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风物:马兰头、枸杞头、香椿头




乡谚曰:家花不如野花香。套用过来,用在美食上,“家菜没有野菜香”。

过去穷,春上闹饥慌,奶奶就到山坡上田野间,挖野菜,故乡巢北的野菜很多,有荠菜、灰灰菜、马齿苋、薤白、苜蓿和蒿子,奶奶尤其喜欢采“三头”——马兰头、枸杞头和香椿头。

现在,百岁的奶奶已经驾鹤西去,社会的经济条件好起来,科学技术也迅猛发展。也许是基因,也许是遗传,也许是怀旧,每年春天,人们都喜欢远足到山里,挖野菜煮着吃,物以稀为贵,吃了都讲好。

眼下,清明正当时,谷雨不远天,我和妻子喜欢找“三头”,采“三头”吃。谚语曰:吃人家嘴软。吃着好,就想写写。



马兰头

马兰头,不是马兰花的头,马兰花是什么玩意儿,我不得而知。也许它和冰山上的雪莲一样,是大西北的尤物。我们这是江淮,我只晓得有马兰头。

春雨润物酥,气温回暖,在江淮地区山坡河岸、路边和田埂上,随处可见密密麻麻长在一起的马兰头,叶片层层叠叠,东一簇,西一窝。

马兰头,又名竹节草、马兰菊、紫菊、红梗菜、路边菊等。其叶如泽兰,青绿中弥漫着清香;其花似菊,现出一种高雅的紫色,人们摘其嫩茎叶头作为蔬菜。呼为“马兰头”。

马兰头是一种身价卑微的野菜。记得我小时候,常挎个小篮和奶奶到村北后头树林里小径两边采,一手捋叶,一手拿小剪子将嫩叶剪下,菜梗嫩嫩的,有点微红,贴着鼻子一闻,有股清香,颇有新茶的味道,奶奶说,“马兰头,骑路生。个不高,根根嫩。”马兰头最大的特点是茎儿发红,菜秧子一般。

刚采的马兰头不能直接吃,需先在水里洗净,再到开水里烫一烫。其实,几乎所有的野菜,都需要下沸水里焯一下,以便去涩和灰尘。现在有冰箱了,马兰头放到冷藏室里放几天,拿出来烫着吃,味道更好。一冻一烫,细菌就会死去。烫好的马兰头吃法很多,可以臭干子吃,可以凉拌千张吃。用卤嫩豆腐拌着吃,一嫩兑一嫩,嫩上加嫩。

清美食散文大师袁枚的《随园食单》里说:“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民国最后一位秀才——汪曾祺先生(讲到吃的作家,北有老舍,南有汪曾琪),写到他奶奶“每于夏天摘肥嫩的马兰头晾干,过年时作馅包包子。她是吃长斋的,这种包子只有她一个人吃。我有时从她的盘子里拿一个,蘸了香油吃,挺香。”奇怪,汪是苏北高邮人,怎么夏天还有马兰头吃,是不是记忆错了。我的记忆中,过了谷雨,马兰头就长大了,半尺来长,吃起来费劲,也涩多了。




枸杞头

马兰头是菊科,枸杞是茄科,在美食保健院里,他俩算是隔壁科室。

这个周末回家,母亲在菜地里干活,我去帮她忙。在回来的路边,母亲切了一大把枸杞头。我们这,枸杞是野生的,秋天到了,鲜红的枸杞果,晶莹剔透,但是不好吃,苦涩之极。和宁夏的枸杞比,我们这枸杞算是次品。但是每年春天,家乡旷野中一窝一窝的枸杞藤儿,翠绿夺目,枸杞头采下来,用开水焯一下,佐香醋和和生抽,滴几滴小磨麻油,放毫蚝油,味道鲜美之极。母亲说,“这玩意三,清热明目,是个好东西。”显然,在奶奶、母亲眼里和我眼里,都是不一样的“枸杞头”。奶奶为的是活命,母亲为的是保健,我图的是野味。喷香是什么香?野菜的香,譬如枸杞头。

“枸杞”这个名称始见于中国二千多年前的《诗经》。明李时珍云:“枸杞,二树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道书言:千载枸杞,其形如犬,故得枸名,未审然否?颂曰:仙人杖有三种:一是枸杞;一是菜类,叶似苦苣;一是枯死竹竿之色黑者也。“枸杞头”就是枸杞在春天发了嫩叶,在我们这,叫它“枸杞头”。

关于枸杞,还有一个传奇的传说:盛唐时代,据说有一天,丝绸之路来了一帮西域商贾,傍晚在客栈住宿,见有一女子斥责一老者。商人上前责问:“你何故这般打骂老人?”那女子道:“我斥责的自己的孙子,与你何干?”闻者皆大吃一惊。原来,此女子已200多岁,老汉也已是耄耋之人。他受责打是因为不肯遵守族规服用草药,弄得未老先衰、两眼昏花。商人惊诧之余忙向女寿星讨教高寿的秘诀?红颜的女寿星见使者一片诚意,便说她自己一年四季都服用枸杞。后来枸杞传入中东和西方,被那里的人誉为“东方神草”。

呵呵,枸杞是“东方神草”,那么“枸杞头”该是“东方神草”的桂冠,“枸杞果”该是“东方神草”的公主或者王子。



香椿头

乡谚曰:头刀韭,花节藕,新结的媳妇,香椿头(并称“四嫩”)。尤其可以看出,香椿头在乡井里的地位。

香椿树上的“香椿头”,小伞一般,铺天盖地,为什么每人采,答:村里的壮年人都外出打工了,年轻人读外出求学了,只有老弱病残者,窝在家里。岳父笑着说;“过去香椿头,人争着打,现在倒好,村里撂棍子打不到人,清明前后,无前屋后,尽是香椿头。香椿仲春发芽,早采者贵,清明谷雨之间最有味道,采早了,太嫩,采吃了,柴的很。采香椿头,一般在晴天。有道是,“雨前香椿雨后笋”。

香椿是高大的乔木树木,原产中国。人们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古代农市上把香椿称椿,把臭椿称为樗。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这个春天很有趣,家里新鲜的香椿头和保鲜的香椿头都在吃。家里的是岳父和妻子在村子里采的,清明前后,村上椿树。

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发的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它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香椿叶厚芽嫩,绿叶红边,犹如玛瑙、翡翠,香味浓郁,营养之丰富远高于其它蔬菜,为宴宾之名贵佳肴。早在汉朝,食用香椿,曾与荔枝一起作为南北两大贡品,深受皇上及宫廷贵人的喜爱。北宋苏轼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他在诗《春菜》里写到:“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

我的朋友巴主任,老家是安徽太和的,太和的香椿,全国有名。据巴主任讲,家乡太和县人民,春天用椿芽炒鸡蛋,三伏天用它拌凉菜(一般是拌嫩豆腐),冬天则做热腾腾的椿芽羊肉汤,有驱寒的效果。呵呵,一年四季,一年到头都吃到香椿头,福气!



春季养生,或者寻味,不妨品品“三头”。


最忆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