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要安排张无忌和异族女子相爱,金庸这样安排有何意义?

Q6girl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


这个问题,要放到金庸先生思想变化的整个历程中去考察。金庸先生的民族观,从一开始的汉族本位主义,变成后来的各民族大同,而《倚天屠龙记》这部作品,正处在金庸先生思想变化的关键点上。

下面我们先看看金庸先生小说年表:

1955 以“金庸”为笔名,创作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1956 《碧血剑》

1957 《射雕英雄传》

1959 《神雕侠侣》、《雪山飞狐》

1960 撰写《飞狐外传》

1961 《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

1963 《连城诀》、《天龙八部

1965 《侠客行》

1967 《笑傲江湖》

1969 开始创作《鹿鼎记》

1970 写《越女剑》

1972 《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在创作初期,金庸先生一向站在汉民族的立场上。比如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写的是红花会群豪领导汉人反抗满清的统治与压迫。满清皇帝乾隆,被金庸写得怯懦胆小,贪花好色,完全是个无能庸君。作为对比,以陈家洛为首的红花会群雄则正气凛然,义薄云天,为了反满兴汉抛头颅洒热血。满人与汉人,一邪一正,一可敬可爱,一可憎可恶,截然相反。

第二部小说《碧血剑》,金庸同样站在汉民族的立场上,同时这部小说还采用了阶级史观。满清阴险狡诈,明朝统治者腐朽没落,昏庸无能,而以李自成、李岩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则是正义的。主角袁承志有双重立场:一方面他为了捍卫汉民族的利益,对抗满清少数民族政权;一方面他又同情、痛惜广大受压迫百姓,要推翻朱明政权。

其后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与《飞狐外传》,金庸同样延续了汉民族主义的历史观,比如郭靖被蒙古人养大,替南宋抵御蒙古入侵,所以他是英雄、大侠,而杨康身为汉人却认金人为父,替金国对抗南宋,所以他是卑鄙小人。金庸的倾向与立场可见一斑。

而在后期的小说,如《天龙八部》、《鹿鼎记》,金庸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反思自己早前的汉民族主义立场。

比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借萧峰之口问道:难道契丹人就天生是胡虏,是狗贼吗?宋辽对立那么久,不仅汉人受契丹人欺负,契丹平民也同样受汉人欺负啊!

而在《鹿鼎记》中,金庸彻底抛弃了自己以前小说中的反清立场:康熙是一位有道明君,反清复明之人显得迂腐固执。当然,金庸也并未批判那些反清的江湖人士,金庸同情那些被压迫的汉人百姓,同时又认为康熙的统治并不坏。而这本小说的主角韦小宝,与其他小说的男主角不同的一点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个民族,可以是汉、满、回、蒙、藏任何一族。

而《倚天屠龙记》从时间上看,正处在金庸思想转变的关键点上。居士我认为,在这一时期,金庸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民族立场。虽然他仍然认为在汉族与其他民族的对立中,汉族天然正确,但他同时认为,其他民族的具体个体也许并不坏,他们和汉人一样,是活生生的人。其实这一点,在《射雕英雄传》中已经初见端倪。

所以《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虽是明教教主,抗元义军的精神领袖,但他最终却与蒙元郡主赵敏从一开始的敌对到最后喜结连理,双宿双飞,退隐江湖。如果没有张无忌与赵敏的结合,就不会有后来的萧峰与韦小宝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梦露居士


答:这代表了金庸武侠观念的变化。

金庸先生每部小说讲述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合起来构建了一个武侠世界,小说中武侠概念的变化,真的极有意思。(类似于漫威的英雄世界)。

金庸小说的主体脉络如下:

《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侠客行》→《碧血剑》→《鹿鼎记》

我将其分为三部分:

一、侠者,民族夹缝中的人。

代表作《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

作为金庸早期的作品,这三步曲荡气回肠。

里面的侠者黑白分明,武侠世界也很干脆的分成好坏。金庸和我们都像是一个初入江湖的少年,载酒欢歌仗剑嬉戏,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护宋守土就是对,无论如何暴虐邪性,只要最后站在襄阳城头,就是英雄。

这里的侠者,就算生在民族夹缝中(如萧峰、郭靖),心里却黑白分明。批他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好,赞他是纯粹的守国护民也罢。

