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王的炸酱面



# @大董大懂 一日一菜 (129)#

炸酱面(7)

一年四季吃炸酱面,冬天最金贵。冬天菜蔬时鲜,都过了季。就是有,也是存下来的。

冬天吃炸酱面一定是锅挑儿,热热乎乎,才显肉丁香。

北京是帝都。冬天从银锭桥看西山,枫叶落尽,扬槐苍黄。冬天吃,虽有涮羊肉,烤肉,炸酱面显得更隆重。

帝都的炸酱面,要七碟八碗。吃个炸酱面,要这么吓唬吗?其实吃炸酱面,本来特简单,他就是吃食。非要个七碟八碗,这无非就是“讲究”二字,为啥要讲究呢,无非是穷,人穷就志短,就没底气,吃个面,不能只是秃秃的一碗干面,要有面码儿陪衬。这样好有面子。面码儿要随着季节变换:早春吃野鸡脖儿韭菜;仲春吃杨花萝卜;季春吃掐菜;暮春吃香椿芽儿;初夏吃嫩芹菜;仲夏吃紫边嫩豆角儿;一立秋,心里美萝卜就上市了,把萝卜切细丝,好看又爽快;冬天老百姓的面码是大白菜,切了丝,焯熟。冬天吃炸酱面,最讲究的菜码,是嫩黄瓜。冬天北京大冷天儿,去哪找嫩黄瓜。嫩黄瓜不是没有,只是老百姓吃不起了。过去专门有给宫里种“鲜儿”的大棚,顶花带刺的黄瓜,数九寒冬也能吃到。

三十年前,我去给一人家做喜宴,三十多桌,两天干下来,我上火了,口舌生疮,吃啥啥没味,主家准备了几根顶花带刺的嫩黄瓜,是做三鲜汤的,我也是不管不顾了,把两根黄瓜给人家吃了,满屋的清香。

七碟八碗摆在眼前,千万别自己伸筷子去夹,那是露怯。有人给您夹,您只要用眼神瞄,心里想的,她就给您夹碗里来了。眼神是半眯着的,就像在自己家,自己坐在八仙桌前,摆菜码的桌子是六个八仙桌拼在一起。从这头看过去,层层叠叠,像山峰,层峦叠嶂。眼神要坚定,要气定神闲,想,曾经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也不过如此。一碗炸酱面,气象万千,可挥斥方遒。

帝都的炸酱,肉丁要肥硕,尤其冬天的猪,已经膘肥三寸,这时炸了酱,油浮碗沿儿;㧟一勺酱,要半勺油,吃着香美,脸上有光。

炸酱的咸度,能吃出殷实程度。请朋友吃炸酱面,要是一勺酱,就够咸了,或是酱齁咸,那是骂人,是把你当穷人了。吃炸酱要吃酱香;宽油炸酱,油把酱炸的没了生味儿,是熟豆熟油的香。酱色枣红,如北京落霞后的红,近年北京人管进口的樱桃叫车厘子,就是这样的红。

帝都的炸酱面,面特别讲究。大户人家吃抻面,百姓人家吃切面。闲时吃手擀面,忙时吃一把挂面。

北京人吃面讲究,北京人却特别懒。人人都说自己家的炸酱面好,可谁都不会去自己抻一把面。大户人家一般都有大师傅,但现在能抻面的大师傅也不多,现在的大师傅也就是能擀个面。

面要吃劲道儿,一,和面要硬,二,面要有筋。面劲道儿是讲究,吃一碗没劲道儿的面,让人鄙视,怀疑你的道行儿,软面是面软,道行不深。

在帝都,请人吃炸酱面要有气势,这气势就是面硬、肉丁多、面码七碟八碗。

老百姓吃炸酱面七碟八碗,那是要面子。大宅门里吃炸酱面,七碟八碗是把自己想成王。这七碟八碗的讲究是王的范儿。落魄的王,就剩下架子了,还要端着。现在物流发达了,老百姓大冬天里边也能吃上顶花带刺的黄瓜,老百姓现在都是王了。可现在的王已经没有了王的气质。如果七叠八碗里面吃不出一根头发丝,这顿饭吃的就不舒坦。


大董

北京烤鸭代言人

Spokesperson of Beijing Roast Duck

阿尔巴白松露全球大使

Ambassador of Alba White Truffles of the World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荣誉州民荣誉

Honorable Citizen of Bortala Mongol Autonomous Prefecture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

DaDong elected as the Vice-chairman of “Chinese Cuisine Association”

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名厨协会主席

Chairman of “Famous Chefs Committee of the Worl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Cuisine”.

大董意境菜创始人

Creator of DaDong Yijing Cuisine

大董餐饮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Chairman, DaDong Food & Beverage Investm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