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過了這麼多天。

西安利之星奔馳事件依然沒有得到一個滿意的解決方案。

新車都沒開出4S店發動機就漏油了,結果左拖右拖拖到15天之後,弄出個"三包政策"。

這波操作,真孫子。

我估計是咋回事兒呢。

就是看客戶是個女司機,想把故障車趕緊處理掉。

結果沒想到,碰到一個雙商高、還懂法的研究生,一套思維縝密的反擊,4S店哪見過這種高段位的選手啊,直接就被幹懵了。

而且還通過網絡把這件事給鬧大。

要說西安利之星也是作死,事件被曝光依然還在強行裝逼,不趕緊給客戶解決。

原本幾十萬就能解決的事,現在估計把它所有黑歷史,還有後邊的參與者都得揪出來。

最後讓「紫光閣」「共青團中央」「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四位大佬聯名曝光。

後續依然有很多官方/非官方的大佬和群眾在盯著。

現在嗶哥只有三個疑問:

⒈為什麼4s店這麼硬?

⒉為什麼奔馳不取消利之星4s店資格?

⒊為什麼西安工商局沒管?

三個疑問,指向了最後的結果——

時至今日,4S店還沒有給女車主一個滿意的解決方案。

"西安利之星事件"已經不是簡單的吃瓜這麼簡單了,關於後續,嗶哥會一直關注,我希望各位大寶貝也能多關注一下這起事件。

也正是因為這輛漏油的奔馳,讓我想到了剛剛看過的一部德國電影——

氣球

Ballon

一直以來。

德國電影產量並不高,即使在歐洲電影節上我們也看不到幾部德國電影。

但勝在精。

「氣球」目前豆瓣評分8.4(5118人評價),好於87%歷史片,好於85%劇情片。

看過幾部德國電影之後。

我發現德影有個很有意思的相同點——嚴謹。

電影的框架和劇情設計十分緊湊。

「氣球」同樣如此。

作為一部以歷史為背景的電影,本片不僅沒有任何說教味,而且通過緊湊的劇情和人物設計製造出了十足的緊張感。

大量的錯位鏡頭一次一次撩撥觀眾的敏感神經,電影中每一分每一秒的銜接都恰到好處。

故事,我們可能不太熟悉。

1979年,東德西德冷戰高峰期,不少東德人都想逃往西德。

光是1976至1988年間

就有三萬八千名東德人民企圖逃亡西德失敗

至少有462人在邊界喪命

注意,是有三萬八千名東德人民企圖逃亡西德失敗,這只是失敗的人。

為啥都想去西德?

因為 ① 東德本身基礎就不如西德 ② 東德遭受戰爭破壞更大 ③ 東德大量工業設備被蘇聯搬走三點致命原因,導致東德西德巨大的貧富差距。

當時的西德是"富裕、自由、多金"的代言詞,而東德只有"斑駁的城市、僵化的人類、殘忍的制度"。

電影中的東德,更像是一個瘋狂束縛人民的牢籠。

街上到處都是秘密警察,監視著民眾的一舉一動。

更可怕的是,無論走到哪裡,背後都有一雙虎視眈眈的眼睛。

或來自警察,或來自民眾。

電影中士兵在柏林牆附近射殺逃亡者的畫面與孩子唱國歌的畫面交叉剪輯。

殘忍的揭開了東德的現狀,奠定了影片的基調,殘忍、瘋狂。

而「氣球」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鏡頭,就是主角岡特站在臨近西德的旅館裡,凝望著燈火輝煌的西德而黯然神傷。

在岡特的眼裡,那不僅僅是一座城市。

那是自由、民主、富裕的象徵。

為了帶著家人前往西德,岡特和好友彼得,策劃了一起"驚天大逃亡"。

他們想要用自制的熱氣球飛躍柏林牆,逃往西德。

電影剛剛開始,緊張的氣氛就到達了高潮。

熱氣球做好了,他們在等,等一陣能把他們送到西德的北風。

結果......

空氣中溼氣太重,熱氣球在距離柏林牆不到幾百米的地方墜落。

就差那麼一點點。

徹底失望的岡特和家人只能儘快趕回家。

因為如果有人舉報的話,他們一家徹底就完了。

原本岡特已經有了放棄的念頭。

但妻子卻發現她的藥丟在了熱氣球旁邊,警察一定能通過藥品上的編碼找到他們,只是時間問題。

怎麼辦?

只能孤注一擲!再次起飛。

一場與時間進行的比賽正在展開,失敗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有意思的是,「氣球」這部電影,並沒有把戲份大量放在他們逃亡過程上。

電影重點講的,是岡特一家與警察之間如何爭分奪秒。

這場貓捉老鼠的遊戲,真能吊人胃口啊。

不得不佩服導演對電影的掌控能力。

「氣球」全篇都有一種讓觀眾提著心吊著膽的感覺。

這種緊張感,來源於無處不在的惡毒之眼。

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某個人舉報了。

就連去布店買準備縫製熱氣球的布料時,如果不是岡特的妻子及時發現了報警的布料店老闆,他們很可能在那裡就掛了。

你看,整個東德似乎都在與岡特一家為敵。

這種四面楚歌的緊迫,通過屏幕溢出,滲透進觀眾的身體。

而警察的步步緊逼更是讓這種緊迫感更勝一籌。

如果不是「氣球」這部電影,嗶哥真不知道當初的東德原來這麼狠啊。

但是,在極權的壓迫之下,必然會有反抗之勢。

為什麼反抗?

還不是因為社會不夠民主,生活不夠富足嗎。

如果在東德能夠安居樂業,誰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西德。

所有人都會嚮往更好的生活,如果這方土地不能養育我。

離開就是最好的選擇。

西安利之星奔馳事件也是如此。

如果你態度友好、服務到位,我一個高素質研究生會坐在你前機蓋子上變成一邊哭一邊撕逼的潑婦啊?!

車沒開出4S店發動機就漏油了,4S店人員咋辦的?

先把客戶忽悠走。

然後客戶打電話就一拖再拖,拖夠了15天,把"三包政策"搬出來,準備給客戶換髮動機。

這事辦的,簡直就像殘忍的東德在不斷把人逼的冒著生命危險逃亡西德一樣。

這裡解釋一下。

換髮動機看似是解決問題,但本質上就相當於客戶花一手車的錢買了一輛二手車。

這坑人的事,誰能接受。

當然要維權,要跟它剛到底,而"西安利之星"奔馳事件一出,又牽扯出了無數起奔馳汽車故障事件。

毫無疑問。

奔馳,正在失去自己的信譽,自己的威望。

明明帶著世界第一的皇冠,結果自己突然抓了一把狗屎抹在金燦燦的皇冠上。

即使遠觀看不出端倪,但任誰多有錢,也不太敢近身摩挲。

先不說皇冠上假裝黃金的臭狗屎。

這一股子臭味就能陪伴奔馳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