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武汉过早三宝,热干面,豆皮,蛋酒

武汉三镇,九省通衢,南北交融,四方杂处,有江河交通之利,有东西南北之货殖,惟楚有才,于斯为聚。



武汉菜是鄂菜,以清淡鲜醇为主,汁浓芡厚,最出名的菜便是毛主席在诗里提到过的武昌鱼,一般用于清蒸,此外便是红烧鮰鱼,洪山菜薹,瓦罐排骨藕塘和沔阳三蒸了。

鄂菜姑且不去谈它,很家常很好吃,但是面目比较模糊,好像什么都有一点,但好像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孔雀开屏武昌鱼


支撑我喜欢武汉的三大理由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那条,就是武汉的早点实在太丰富太好吃了:“老通城的豆皮,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注:烧麦),民众甜 食的汰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

”湖北作家池莉的其他作品我未曾拜读,但这一段列举真是引爆我的巴普洛夫效应。


知道这儿是哪儿吗?


如果非要让你做个残忍的选择,只选其中三样,你会怎么选?

我先说我的:热干面、豆皮、蛋酒


热干面

热干面这东西,喜欢的人可以连续吃一个月,不喜欢的人几十年也吃不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我四岁多第一次吃热干面就喜欢上了,我姑说是因为我有湖北血统,姑且信之,因为我也没有更好的理由了。

一碗正宗的热干面,有三个要素:碱水面、芝麻酱和酱萝卜。

怎么做碱水面我是不知道的,在我看来跟重庆小面的面差不了多少,揉面时肯定掺了火碱,都是给的面粉太次的缘故,要用碱来增加韧性,但是吃了这么多年了,也就成了风味。

碱水面需要提前蒸个半熟1、面条隔水蒸约30分钟至八成熟,纳盆后用手抖散,加适量芝麻油拌匀,使其不粘不坨、根根分明。2、将拌好的面条平摊在托盘上,用风扇吹约2小时。面条表面的油有锁水功能,非但不会因为失水过多而变得干硬,反而会有种筋道的口感。


酱萝卜 最传统的热干面上撒的是本地的酱萝卜,将胡萝卜加酱油、陈醋和白糖腌制而成,味道咸鲜回甜,口感清脆。现在热干面的浇头可谓品种繁多,有牛肉、虾米、叉烧等,但最地道、最传统、深植于我们记忆中的还是那撮暗红色的酱萝卜。



芝麻酱 芝麻酱是热干面的灵魂,香不香全看它。怎么调,才叫香?答案是加芝麻油。将芝麻酱与芝麻油按照1∶1的比例调匀再加水稀释即可。


三鲜豆皮

老通城的豆皮美又鲜,我第一次吃豆皮就是在老通城,连吞两块还意犹未尽。

原料:黄豆40克,水180克,低筋面粉80克,生粉20克,蛋清1个,盐2克,蛋黄1个,糯米饭80克,香菇酱60克,葱花10克。


做豆皮

涨发好的黄豆放入搅拌机中加水搅打成浆,打好的豆浆大约有200克。在豆浆中加入低筋面粉,用打蛋器搅打均匀,再加入生粉、蛋清、盐,拌匀成为黄豆面浆。平底锅滑锅后留底油,烧到四成热时舀入面浆60克,不断顺时针摇动煎锅,使面浆均匀地沾满锅底。待面浆成形,浇上蛋黄液,再次晃动煎锅,使蛋黄液均匀散开。翻面再煎1分钟使其定型。



炒香菇酱

香菇酱炒制:锅内放油,烧到五成热时下入蒜末炸香,倒入五花肉粒750克小火煸出多余的油分,下入香菇粒500克、汆过水的甜笋粒500克、蚝油80克、辣妹子酱100克炒香,倒入高汤浸没所有用料,放入草果2个、香叶5片、八角2个、桂皮3段,调入草菇老抽15克、生抽30克,中火炖煮,等到汁水全部收干后,挑去香料即可。

然后在面饼中央放入糯米饭,整成20厘米见方、厚0.5厘米的正方形,在糯米饭上均匀地铺上香菇酱,面饼的四边薄薄地刷上一层蛋液,分别向中间折叠。



煎豆皮

折好的面饼放入刷了一层底油的锅中,小火两面各煎30秒至金黄、定型。


最后切成小块,撒上葱花,即可上桌。


蛋酒



蛋酒就是往碗里打一个蛋和醪糟,滚烫的开水浇进去,迅速搅成蛋花就好。四川也有此美味,只是不给早餐的时候吃,所以我赞美武汉人民,可以在每个早上吃一碗醪糟蛋。


其他小吃

武汉好吃的还很多,炸面窝,重油烧麦,四季美的汤包,同济门口的东东包(生煎包)……有人说武汉是美拉德效应重镇,我觉得没错,别管胖不胖,反正我能吃上一个月。


炸面窝


烧麦


四季美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