把世界简单的分为好坏之后,会活的很酣畅。

二、侠者,大义夹缝中的人。

代表作《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侠客行》→《碧血剑》

我把这四部,作为金庸中期作品,这里的中期并非说创作时间,而是说创作观念的变化。

小说发展到这里,侠客们明显多了很多烦恼,他们为理念瞻前顾后,不再一往无前。虽然主角婆婆妈妈了很多,但是人物却更加的细腻,武侠精神也从初萌的勃发,变成了中年的厚重。

比如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身为魔教教主却被朱元璋以大义逼走;比如笑傲江湖的令狐冲,因为江湖大义屡次被人伤害;比如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在大义之下放弃刺杀清帝,萧索离去。

天龙八部里面的萧峰,就算大义在身依旧活得快意恩仇。可是这个阶段的侠客,早已没了江湖载酒的畅爽,反而有些落木萧下的沧桑和无奈。

萧峰以契丹族担任丐帮帮主,落得江湖追杀;张无忌和赵敏异族通婚,却已没有什么大碍。侠客的江湖,不再是单纯的好坏,而是混沌的模糊,少年渐入中年。

三、侠者,利益夹缝中的人。

代表作《鹿鼎记》

这算是金庸武侠的封笔之作。明明没有武功,却成了众星捧月的英雄。曾经侠客抛头颅洒热血的大义和民族,在韦小宝眼中,统统都是利益。

萧峰契丹血脉汉人文化,郭靖汉人血脉蒙古文化,侠客曾经是纯粹的代名词。但韦小宝出生妓院,连自己父亲是谁都搞不清楚。

汉人?满人?蒙古人?都是追求利益的人。

周星驰在电影中说:所谓反清复明的大义,就是抢回我们的土地和女人。

侠者到了这一步,你说他是自甘堕落也好,说他们认清事实也好。金庸没有表述,只是冷眼旁观的写出来。

什么是侠?

快意恩仇是侠,为国为民是侠;

大义凛然是侠,追名逐利是侠。

所谓的侠,其实就是夹起来的人。具体夹什么,就看大家各自的理解了。

(图片源于网络。)


紫禁的sphere


纵观射雕三部曲,均以蒙汉战争为历史背景!

射雕时期,郭靖成长在成吉思汗身边,为蒙古灭金立下汗马功劳!蒙古帝国就此崛起。成吉思汗的女儿华筝公主深爱郭靖,但郭靖却选择了俏黄蓉。此时的蒙古铁骑已窥视中原,蒙汉之争以射雕英雄转的结尾拉来了序幕!

倚天时,蒙古帝国衰败,历经数十载,几代人的蒙汉之争即将尘埃落定。主人公张无忌喜欢上了成吉思汗的后人,郡主敏敏特木尔,并带她远离尘世的纷扰,隐退江湖!

郭靖未娶青梅竹马的华筝,而选择了无意中邂逅的俏黄蓉!

此时蒙汉战争开始!这段未成的姻缘,好像印证了蒙汉抗金盟约破灭。

张无忌没有选择青梅竹马的周芷若,而选择了

后来邂逅的大元第一美人儿,郡主敏敏,此时蒙汉乱世尘埃落定。

金庸把蒙古最美的女儿给了张无忌,这份爱情似乎预示着天下分久必合,罢兵止戈,从此乱世终结,迎来太平盛世。

好似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不禁感叹射雕三部曲内涵之深邃,格局之大!





喵先生703


当世武林的故事与《神雕侠侣》的时间相隔百年之久,中间隔了好几代人的《倚天屠龙记》,之所以能与《射雕》、《神雕》合称成“射雕三部曲”,其中的关联不仅仅是一把屠龙刀和一柄倚天剑。“射雕三部曲”讲的是一个大轮回的故事,金庸先生以蒙古帝国的崛起、发展和衰亡为暗线,遵从缘起即是缘灭,而缘灭又是新的缘起的轮回之道,讲述了汉蒙两族百余年的恩怨情仇,并在最后对两族的未来寄予了美好的祝愿。



射雕三部曲以小见大,讲的是蒙元帝国的一段兴亡史。

蒙元帝国的兴亡史,是“射雕三部曲”的一条暗线,也是唯一贯穿了三部作品,让之紧密关联成三部曲的一条主线。《射雕英雄传》讲的是蒙元帝国的崛起,《神雕侠侣》讲的是蒙元帝国的兴盛,而《倚天屠龙记》讲的则是蒙元帝国最终的消亡。

