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兼优的白扁豆应该如何种植才能提高产量、品质?

导 读:冬季喝粥暖胃又驱寒,“糯米白扁豆山药养身粥”正是当季之滋补良方,其中重要的一味食材“白扁豆”,就是今天要谈的“主角”。白扁豆别称扁豆、小刀豆、茶豆、峨眉豆、南扁豆等,乡间土话也称白扁豆“老母猪耳朵”,属一年生缠绕草本。元代诗人龚璛 《白扁豆》:“小园闲种药,白豆近花篱。蔓草浑相亚,酴醾不自持。我衰方采采,秋实正离离。”提及了白扁豆作为药用的时代之久远。白扁豆一如诗人所言,自得风采,优雅质朴。白扁豆为常用药材,药食兼用;其适应性强,栽培范围较广,南北均可种植。那么应该如何种植才能让白扁豆产量、品质达到丰产呢?白扁豆的市场究竟如何呢?


一、药用、食用及其市场分析

白扁豆的滋补药用早在明代《本草纲目》中就有论述和记载,其花叶茎均可入药。白扁豆补五脏、主逆、止泄痢、暖脾胃、清热解毒等;扁豆花,具有解暑、化湿、止泻、止带等用途,主治中暑发热、呕吐泻泄、白带、痢疾等症。

白扁豆既是特种优质蔬菜,又是一款小众中药材,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中华粮油名特品种》。其营养丰富,含有脂肪油、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糖类等成分,还含有微量元素及钙,磷、铁等,对人体肌肉、骨骼及神经功能等的生长发育与代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白扁豆中有多量的纤维素,能协调和刺激肠蠕动,缩短毒性代谢产物在肠腔的滞留时间,改善胃肠功能。它是习惯性便秘、高血脂、高血压等患者的天然保健食物。白扁豆可制成菜肴、糕、汤、饮料等,是常用的保健豆类(晒干);嫩豆角可做常规烹饪食材。 

市场分析:白扁豆家种为主,药食同源,用于药材产新在9--12月。主产区分布在我国各地均有,国内中药材市场(安国、玉林、廉桥等)近期白扁豆购销走快,价格上涨,咨询购货商增多,现市场进口统货价格在12元上下(公斤),国产统货价格在14—15元左右(公斤),走势相对平稳。 作为“中华粮油名特品种”在农贸市场等鲜货销售也是相对理想的。


二、植株特征

白扁豆原产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地区,约在汉晋间引入我国。白扁豆属豆科类的植物,1年生草质藤本,长达6米;茎光滑无毛、叶为三出复叶,互生,中央小叶柄较长,两侧较短;小叶片广宽卵形,先端尖,基部广楔形,全缘,两面均疏被短毛;托叶细小,三角状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白色。


荚果扁白扁豆平,顶上具1向下弯曲的喙,边缘粗糙;种子2-5粒,白色,花期7—9月,果期9-11月。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种子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表面淡苋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气微,味淡,嚼之有浓烈的豆腥味。

白扁豆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怕霜冻、怕干旱、忌荫蔽;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为好。凡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的地方不宜种植。种植容易萌发,发芽适温25~30℃,发芽率85%~90%,陈年种子发芽率降低。白扁豆全生育期200天左右。

三、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4月上中旬为白扁豆播种期,6月现蕾,7月开花结荚,10月底至11月初枯萎。选择生育期中等丰产性好的白花、白皮、白脐的三白扁豆良种。播前要精选种子,要求无虫害、无霉变、粒大、饱满、平滑、色白而有光泽。

选地整地

育苗地,宜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地势平坦和有水源的地块?先翻耕土壤,深25—30厘米。然后,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整平耙细,做成宽1.3米的高畦,开好排水沟。栽植地,宜选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向阳的菜园地成片种植,亦可利用房前屋后、四旁的零星土地,挖大穴,施基肥,直接点播。


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繁殖,宜直播或育苗移栽。于收获前在大田中选择生长健壮、结果多、果实坚实而饱满、无病虫危害的优良单株作为采种母株,并做标记。白扁豆荚果自下而上陆续成熟,当外皮呈黄白色时,采集成熟的果实,晒干脱粒,去净果壳、杂质,剔除不饱满的种子,留作种用的种子再晒2天,装入布袋,挂于通风干燥处贮藏备用。

于春季3—4月,在整平耙细的栽植地上,按行株距60厘米x 50厘米控穴,穴径和深度各10厘米,穴底挖松整平,每穴施人堆肥或土杂肥5千克,与底土混合拌匀做基肥,播前,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10小时,然后捞出稍晾干后下种,每穴播人3—4粒。播后,浇施1次稀薄人畜粪水,再覆盖细肥土,厚约4厘米左右与畦面平齐。

宜于早春在塑料大棚内育苗。在整好的苗床上,将种子均匀地撒人畦面,上撒盖细肥土,厚约1.5厘米,保持土壤湿润,约经10天左右出苗。出苗后,白天揭开塑膜,接受光照,使幼苗生长健壮;夜晚棚顶覆盖草帘保温防冻。当苗高7—10厘米时,即可出圃移栽。

