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去北京一定要尝的12道地方特色美食

北京中国的首都,作为明清两代的古都,满汉的多民族的融合,在饮食,民俗方面多年的交融,北京菜由具北京风味的山东菜、民族清真菜和宫廷三种风味的菜肴组合而成,在烹制方式上有蒸、炸、煎、烙、爆、烤、涮、冲、煎、煨、熬等各种做法,共计约有百余种,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北京的特色饮食。

1. 涮羊肉

老北京,正宗老的风味,传承老北京涮羊肉的特点,采用铜锅炭火,讲究肉质细且无膻味,鲜嫩无比,其他食材新鲜, 涮羊肉 ,又称"",始于元代,兴起于清代,早在18世纪,康熙、二帝所举办的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内中就有羊肉火锅,后流传至市肆, 北京,提起"涮羊肉",尽人皆知。因为这道佳肴吃法简便、味道鲜美,所以深受欢迎。又因老北京用铜锅烹饪羊肉为主固亦称"吃锅子""涮大羊", 选料精细鲜嫩,肉片纸薄均匀,调料多样味美,涮肉醇香不膻,涮后即食。香味纯正,鲜嫩可口。

2. 北京烤鸭

烤鸭是名食,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风味特点:色泽略黄,柔软淡香,夹卷其他荤素食物用,为宴席常用面点,更是家常风味小吃。

烤鸭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时期,当时《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建都后,明宫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的风味,厨师采用炭火烘烤,成菜后鸭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腻,受到人们称赞,即被宫廷取名为"烤鸭", 是具有世界声誉的著名菜式,起源于中国时期,《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在当时是宫廷。用料为优质肉食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两派的代表。它以色泽,细嫩,味道,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

3. 春饼卷菜

春饼卷菜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点,属于北京菜。该小吃常在立春食用,属于传统节日食品。以其饼薄,所卷馅料丰富,可随自己口味调配而闻名。每年立春日,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所谓春饼,又叫,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 其特点是:制法简单,风味独特,食用方便。可根据原料和炒制工艺的变化制成各种不同口味,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各种熟食和炒菜。因其荤素搭配,食物种类繁多,故各种营养成分均很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钾、镁、硒等矿物质。又因平时家中不常制做,故而新颖别致,令人见了胃口大开,可以养胃生津、滋阴化燥,特别适合老人孩子食用。

4. 老北京炸酱面

老北京炸酱面,一道传统的中式,由、拌面条而成,流行于 、,等地, 将、、豆芽、、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面条煮熟后,捞出,浇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也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加辣椒,醋等调味品。这样会更加符合自己的口味。也有面条捞出后用凉水浸洗再加炸酱、菜码的,称 ", 吃炸酱面,比较常见的就是猪肉丁炸酱面。吃时,讲究冷天吃"锅儿挑"热面,热天吃过水凉面,并且根据季节再佐以时令小菜,做"面码儿", "面码儿"分时令不同,各有讲究。初春,是掐头去尾的豆芽菜、小水萝卜缨;春末是青蒜、香椿芽、青豆嘴等;初夏则是新蒜、丝、丝、段等。

5.  京酱肉丝

酱肉丝是一道知名度很高的菜肴,它是北京菜中的经典代表菜之一,选用猪瘦肉为主料,辅以甜面酱、葱、姜及其它调料,用北方特有烹调技法"六爆"之一的"酱爆"烹制而成。 成菜后,咸甜适中,酱香浓郁,风味独特, 京酱肉丝"可以说是一道家喻户晓的名菜,其味道咸甜适口,酱香浓郁,肉丝滑嫩,再用豆皮将肉丝和大葱卷起食用,口感更加丰富,特具风味, 而这道菜的主要环节就是炒酱,一开始总是把握不好火候,酱料炒不到位,使得肉丝挂不住酱汁,直接导致味道欠佳。经过多次的烹饪,现在终于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京酱肉丝"了。