《射雕英雄传》中,男主角自小在蒙古草原长大,并在铁木真的部落,亲眼见证着这个部落的崛起和壮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是郭靖的大力相助,才让铁木真避过了兄弟联盟的暗算,并成功吞并了他们,统一了蒙古草原,成就他成吉思汗的伟业。最终也是郭靖带兵攻破了花剌子模城,灭了金国。但是随着蒙古帝国的成功统一北方,却为郭靖的母国南宋朝廷树立起了一个超级大敌,宋蒙两国的对峙从此拉开序幕。而既然蒙古是男主亲手助力崛起的,那么保护母国不受蒙古侵犯的重任,自然必须由郭靖去承担,郭靖也从此站到了对抗蒙古入侵的第一线上,保卫了襄阳数十年。


《神雕侠侣》中,宋蒙两国的对峙冲突,主要被聚焦在两国武林高手的明争暗斗之中。男主角杨过与蒙古帝国金轮国师的对决贯穿始末,杨过的江湖路可以说是从与金轮的不断对决中成名的。大散关英雄大会让杨过一战成名,终南山一战让金轮被迫离开中原返回蒙古,而最后的襄阳大战,杨过不仅最终干掉金轮,也让蒙古大汗蒙哥重伤身亡后,成功解了襄阳之围。杨过与金轮的对决,也是暗示着蒙古不断的挑战宋朝,宋朝在重重压力之下不断反抗的一个过程。然而这个过程,宋朝百姓虽然有杨过这样的大侠出现,但蒙古帝国同样也是高手辈出,暗示着蒙古的兴盛。而从第三次华山排名来看,新跻身五绝的却只有杨过一个真正的新生力量,却暗示着南宋已是衰落到底了。随着上一代高手的老去,新一代高手的杨过退隐江湖,后继无人的宋朝在强蒙的映衬下已是岌岌可危。


《倚天屠龙记》中,同样是以小见大。以赵敏为代表的蒙元朝廷为了挽救政权的稳定,企图铲除中原武林各派势力,实行高压的统治。而男主张无忌则在朝廷高压的情况下,通过一己之力,带领明教,不断消除与中原武林各派的积怨,并最终联合他们,形成了抗元统一战线,实现了驱除蒙元,恢复汉人江山的百年抗元大业的最后功成。这个过程,反映出了呻吟于蒙古的铁蹄之下,陷身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汉族百姓,在经历了蒙元朝廷的高压统治之后,痛定思痛,团结一致,最终将蒙古人赶回草原,恢复汉人统治的这段历史,暗示着蒙元帝国的最终消亡。

“射雕三部曲”,这三部作品的时间背景,跨度长达一百五十年之久,从汉蒙两族的对峙,集中描述了蒙元帝国从兴起到强盛,再到最终衰亡的三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展现了蒙元帝国的兴亡史。而在这段兴亡史的背景下,讲述的却是汉蒙两族儿女之间,从缘起到缘灭再到缘起的爱恨情仇的轮回故事。

金庸先生遵循着缘起即有缘灭,而缘灭又是新的缘起的轮回之道,以“射雕三部曲”,讲了一个大轮回的故事,并携带着他的美好祝愿。

这个故事的缘起,起于当年腹中有子的李萍,被段天德胁迫北上,最终为蒙古人所救,流落蒙古的前尘往事。这个故事的缘灭,灭于李萍在成吉思汗命令郭靖攻打宋朝,坚守大义自杀身亡,郭靖最终成长为为国为民一代大侠,带领着杨过为代表的这些后继之辈,不断抗争的转折之中。这个故事新的缘起,起于绿柳庄上,张无忌赵敏双双掉落地牢,张无忌对赵敏的那一蕃戏弄,之后潮起潮落,共同携手归于蒙古,让一切又归于平静。李萍从中原去到蒙古,郭靖自蒙古返回中原,最终张无忌跟随赵敏从中原返回了蒙古,这是一个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大轮回。


在三部曲收尾的《倚天屠龙记》中,缘起即有缘灭,而缘灭又是新的缘起的轮回之道,在张无忌与赵敏的爱情故事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绿柳山庄中到武当山重遇,赵敏被张无忌的本事所倾倒,对他心生好感,是缘起。小酒馆一会谈心,到灵蛇岛之旅,两人不断表露出对彼此的爱意,是缘定。荒岛之上,刀剑齐失,各别一方,误会顿起,则是缘灭。但是濠州城抢亲,一句“我偏要勉强!”则是缘灭之后又是新的缘起。之后寻找义父,屠狮大会真相大白,误会尽解,终定终身,又是新的缘定。

