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云南排第二的米线,富2代拿辆法拉利换配方,门口永远蹲一排人吃

美食节目《舌尖》多次提到云南的美食

看完让很多云南人直摇头

因为那并不是云南本土的特色

而说到云南最本地的特色小吃

往往是藏在街头巷尾的小店

在距离云南省会昆明100多公里的地方(现在的弥勒市),有一家30多年的老店过桥米线店。

如果是一家普通的过桥米线店,我们就不做介绍了,这家店很有意思。

这家米线店每天早上门口都停满汽车,都是来吃米线的食客。

每天车来车往,车路过桌子都会震动,夸张的时候,汽车距离凳子屁股5厘米的长度。有一次遇到个手艺臭的司机,直接把桌子都怼翻了,还算没伤到人,被网友称为云南境内最危险的米线店,吃碗米线得冒着生命危险。

还有一个“危险”的地方,就是停车的问题,由于来吃米线的车辆太多,路上已经停不下了,只能停在路边,停在路边又有人过来罚款。

临时加的凳子桌子

虽然种种原因造成来吃米线的吃客一度很尴尬,但是他们家的米线火爆到难以控制的程度。

由于来吃米线,还有拜师学艺的人很多,其中一大部分是外地客人,掌柜用那十分不流利的普通话和外地客人交流。

先买票,然后选菜,米线无限吃,据说最牛的一个人,一口气吃了10碗米线。不愧为云南最牛X的过桥米线,名不虚传呀!吃碗米线,挤到出汗。

洗碗大娘直接忙到不知所措

几十种冒可以选择,估计吃完绝对是扶墙回家。

好多第一次来吃的人,都被这家颠覆了认知!第1-吃法:以前认为是米线和汤直接盛在一起的,而实际是先选汤,有10、15、20块不等的内容,然后自己加米线或者卷粉,关键是巨大的碗,真叫碗比脸大!第2-味道:汤底采用土鸡熬制,碗里真的飘着菊花,而且口感鲜美、咸淡适中。

外送小哥等到无语,没脾气

来他家可以吃到各种过桥米线,夸张的大碗,展现出云南人民彪悍豪放的民族风情,来一碗菊花米线,太板扎了

真要把盆碗里的东西和汤都消灭,那肯定会很撑。

他们家的过桥米线什么都有,而且都是大家没听说过的,有猪肝、银耳、鱼肉、蛋卷、腰花肉等等,都是些平时吃不到的食材。感觉过桥米线再发展几年,估计都要赶上火锅的配菜量了。

他们家的草芽,十分香甜脆嫩,来自红河的建水,下午采摘,夜里面运送,凌晨6点开门的时候,刚好运到,清洗后就上桌了。

他们家米线爆好吃的秘密,就是里面的辣椒。

辣椒看上去就是那种脆脆的,完全被油侵染后,呈现出一种透露的颜色。只用眼睛就可以闻到香味的感觉。

一天要卖出2大盆油辣椒,这样一大盆至少25公斤。

特别特别要介绍一下他们家的汤,汤头很醇厚,不是那种用味精堆彻出来的味道,喝了好多,过后都不觉得口渴,这是一个判断是否掺和味精的好法。

他们家的汤底超级神奇,一大口锅里面,放了几百只鸡,百公斤筒子骨,熬煮8小时以上,熬到骨肉脱节,直到汤色变成乳白色为止。不像昆明的那些都是各种调味料在里面,没有加任何香精,味道超级鲜美。

掌柜就是下面用尝汤这位,16岁就出来打工,因为爷爷辈是远近闻名的乡村厨师。所谓远近闻名,就是一年至少要帮40-50家人的红白喜事做饭菜,以前的乡帮没有现在这些收入高,都是邻里朋友,帮完送块毛巾或者几十块。由于小时候一直跟着爷爷做菜,骨子里面一直充满了对做美食的梦想。

初中毕业出来以后,一路上一直从事餐饮业。做过酒店服务员,干过餐厅主管主厨,经过10多年的奋斗和积攒,终于开起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米线店。由于骨子里面自带的大厨基因,造就了做出来的东西超级好吃。

才开张2个月就万人空巷,只花了2个月的时间,就把之前投入的全部收回,有时候他自己想想都不可思议。做了这么多年的餐饮,他现在十分满足自己的生活,爱好和职业是一种,真是十分开心,有时候都觉得老天特别眷恋他。

过桥米线的汤,最讲究火候和汤色,好多徒弟来学,每天都是傻傻地盯着汤。

他家的早点铺,一天单米线就要卖出300多公斤,一碗烫烫的过桥米线,撒上菊花,品相不错,味道超好。

一碗米线单碗就有3公斤重,满满一大碗抬上桌,胃口小的2个人吃一碗都吃不完。

他们家有160平米,虽然比一般的早点店要大着一些,但是永远是呈现出一种饱满的状态,一大张桌子就只能够放4、5碗米线,米线碗实在是太大了。

几瓣菊花是点睛之笔

差不多零点几吨的原材料熬制出来的汤,那味道简直太神奇了,比自己在家里面熬制的都香甜。那种香甜度,喝上一口,估计连做梦都会回想起来的甜。

菊花金黄,鲜醇不腻,鲜汤渗入了每一根米线。

碗十分大,完全可以把整个头泡在里面了

Q弹的米线,超鲜的汤头,简直就是欲罢不能了,吃不下了,却还想再来一口,吃完感觉人生就是圆满的了。

青花瓷的巨碗,泛黄色的汤底,红色的辣椒油,艳黄色的菊花瓣,白色的草芽,组合而成的一碗米线,十分漂亮,怪不得好多游客直接把照片发到网上,成为弥勒小城的网红店。

店名:蒙自菊花过桥米线

地址:云南省弥勒市上清路与红烟路交叉口庆来公园旁

目前还有精力教徒弟,不过再过几年就没精力了。

云南的早晨,一碗滚烫的过桥米线下肚,让人一天都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