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无病也三分虚!立秋之后这样吃,让你秋天不得病!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8月7日是立秋节气

【立】意为开始

【秋】则是庄稼成熟的时期

万物从【夏长】进入【秋收】

秋风今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虽盛夏,余威仍在,但一场秋雨一场寒,体质虚弱的人要避免寒气侵体,预防感冒;初秋温燥来袭,饮食应注意补水敛肺气。

夏日无病也三分虚!立秋之后这样吃,让你秋天不得病!

燥气伤肺,耗人津液,引发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一提起"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多喝水,其实,预防秋燥,吃和喝都很重要。

在平衡膳食的前提下,适当多吃养阴、生津、性味甘润的食物:

清热祛燥的粗粮杂豆:麦片、黄小米、玉米、绿豆、白芸豆等应季的蔬果:萝卜、绿叶蔬菜、芋头、南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枣、荸荠等滋阴润燥的荤食:鸭肉、河鱼、河虾等

若只喝白开水,水分进入人体,很快会被蒸发排泄,不能完全"喝走"燥气。推荐"朝盐水,晚蜂蜜"的方法,即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凉的盐水,晚上睡前喝一杯温的蜂蜜水。这样做既能补充水分,还能预防秋燥引起的便秘。

立秋后应少吃葱、姜、蒜等辛味食物。辛味通肺,助长肺气,若摄入过多,易造成肺气太盛,出现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状。《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到:"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适当多吃酸,可收敛肺气、防秋燥。下面几种酸味水果就很值得推荐:

苹 果

夏日无病也三分虚!立秋之后这样吃,让你秋天不得病!

性平,味甘酸,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润肠止泻、解暑等功效。它特有的香味还可以缓解压力过大带来的不良情绪,又被誉为"养心开郁佳果"。

石 榴

果肉清香诱人,能生津止渴、健脾益气、滋胃阴,清胃热,疏肝柔肝,适合ロ干舌燥、腹泻的人。它还含丰富的维生素C,番茄红素含量可与西红柿相媲美。但"一点石榴一点火",有便秘尿道炎、糖尿病、湿热积滞(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或上火的人忌食。

酸甜爽口,果汁充沛。其花青素和白藜芦醇含量丰富,能抗氧化。常吃还能益气补血、利尿消肿,但葡萄性寒凉,经常便秘、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果质脆多汁,可谓补水能手。中医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凉,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

山 楂

又称山里红,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有生津液、利咽喉、消食积、散瘀血的功效,尤其对食积不化、痰热内生导致的口干ロ臭、咽喉隐痛很有疗效。它还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和有机酸,能防癌、辅助降血压。

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为"长夏",雨水较多,暑热夹湿、脾胃受困,人常食欲不振、胸闷腹胀、困倦乏力。

养生优势

扁豆味甘、性平,能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是药食同源的食材。

营养亮点

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膳食纤维含量也极高,比芹菜多了3倍,能有效缓解便秘。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多,糖尿病患者也可放心食用。

挑选妙招

挑选嫩浅绿的,泛黄就说明老了。豆荚两头的尖,若一下就能掐下来,而且水汪汪的,就说明还很鲜嫩。

吃法提示

长夏喝扁豆粥,能祛湿健脾、助消化、増食欲。但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否则易引起食物中毒。喜欢凉拌的人,注意放醋、加蒜,增强解毒作用。

茶饮也是滋润补水很好的选择,下面推荐几款润燥护嗓茶。

橄榄养生茶

【材料】青毛茶、滇橄榄、绞股蓝、杭菊花各适量

【制法】沸水冲泡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清咽利喉、健脾胃、降血脂

三鲜茶

【材料】鲜藿香、鲜佩兰、鲜薄荷各30克

【制法】将原料切碎,稍煎煮,取汁代茶饮

【功效】消暑清热,和胃解表,发散祛邪

乌梅参茶

【材料】党参、山楂、玉竹、扁豆、乌梅各15克

【制法】热水煎煮后,加适量冰糖即可

【功效】润燥补水,能止痛、疏肝理气

健康不是一切

但失去健康就等于失去一切

世界因和平而精彩

你我因健康而喜悦

健康承诺真诚所在

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