《倚天屠龙记》无疑是概括了三部曲的感情基调,也是映衬出这段特定时代的历史背景。当年郭靖本来能成为蒙古的金刀驸马,但是特定的历史背景,却根本不允许郭靖与华筝的结合,青梅竹马的两人,最终缘灭于汉蒙两族的冲突与对峙之中。到了张无忌与赵敏这一代,汉蒙两族大的冲突已将成为过去,特殊的历史背景,最终就促成了他们两人的结合。

而汉人张无忌与蒙古人赵敏的最终结合,不但预示着汉蒙两族一百多年大的争斗已经成为历史,放眼未来,更是携带着作者金庸先生在现实中对汉蒙两族和好的美好祝福,深入一层更是携带着他对我们祖国多民族兄弟一家亲的美好祝愿。

金庸武侠,紧扣历史背景,聚焦在江湖,讲着武侠的故事,但以小见大,还原出的却是我国各段特定时期的历史。无论是与塞北三朝鼎立的北宋时期,还是汉蒙对抗的宋元时期,或者是满汉对立的明清时期,每一段特定的时代特征,都在江湖儿女的武侠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金庸的武侠小说,气势磅礴,情节曲折,情感细腻,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华传达,锦上添花,这样伟大的作品,注定会成为这时代的文学瑰宝。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实际上,娶前朝女人做老婆,是历来当权者喜欢做的事情,特别是敌人的妻女。

在古代,女人都是附属的存在,没有社会地位。当权者娶前朝的妻女做老婆,好处多多,一来前朝的女人多美女,大部分都经过系统的训练,知书达礼,别有风韵,二来可以借机炫耀自己的男人魅力和势力,对前朝统治者残余起到威慑的作用,三来可以借机安抚人心,毕竟朝廷更迭,死伤无数,娶前朝当权者妻女,彰显宽大,利于快速安定人心。比如一代明主李世民,就娶了前朝的女人封为杨妃,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弟弟李元吉,把弟弟老婆齐王妃纳入自己门下。宋太祖赵匡胤,对后蜀国主的女人花蕊夫人,那也是惦记得很。至于说成吉思汗,一生更是不知娶了多少敌人的女人。就说跟张无忌关系最近的朱元璋吧,他就让自己儿子娶了一个蒙古以前的郡主,甚至有种传言,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也就是朱元璋儿子,生母就是个蒙古人。

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看,不要说张无忌只是个明教教主,就算张无忌当了皇帝,他要娶赵敏都没什么问题,毕竟血统这个问题吧,主要把控在男方身上,女子是什么血统问题不大。当然了,这种跨越民族的结合实际上也是在男尊女卑大的框架之下。当时元蒙统治濒临崩溃,赵敏是绝对弱势的一方,张无忌娶蒙古郡主也好,公主也罢,都是扬眉吐气的事情,如果换个身份,比如说《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娶华筝公主,那就万万不可了,为啥呢,那时候元蒙十分强势,而郭靖所在的宋朝岌岌可危,这时候郭靖如果娶华筝,那就是攀龙附凤,贪图富贵,那就大大不妥。

实际上,在张无忌和赵敏的感情上,表面一直占据主动的都是赵敏。赵敏从小出落得美丽大方,又兼之聪明伶俐,协助其父汝阳王统领江湖群豪,不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且有权有势。这样的天之骄女,哪里受过一点委屈,对她再好也只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掀不起一点波澜。偏偏张无忌在牢底脱了她的鞋袜,按住了她的足心,运功好好折磨了她一番,让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样的折磨是她从来没有体验过得,反而产生了异样的情愫。当然了,千万不要以为随便一个什么人折磨她一番都可以让她死心塌地的爱上,前提也得对方是张无忌,张无忌长得好脾气好,关键武功盖世,位高权重。如果换成一个无名小卒如此折辱她,等她逃脱以后,肯定会把对方碎尸万段的。