6. 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是北京传统特色小吃,起源于北京城南的南横街。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卤煮火烧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辅之以炸豆腐片、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等辅料,使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颇受人们的喜爱, 在北京最著名的是"",这道已有百余年历史、被认为只有穷人才会吃的小吃却起源于宫廷, 卤煮火烧在北京人当中很受欢迎。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肠、肺头剁小块,从锅里舀一勺往碗里一浇,再来点蒜泥、辣椒油、、。热腾腾的一碗端上来,火烧、豆腐、肺头卤煮吸足了汤汁,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其中味道最厚重的还是小肠, 肠酥软,味厚而不腻,没有任何异味。偶尔吃到一片白肉更是满口脂香。因为是老汤的缘故,口轻的人如果觉得汤口有点咸,可以向店家要些白开水兑入汤中。


7. 爆肚

北京最有名的名吃就是老北京爆肚与。而论起北京最悠久最兴旺的小吃,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 外形粗糙,蘸酱的吃法也"原始"的很,但肚却精细的区分牛、羊肚,还有百叶、散丹、肚仁、肚领、蘑菇等不同部位,蘸料甚至也划分着南料、北料,体现着京城小吃"看着平凡,吃着讲究"的传统特点, 羊肚的营养价值:性味甘温,可补虚健胃,治不足、手足烦热、尿频多汗等症, 爆肚是把鲜牛肚(指和肚领)或鲜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香脆, 老北京都喜欢吃爆肚,特别是农历立秋之后,北京人讲究"吃秋",就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说。

8. 炒肝

北京炒肝是一道著名的传统小吃,由猪大肠,猪肝等制作而成, 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的特色。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以淀粉做成的北京小吃,最初吃炒肝时讲究沿碗周围抿并要求搭配着小一块食用, 名,其实以猪为主,猪肝只占1/3。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肠用碱、盐浸泡揉搓,用清水加醋洗净后再煮。开锅后改用文火炖,锅盖盖好使肠子熟透而不跑油。烂熟后切成5分长的小段,俗称"顶针段"再将鲜猪肝洗净,用刀斜片成形的条, 会仙居的炒肝儿出名后,北京四九城的小饭馆、小吃店都相继添了炒肝儿,所谓炒肝并不是炒的,而是煮出来的,而且除了肝,还有肥肠,肥肠一般还比肝更多一些。最后放淀粉,因为比较浓稠,要不停搅拌,还是挺有"炒"的感觉的。



9豆汁焦圈

焦圈是一种老北京传统的特色小吃,色泽深黄,形如,焦香,风味独特。在老北京,男女老少都爱吃焦圈。北京人吃烧饼爱夹焦圈,喝的时候也爱就着焦圈, 豆汁是北京独有的吃食儿,是水磨绿豆制作粉丝或团粉时,把淀粉取出后,剩下来淡绿泛青色的汤水,经过发酵后熬制成的。据说早在乾隆年间,豆汁已经传入皇家了。因为豆汁的气味及味道独特,若非长期接触,很难习惯。喝豆汁儿是有讲究的,首先得烫,正咕嘟着偶尔冒几个泡的热度最好,再者必须得配上切得极细的芥菜疙瘩丝儿、淋上辣油,同时还得搭上两个"焦圈儿",吃起来主味酸、回味甜、芥菜咸、红油辣,五味中占了四味,再加上焦圈儿的脆和香,绝配!

10. 豌豆黄

豌豆黄也称为,是北京传统,也是春季的一种应时佳品。通常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成品后,外观浅黄色,味道香甜,清凉爽口, 豌豆黄儿是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后传入宫廷。清代宫廷的,用上等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传统做法还要嵌以肉。以所制最有名, 北京的有两种,一种是制作的所谓宫廷。另一种则是走街串巷的小贩出售的制作较粗糙的,这两种都叫黄儿,但用料、工艺、价格有天壤之别。

11. 褡裢火烧

褡裢火烧是一种油煎食品,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褡裢火烧是一种北京常见,用面片装入馅,两面折上,另两面不封口,放入油锅煎熟。因其长型,有时对折。类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裢,由此得名。其口味类似锅贴,但形状不同。褡裢火烧与天津的锅贴较为相似,但馅料和制作方法上不同, 制作时,用面片装入馅,两面折上,另两面不封口,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起锅上桌,趁热食用。其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因其长条型,有时对折,类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裢,故名褡裢火烧。其口味类似锅贴,但形状不同。



12. 驴打滚

驴打滚是老北京传统小吃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 "驴打滚"的原料有大、、、、、、和。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豆馅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黄豆面入嘴后可以不嚼,细细品,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