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無病也三分虛!立秋之後這樣吃,讓你秋天不得病!

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

8月7日是立秋節氣

【立】意為開始

【秋】則是莊稼成熟的時期

萬物從【夏長】進入【秋收】

秋風今

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雖盛夏,餘威仍在,但一場秋雨一場寒,體質虛弱的人要避免寒氣侵體,預防感冒;初秋溫燥來襲,飲食應注意補水斂肺氣。

夏日無病也三分虛!立秋之後這樣吃,讓你秋天不得病!

燥氣傷肺,耗人津液,引發口乾、唇乾、鼻幹、咽乾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症狀。一提起"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多喝水,其實,預防秋燥,吃和喝都很重要。

在平衡膳食的前提下,適當多吃養陰、生津、性味甘潤的食物:

清熱祛燥的粗糧雜豆:麥片、黃小米、玉米、綠豆、白芸豆等應季的蔬果:蘿蔔、綠葉蔬菜、芋頭、南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棗、荸薺等滋陰潤燥的葷食:鴨肉、河魚、河蝦等

若只喝白開水,水分進入人體,很快會被蒸發排洩,不能完全"喝走"燥氣。推薦"朝鹽水,晚蜂蜜"的方法,即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涼的鹽水,晚上睡前喝一杯溫的蜂蜜水。這樣做既能補充水分,還能預防秋燥引起的便秘。

立秋後應少吃蔥、姜、蒜等辛味食物。辛味通肺,助長肺氣,若攝入過多,易造成肺氣太盛,出現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狀。《素問・髒氣法時論》中提到:"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適當多吃酸,可收斂肺氣、防秋燥。下面幾種酸味水果就很值得推薦:

蘋 果

夏日無病也三分虛!立秋之後這樣吃,讓你秋天不得病!

性平,味甘酸,有生津止渴、潤肺除煩、健脾益胃、養心益氣、潤腸止瀉、解暑等功效。它特有的香味還可以緩解壓力過大帶來的不良情緒,又被譽為"養心開鬱佳果"。

石 榴

果肉清香誘人,能生津止渴、健脾益氣、滋胃陰,清胃熱,疏肝柔肝,適合ロ幹舌燥、腹瀉的人。它還含豐富的維生素C,番茄紅素含量可與西紅柿相媲美。但"一點石榴一點火",有便秘尿道炎、糖尿病、溼熱積滯(主要表現為口腔潰瘍)或上火的人忌食。

酸甜爽口,果汁充沛。其花青素和白藜蘆醇含量豐富,能抗氧化。常吃還能益氣補血、利尿消腫,但葡萄性寒涼,經常便秘、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

果質脆多汁,可謂補水能手。中醫認為,柚子味甘酸、性涼,具有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等功效。

山 楂

又稱山裡紅,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有生津液、利咽喉、消食積、散瘀血的功效,尤其對食積不化、痰熱內生導致的口乾ロ臭、咽喉隱痛很有療效。它還含有大量黃酮類化合物和有機酸,能防癌、輔助降血壓。

立秋到秋分這段時間為"長夏",雨水較多,暑熱夾溼、脾胃受困,人常食慾不振、胸悶腹脹、睏倦乏力。

養生優勢

扁豆味甘、性平,能健脾、和中、益氣、化溼、消暑,是藥食同源的食材。

營養亮點

富含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等。膳食纖維含量也極高,比芹菜多了3倍,能有效緩解便秘。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多,糖尿病患者也可放心食用。

挑選妙招

挑選嫩淺綠的,泛黃就說明老了。豆莢兩頭的尖,若一下就能掐下來,而且水汪汪的,就說明還很鮮嫩。

吃法提示

長夏喝扁豆粥,能祛溼健脾、助消化、増食慾。但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顏色不再翠綠,否則易引起食物中毒。喜歡涼拌的人,注意放醋、加蒜,增強解毒作用。

茶飲也是滋潤補水很好的選擇,下面推薦幾款潤燥護嗓茶。

橄欖養生茶

【材料】青毛茶、滇橄欖、絞股藍、杭菊花各適量

【製法】沸水沖泡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清咽利喉、健脾胃、降血脂

三鮮茶

【材料】鮮藿香、鮮佩蘭、鮮薄荷各30克

【製法】將原料切碎,稍煎煮,取汁代茶飲

【功效】消暑清熱,和胃解表,發散祛邪

烏梅參茶

【材料】黨參、山楂、玉竹、扁豆、烏梅各15克

【製法】熱水煎煮後,加適量冰糖即可

【功效】潤燥補水,能止痛、疏肝理氣

健康不是一切

但失去健康就等於失去一切

世界因和平而精彩

你我因健康而喜悅

健康承諾真誠所在

您的健康是我們最關心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