经此一役,赵敏就对张无忌死心塌地的爱上了,她清楚自己跟张无忌分列敌对的阵营,所以一开始她也曾经积极拉拢过张无忌。凭借她的聪明才智,她本来可以用阴谋诡计让张无忌深陷自己的温柔乡,可是她没有,直接光明正大的提出来,要张无忌投靠朝廷,张无忌严词拒绝以后,她就再也没提这茬。后来跟着张无忌灵蛇岛走了一遭,赵敏愈发清楚自己的感情,从那以后,她就决心宁愿抛家舍业,也要跟随张无忌。后来张无忌跟周芷若已经要拜堂成亲了,她就跑过去硬生生的把张无忌抢了过来,此等壮举,让人钦服。后来他们一起回去拜见张三丰,看看这位武林第一人是什么态度:

在张三丰眼里,赵敏跟了张无忌也是弃暗投明,是大大的好事。作为倚天世界的泰山北斗,张三丰的看法也就代表了整部作品的思想立意。不光是赵敏,还有一个小昭,不也有一半胡人血统嘛,也是对张无忌死心塌地的的。说实话,除了少年时期面对朱九真,张无忌成年对待感情都是不主动不拒绝,但是无论是谁,都是死心塌地的的爱他。

在《倚天屠龙记》这部作品里,作者的正统思想依然浓厚,就拿倚天的主角明教来说,高举抗蒙大旗,但是明教成员里有很多都是西域人。虽然明教总坛地处偏远西域,但是依然奉中原为正统。各个异族女子也都是为主角马首是瞻。也就是说,你不管是来自哪里,什么民族,为我中土大汉服务这才是正途。


一览众河小


射雕三部曲的首部是射雕英雄传,一开始主角郭靖就是在蒙古长大的,蒙古对大侠郭靖的性格影响和塑造十分大。当时蒙古的政治形象是正面的,也可以说成吉思汗的形象是正面的。而相对的,金国、完颜氏的形象则是负面的,于此,杨康的形象被塑造成汉奸。此时期的历史大背景是金灭宋,而宋蒙联盟攻金。

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是神雕侠侣,当时蒙宋由盟友转变为敌对关系,南宋末期,金国被灭,盟国关系荡然无存,蒙古诸部落一统,势大,南下攻宋,宋将被灭。这时,宋人眼中蒙古的形象一落千丈,大敌当前,以郭靖、杨过等武林中人当然是以抗蒙为主。驱逐鞑虏是此时的主要任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最终郭靖黄蓉夫妇战死襄阳。

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是倚天屠龙记,当时是蒙元统治华夏的末期,政治残暴,民不聊生,主要任务就是江湖人士凝聚一心,共抗暴政。凝聚的核心人物就是张无忌,和正邪两派均有颇深的渊源。这时候,汉蒙尖锐对立,而且从局势上看,蒙元渐衰而抗元力量愈盛,双方渐渐平衡。这种情况下,蒙汉两方势力中的佼佼者:张无忌与赵敏的结合则充满了戏剧性。因为剧情的起源、发展、高潮总是来自于矛盾的起源、斗争的发展以及矛盾的激化。

所以,异族的结合也好、斗争也罢,都不是绝对的,都是有一定环境和条件影响的,由历史背景和客观事实决定的。没什么奇怪的。


血月花兔子


不仅仅是赵敏是蒙古女子,天龙八部中的绝世武神乔峰也是辽国的契丹人,另外一个主角段誉是大理人,虚竹虽然说是汉人,可是娶了西夏公主当媳妇,手下人也都是西域人,到了金庸小说后期,一尤其是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和鹿鼎记这三部小说,民族问题已经不重要了,康熙是满人,可是却又是全部金庸小说全集中的第一英明君主!


奥德修斯蛇夫座圣斗士


历史上的她不是蒙古人,应该是新疆人,从小长在江南,他爹没有封王,而且不是贵族,是自己在南边招募人马抗击起义军,然后效果更好被元朝诏安了,为元朝效力,后来他爹死了,他哥王保保被封王的,但他哥投靠的是太子,后来北亡,她没逃过去,被朱元璋赐给了秦王,秦王死后殉葬了


旅人与猫133132600


蒙古族也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金庸先生最终安排赵敏(绍敏)和张无忌相爱,无非就是想表达爱不分民族,只要有爱,一切皆有可能。


海阔天空24932994


作为汉八旗的后人,有胡人情结也很正常,你们难道不知道金庸祖先就是靠着告密起家的吗?耶律大石,忽必烈,康熙,多尔衮,那些异族酋长被称赞成大英雄,每个都是万人屠,真是三观不正。

我佩服金庸的才学,无论是历史知识,还是写作手法,但是他价值观我真不敢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