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预防新型肺炎攻略来了!怎么选口罩、洗手、消毒……都告诉你

2020年的春节,因为新型肺炎变得格外不寻常,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每一个小进展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时至今日,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身为医学知识并不丰富的普通百姓,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好防护?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传染性强、致病力强、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

下图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两张CT片,表现为双肺多发的磨玻璃样片状渗出阴影。由于是新型病毒,人们普遍不存在免疫能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幸运的是,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轻症患者居多,且治愈率高、致死率低。

1,如何佩戴口罩避免飞沫传播病毒?

现如今,几乎人人都知道戴口罩能有效避免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但很多人对于飞沫的“威力”并不了解。

1,飞沫的“威力”

王凯医生在现场做了个演示,发现一个喷嚏的飞沫最远传到了1.5米。

而人在真正使劲打喷嚏时,气流的速度可高达500公里/小时,比高铁还快,飞沫传播距离可达2米,甚至更远。而且飞沫可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每个气溶胶分子中大约含10万~100万个病毒颗粒,密闭环境中很容易造成传染。

所以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注意避免飞沫传播,应该背过身去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并马上消毒或洗手。

2,口罩,你选对了吗?

市面上的口罩种类繁多,包括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究竟应该如何选择与佩戴?

①医用(外科)口罩

专家表示,一般的户外活动佩戴医用口罩即可,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医用外科口罩适用于医疗环境中阻挡体液、血液、痰液等的传播,也可用于人口密集的场所。

②医用防护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就是N95或KN95口罩,它有带呼吸阀和不带呼吸阀两种,不带呼吸阀的口罩能起到双向保护的作用;而带呼吸阀的口罩则只能避免吸入病原微生物,呼气时并不能阻挡病原微生物出去,对于周围人群而言是一种潜在的风险。所以选择N95口罩预防病毒时,推荐不带阀门的。

另外,N95口罩适用于面对确诊或疑似患者等高风险情况下,一般生活环境不推荐使用。而且N95口罩佩戴两天后,防护效率仍然可以达到95%,佩戴三天防护效率在94.7%左右,所以对于普通百姓而言,N95口罩佩戴3天是可以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存放佩戴过的N95口罩应用保鲜袋等包好,避免接触水,以免效果减弱。

3,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佩戴口罩时,应浅色面朝内,深色面朝外,有金属条的一侧朝上,口罩上缘距眼睛1cm,并捏好鼻夹,使其与面部紧密贴合。

戴口罩前、摘口罩后一定要注意洗净双手,用过的口罩不建议用酒精、加热等方式消毒,否则可能改变口罩的结构,影响防护作用。使用过的口罩应内里朝外卷起再扔掉。

【小贴士】

正常居家、外出到空旷的地方、独自开车(车上未运载过病人或疑似病人)等情况可以不用佩戴口罩。

此外,专家建议,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临睡前应至少各通风15分钟。

2,居家必备的消毒用品

新型冠状病毒不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所以勤洗手、做好消毒工作同样至关重要。市面上消毒产品众多,比如洗手液、香皂、84消毒液等,这些消毒用品又该如何选择及使用呢?

1,普通洗手液VS免洗洗手液

洗手首先推荐使用洗手液、香皂,遵循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并用流水冲洗,整个洗手过程应不少于20秒。

【七步洗手法】

内:掌心相对揉搓;

外:掌心对手背,双手互相揉搓;

夹: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揉搓;

弓:十指弯曲紧扣转动揉搓;

大:大拇指握在掌心转动揉搓;

立:指尖在掌心揉搓;

腕:清洁手腕。

如果不方便使用流水冲洗,可使用免洗洗手液,使用方法为:取约2厘米大小的免洗洗手液于手心,同样参考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整个过程不宜超过20秒,以免洗手液中的酒精挥发,达不到清洁效果。

2,84消毒液别随意混用

家居物品清洁常常会用到84消毒液,但关于84消毒液的使用,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①84消毒液含氯,刺激性非常强,如果直接接触皮肤,很可能造成皮肤损伤;

②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两者不可混合使用,否则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气,对人体粘膜造成明显刺激,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呼吸道反应。

③84消毒液也不建议与洗衣液混用,如果想对衣物进行消毒,可选购专门的衣物消毒液。

3,84消毒液清洁物品使用指南

在用84消毒液对家中物品进行清洁时,需要准备一瓶84消毒液、水盆、一个矿泉水瓶,在戴上口罩、手套,打开窗户通风,并仔细阅读说明书确认84消毒液的含氯量后再行使用。

我们以含氯量为4%的84消毒液为例:

金属类物品消毒:1升清水+25克(约5瓶盖)84消毒液,配置成浓度为1000毫克/升的消毒水,用干净的抹布蘸取消毒水擦拭;

塑料类物品消毒:1升清水+12.5克84消毒液,配置成浓度为500毫克/升的消毒水,用干净的抹布蘸取消毒水擦拭;

便具类物品消毒:1升清水+50克84消毒液,配置成浓度为2000毫克/升的消毒水,用干净的抹布蘸取消毒水擦拭。

【注意】用消毒水擦拭消毒30分钟后,需用清水再次清洁,避免消毒水对物品或人体造成伤害。

3,正确测量体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很多都有发热的症状,所以,日常监测体温也很有必要。

1,发热的等级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在37℃左右,如果体温持续超过37.3℃就预示发热,但发热也分不同的等级。

·低热:37.3~38℃,常见于普通感冒;

·中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此次冠状病毒感染的部分患者出现了高热、超高热,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轻中度发热,少数患者甚至短时间内可以恢复正常。所以,如果出现发热症状,需引起注意。

2,体温计的选择

现如今,体温计种类繁多,包括水银温度计、电子测温计、耳温枪等。其中,耳温枪测得的体温比水银温度计高,每个耳温枪的标准不一样,如果使用耳温枪测体温,需参照说明书判断是否发热。

一般来说,专家推荐传统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晨起睡前各一次。不仅方便,而且相对更准确。需要注意的是,饭后、运动后、喝茶饮酒后不宜立即测体温,因为此时的体温往往偏高。

4,远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妙招”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需要陆陆续续地返回工作岗位,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怎样做好防护工作呢?

1,两个尽量,一个必须

专家建议做到“两个尽量,一个必须”。

两个尽量:尽量不乘坐人员密集的交通工具;尽量不要集中的、结伴的去餐厅吃饭;

一个必须:在单位的公共区域必须佩戴口罩。

专家表示,冬春季节本来也是普通感冒、流感的高发季节,这些通常是有自限性的,可以在药店买些对症的药物服用,短时间内居家观察。如果症状未减轻甚至加重,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建议尽快就医。

2,抗疫一线医生的建议

节目现场,我们也连线了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周宁医生,周医生指出,预防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是提高抵抗力,另外还要注意远离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心态良好等。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只要我们做好自我防护,相信在医护人员及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病毒终将被消灭,疫情终将过去,春天也会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