻的诡异举动而前功尽弃。

朱元璋密令驸马辅助建文,可他却在关键时刻领三十万大军按兵不动

​关于梅殷的举动,现在的我们没法再去得知到底为何!因为从后来的举动上看,他也并不甘心臣服朱棣,难道是觉得两边都是亲戚不好动手?难道是觉得自己一下拥有了决定未来天下谁属的实力,想要待价而沽,然后没有料到因为李景隆和谷王当了叛徒京师陷落的那么快?又或者不管谁胜谁负天下还是大明的天下,他想为大明保存这支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