定 植

定植移栽于清明前后进行。移栽前,先将苗床灌水湿润,选阴天起苗,随起随栽。起苗时,根部要带土团,栽后成活率较高。栽寸,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60厘米X50厘米,两行错开,是品字形挖穴,穴径和深度各10厘米,挖松底土,施人适量的土杂肥,与底土拌匀做基肥。然后,每穴栽人幼苗2-3株,栽后压紧根部,覆盖细土与地面齐平,最后浇1次定根水。



田间管理

移栽成活后,当苗高15厘米左右时,进行中耕除草;直播的,于苗高10—15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补苗,每穴留壮苗2—3株。遇有缺株,可将间下的壮苗进行补苗。以后视杂草滋生情况,再进行2—3次。植株封行后停止。白扁豆根部具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作为自身的养分、因此,可少施氮肥,适当多施些磷、钾肥。一般结合中耕除草,于株旁开沟或挖穴施人腐熟的厩肥或堆肥,每亩1500—2000千克,加过磷酸钙20千克,草木灰10千克,施后覆土壅蔸。在盛花期用0.3%磷酸二氢钾加0.2%尿素进行根外追肥,可促进花芽分化,提高结果率。


设立支架

当苗高30厘米左右时,用长2米左右的细竹竿(江芦),搭设牢固的“人”字形支架, 中间用林棍相连结固定,尽量使棚架搭高,并且又要抗风不倒。以利茎蔓攀援生长,改善行间通风透光条件,有利增产。

排灌水

苗期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应及时浇水保苗;花期要节制用水,遇旱时可适当浇水,雨水太多,容易引起落花落果,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白扁豆生长期,既怕旱又怕涝,特别是开花结荚时期。

修剪

植株营养生长过于旺盛,则影响开花结果,应于开花前剪去部分叉藤。但要掌握“剪小不剪大、剪密不剪稀”的原则,使养分集中于开花结果,并促使籽粒饱满,是一项增产的重要措施

四、病虫害防治

白扁豆生长早期锈病比较严重;生长中后期蚜虫、豆荚螟等为害较甚。

锈 病: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两面均产生黄白色斑点,以后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小疱,破裂后,散发出锈褐色粉末,即为病原菌的夏孢子;后期病部出现暗褐色斑点,破裂后,散发出黑褐色的粉末,即为病原菌的冬孢子,最后叶片枯黄脱落。【防治方法】收获后,清洁田园,集中病残体,烧毁深埋,消灭越冬病源;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时,用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或97%敌锈钠300倍液喷洒,每7-10天1次,连喷2-3次,叶的正反两面均要喷到。



蚜 虫: 4-5月发生,群集在嫩茎、嫩叶上吸取汁液,危害严重,影响产量,【防治方法】用40%乐果2000倍液喷杀。

豆荚螟: 8—9月发生。以幼虫钻入果荚内蛀食种子,严重时,造成绝产。【防治方法】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蛾;秋冬深翻土壤,使越冬虫体暴露土表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成虫盛发期,喷洒1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

但在收获前15天必须停止喷药,以免引起农药污染植株

 

五、采收与加工

白扁豆和扁豆花均可采收加工销售。

白扁豆种皮称“扁豆衣”,为白扁豆食用或副食加工时所剥下的,又称扁豆皮、扁豆壳。其形状为不规则之蜷缩状,体薄质韧,气微,味淡。其余特征与白扁豆之外部相同。扁豆花(白扁豆的干燥花,市面也称菜豆花)。选夏、秋两季采摘未全开放的白花;干燥花多皱缩,展开后呈不规则扁三角形。花萼钟状,深黄色至深棕色,齿裂,外被白色短毛,尤以萼的边缘为多。气微,味微甜。除去杂质,晒干干货。统货不分等级,以身干无杂者为合格品。质量要求以花朵大、完整、未完全开放色黄白者为佳品。

白扁豆生产周期比较长,必须分批采收。根据需要白扁豆可青荚采收或枯荚采收。青荚采收标准是待青荚内豆粒长至最饱满、青荚壳色即将转黄时为采收适宜期。采收的青荚主要用于剥取嫩子食用。枯荚釆收标准是待豆荚转黄失水千枯时即可采收。枯荚必须及时采收脱粒、晒干,否则,在夏秋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霉变,降低品质。

采收白扁豆在9—10月,当果壳变为黄白色略现皱缩时采摘;扁豆花于6—7月含苞待放时采摘。白扁豆荚果采回后,晒干,用木棒拍打出种子,簸去杂质,晒干即成商品;扁豆花:采后直接晒干即成商品;扁豆衣:先将白扁豆放入水中浸泡至种皮鼓起后,剥取,晒干即,成商品。一般亩产干白扁豆150—200公斤,高产时达300公斤。白扁豆以身干、粒大整齐饱满、色白者为佳;扁豆花以身干、完整、未完全开放、色黄白者为佳。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虫蛀。



综上所述,白扁豆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药食兼用”名特优农产品,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只要不断的改进种植粗放管理模式,进行周期性精细化管理,稳步提高白扁豆的产量、品质,打造好白扁豆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品质,就可以在农业致富增收中走出一条新路子来。

(文/图:乡村新雨  图-网络、头条正版免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