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看完這篇漫畫,再搞不懂資管新規你來找我!

來源:三折人生(ID:Ezhers)

是不是突然有段時間,

然後就……

2018年4月27日,又是一個週五,

百億規模的資管行業

迎來了大資管監管規定的正式落地!

別這麼激動嘛,

該資管新規是由一行兩會和外管局聯合發佈的。

資產管理業務是指如下7類金融機構

它們接受投資者的委託

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管理的金融服務。

這就像

我們就從這牽線紅繩的兩邊來分析

右邊:資金運用方

資產管理產品按照投資性質不同,可以分為

不同類型產品投資有不同的底層資產。

固定收益類產品標準如下

權益類產品標準如下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標準如下

混合類產品則投資於上述三類資產且任一資產的投資比例未達到前三類產品標準。

左邊:資金來源方

資產管理產品按照募集方式不同,

則可分為公募產品私募產品

公募產品是這樣的

公募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但社會公眾的風險識別承受能力一般偏弱。

所以公募產品在投資範圍上有嚴格監管要求。

私募產品

是這樣的,

私募產品是通過非公開方式發行的,

私募產品的投資者需要是合格投資者

合格投資者是應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風險承擔能力

合格投資者若是自然人,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

(2)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哦,不不不,你那學區房算實物資產,這裡要求的資產是金融資產,比如你有的存款啊、基金啊、股票啊等等。

所以個人的合格投資者不僅要是老司機,還要是

合格投資者若是法人單位

則要求

此外,

合格投資者投資單隻資管產品也有投資門檻要求

有變化啦,

新規對投資單隻不同產品有不同的起投金額要求:

因為私募產品較公募產品風險高,設置起投金額,

越成熟的高端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越強,

故能

否則碰到承受能力不強的,

就不好玩了,

所以需要向投資者銷售與其風險識別能力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資管產品。

別去啦,

投資者不得使用貸款、發總債券等籌集的非自有資金投資資管產品。

不行,

金融機構不得通過拆分資管產品的方式,向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低於產品風險等級的投資者銷售資管產品。

說完了相親的雙方,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下新規要點:

/1/ 打破剛性兌付

以前

好啦好啦,把牌子收起來,以後這些不能做啦!

新規要求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不得剛性兌付

因為……

剛性兌付抬高無風險收益率水平,

干擾資金價格。

剛性兌付導致一些投資者冒險投機,金融機構不盡職盡責,提升了道德風險

所以監管機構下定決心要

任何單位和個人

發現金融股機構存在剛性兌付行為的,

均可向金融管理部門舉報。

以下行為會被認定為剛性兌付

(1)採取滾動發行等方式,使得資管產品的本金、收益、風險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發生轉移,

以此實現產品保本保收益。

(2)資管產品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發行或管理該產品的金融機構自行籌集資金償付或委託其他機構代為償付。

(3)違反真實公允確定淨值原則

對產品保本保收益。

這裡首先要了解一個概念,叫做攤餘成本法

我們不嚴謹地舉個例子。

假設一債券現價90元,10天以後到期,保證以100元兌付,

按照攤餘成本法,把收益的10元錢按照剩餘天數平攤一下,則每天收益10/10=1元錢。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預期收益型產品

但由於經濟數據市場利率因素會影響債券價格,所以這10天債券走勢不會是一條直線,實際有可能是這樣的,

而一些資管產品過度使用攤餘成本法計量所投資金融資產,使得基礎資產的風險不能反映到產品的價值變化

中,投資者不清楚自身承擔風險的大小。

所以需要採用淨值型產品定期披露淨值,來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

這時,投資者的收益依靠產品淨值,不等於預先確定的預期收益。

但考慮到可操作性,新規提供了例外情形,

對於封閉式產品,所投資產在暫不具備活躍交易市場等條件下可還是按照攤餘成本法計量。

/2/ 對標與非標重新定義

新規規定標準化債權需要達到如下要求,

就像巧克力工廠標準化生產一樣,

(1)等分化,可交易

(2)信息披露充分

(3)集中登記、獨立託管

(4)公允定價,流動性機制完善

(5)在銀行間市場證券交易所市場等經國務院同意設立的交易市場交易。

滿足以上5個條件的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

否則均為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

新規要求,金融機構不得為資管產品投資的非標債權類資產或股權類資產提供直接或間接、顯性或隱性的擔保回購

代為承擔風險的承諾

這也是禁止剛性兌付的具體表現。

今天我們接著說,

但說之前,我們介紹四位群眾演員,

根據存續期基金規模是否固定,我們將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進一步細分為:

