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你测了吗?清华大学团队推出“新冠肺炎自测评估系统”!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发生以来,随着确诊人数和疑似病例的不断增加,部分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慌。再加上正值冬季,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类似于新冠肺炎的病例排查工作给各地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增加了极大负担,也对医疗物资造成了较大浪费。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与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共同研发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测评估系统”。

使用方法

据悉,该系统操作十分简单。用户只要登录该系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在线回答问题,系统就会自动进行智能分析,做出患病风险层级评估并给出切实具体的保健和就医指导意见。

而且,该系统还可根据用户需要重复进行测试,根据用户的就诊史和症状给出实时的患病“风险指数”。通过对该指数消长的分析,系统会给出相应的医疗保健意见。

专家给出的建议是,每日进行1~2次的测评比较合理

问题量表内容

该量表中包含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热症状、呼吸道症状及其他系统症状。

笔者亲自进行了测试,第一感觉:着实是“”!仅第一道问题,对于用户自身的身体现状的测评选项就足足有11项。除此以外,对用户本人所处的城市、近期交通工具乘坐情况、近期去过的地方、接触过的人等等都有具体、详实的问询。

根据自身情况填写完量表后,结果出具非常快,可操作性也非常强。

权威性

据了解,该系统所导入的自筛问题量表是在董家鸿院士指导下,依据国家卫健委最新的诊疗指南,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疫情防控专家组设计出来的。并且,该系统设计完成后,还经由中国医师协会组织

传染病学、呼吸病学、急诊医学、全科医学四大领域的多名权威专家进行了审定。

专家设计,专家审定,其权威性可见一斑。

而且,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智慧健康中心共同主任杨斌博士还介绍:系统上线前已经做过了不同类型的患者的小样本测试,也做过了饱和攻击测试。由此说明,该系统的全面性和稳定性是比较可信的。

据悉,后续该系统上线启用自筛功能以后,清华大学方面还将继续对该系统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研发拓展。清方预期要做到的是:“增加针对不同风险层级患者的智能回放功能、针对高风险人群的就近定点医院提示以及针对医院端的接诊前提示、基于大数据的区域疫情演变趋势分析和预测”。

对此,广大网友直呼:“清华还是清华”!也有网友倡议:“每天测一测,测测更放心”。不得不说,在这个全国气压都因为新冠肺炎而紧张的时刻,这个横空出世的“新冠肺炎自测评估系统”真如一场“及时雨”和“定心丸”。

对于这个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给出了高度肯定。他表示,该系统的上线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董家鸿院士

在笔者看来,首先,它给广大群众的自我评估给出了一条科学、可行的参考依据,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内人民抗议期间的心理压力;其次,它也给各地的医院减轻了大量的工作负担,不用再过多地纠缠在众多的“疑似”和“自认为”病例中浪费精力和医疗物资。往大了说,它对安稳人民情绪,维持社会稳定也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