由於開放式基金無固定存續期,面臨贖回壓力,相較封閉式基金流動性風險更大。

由於客群扛風險能力不同,公募產品與私募產品投資範圍也不同:

公募產品主要投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上市交易的股票

私募產品則可投資債權類資產、上市或掛牌交易的股票、未上市企業股權和受(收)益權等。

私募產品投資範圍更廣,但要嚴格遵守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

好了,記住這四位群眾演員,

我們進入正題。

/3/ 資產的集中度管理

單隻公募資管產品投資不能太集中

那麼我們舉個例子,

然後敵方一個炸彈丟在那個山坡上……

所以不能把投資兵力部署的太集中,

嗯哼,新規對單隻公募資管產品投資單隻證券或單隻證券投資基金的,

對其兵力部署的要求是……

公式如下:

同一金融機構發行的全部管理產品佔比投資對象市值的比重也不能太大,

這就像,

大家一起抬水很穩的,

但壞就壞在抬水的人裡面很多人都是你的人,

萬一你高呼一聲,

所以抬水也不能都是你的人,

故有如下要求:

(1)同一金融機構發行的全部公募資管產品,投資單隻

證券或單隻證券投資基金的市值,不得超過該證券市值或證券投資基金市值的30%;

(2)同一金融機構全部開放式公募資管產品,投資單一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

(3)同一金融機構全部資管產品,投資單一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可流動股的30%。

若不是金融機構主觀原因導致突破上述比例限制的,金融機構可在限定時間內進行補救。

此外,

對於同一金融機構發行多隻資管產品

若這些資管產品都投資同一資產的,

則投資的資金總規模不能超過300億元,除非相關金融監管部門批准

這主要是為防止同一資產發生風險波及多隻資管產品

/4/ 消除多層嵌套

多層嵌套麼……

於是,我們的超人套了七八條內褲。

這裡的內褲就相當於資管產品

一個資管產品投資另一個資管產品,相互組合,就是所謂的嵌套

通過多層嵌套,達到

規避監管政策擴大投資範圍等目的。

但是內褲穿多了,

多層嵌套增加了產品的複雜性,底層資產的風險難以穿透核查,且拉長了資金鍊條,增加了融資成本

新規對多層嵌套做了限制,資管產品只可嵌套一層資管產品,

若投資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則不受這個限制。

/5/ 統一槓杆水平

槓桿分為兩種,一種是負債槓桿

該比例越高,表示負債率越高。

新規對資管產品的負債槓桿比例做了限制。

我們舉個例子,

首先我們把募集的資金用於投資債券,

接著我們把債券質押融資,又獲得一筆資金,

然後拿著這筆錢,也就是負債,可以再去投資其它產品,

則對該資管產品的負債槓桿率如下:

負債槓桿比率過高,容易導致,

若引發流動性等風險,

就不好玩了,

所以該比例不能太高。

新規對不同類型產品的負債槓桿比例做了限制,

另外,新規要求,

金融機構不得以受託管理的資管產品份額進行質押融資,放大槓桿。

另一種是分級槓桿

是產品設計上的槓桿,將投資人分為

優先級劣後級

若遇到風險,

資管項目在投資標的時,,

優先級拿固定收益,而風險由劣後級承擔,額外收益也歸劣後方。

這就相當於劣後級利用優先級的資金做了槓桿。

但是,

所以對於這類槓桿也要限制,

新規要求,公募產品放式私募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

封閉式私募產品進行份額分級

首先,對其槓桿負債比例進行限制,

其次,根據其所投資資產的風險程度設定分級比例:

1、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要求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級比例中,中間份額也需要計入優先份額。

2、權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

權益類產品投資風險相對較高,所以槓桿率要求比固定收益類嚴格。

3、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

混合類產品的分級比例如下

/6/ 降低期限錯配風險

期限錯配的問題我們以前說過,

期限錯配就相當於把短期資金投入到長期項目中。

這有可能造成,

為了降低期限錯配的風險,新規要求

(1)封閉式資管產品期限不得低於

90天

(2)資管產品投資非標債權資產的,

則有如下要求:

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於封閉式資管產品的到期日

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於開放式資管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

(3)資管產品投資於未上市企業股權及受(收)益權,應當為封閉式資管產品,並明確退出安排。

未上市企業股權及受(收)益權退出日不得晚於封閉式資管產品的到期日

你要這麼記得住……也闊以。

加油吧,

今天就說到這吧。

新規要求,除國家另有規定外,

非金融機構不得發行、銷售資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