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扶风

说起醋粉,关中西府扶风人都不陌生,了解它制做过程的人并不多。由于它的制作过程复杂而漫长,现在已很少有人做了。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以及经济压力下年轻人更不愿把时间投入到制作醋粉中。食客只知道它好吃而不知道费时又费力,只要提到醋粉让人馋涎欲滴。醋粉的最佳制作时间在冬季,受时间限制只有在冬季才能品尝到新鲜的醋粉。当然其它季节也可以品尝到,但口感不如冬季的好。其它季节的醋粉都是把冬季没食用完的醋粉浆汁晒干贮存起来,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做,做出的醋粉没有酸香味和鲜味。

淋醋之后剩下的材料经过过虑就是醋粉的原液,既节约了粮食又做到物尽奇用。过滤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把材料装入面粉编织袋,加三分之二的水,扎紧袋子口进行挤压,原液就过滤好了。我婆婆采用的做法像过去豆坊制豆腐的过程。首先选合适的地方悬空拴条绳,在绳的一头拴个十字木架。然后把准备好的纱布四角绑在十字木架的四角,在纱布下面放个大盆。最后取醋粉的材料大约三碗倒入纱布中间,加水左右摇动,接着双手以抱拳的方法握住纱布的中间攥紧挤压,醋粉的原液就过滤出来了。过滤的原液还不能只接采用,需沉淀一天,倒出清水,剩下的淀粉才是醋粉浆汁。

扶风人根据每次食用的多少,取上三分之一的面粉,搅拌均匀。倒两大饭勺的量,在锣锣中(用铁皮制成的圆形蒸醋粉或凉皮的器皿)放入沸腾的开水中蒸大约四分钟,期盼己久的醋粉就出锅了。 醋粉的颜色是棕色,与白色的凉皮形成明显的对比。它的厚度与凉皮一样。将醋粉切成宽1厘米左右的条状,装入碗中放上常用的调味料,既便醋粉有微酸味,但调味时醋要出头,吃起来才更可口。调味料中最不能少的是油泼生姜沫和大蒜沫,以及油泼辣椒。再配上水煮小青菜或菠菜,豆芽,色香味俱全,醋粉的香味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远远就能闻到一股醋粉味。醋粉是淋醋后的材料,没有了精华成份,因此口感没有那么筋道。在寒冷的冬天食用醋粉再搭配上一碗黄澄澄热气腾腾包谷糁子,那是最美的享受。醋粉可当主食用也可当副食。醋粉性温易于消化,还有开脾健胃之功效,深受食客喜爱。

这种稀罕美食我怎可独享,我的婆婆更不会独享。从开始做醋,踩麯、煮醋、预热、上味、淋醋、过滤全由婆婆一个人完成,辛苦她了。即便这么忙她不辞辛苦,为了让家人,亲朋好友以及她同村的老姐妹早点吃到醋粉,一周内蒸了四次。

第三次蒸醋粉我正好在家,就给婆婆搭把手。我们边蒸边拉家长。婆婆告诉我,我爱人的姑姑在我们还没做醋之前,就说今年做醋一定给她留些醋粉浆汁,她儿媳去年吃了从我家带的醋粉总觉得没解馋,今年还想吃。每年到淋醋的时间就会有远方的亲戚打电话问还有醋粉浆汁没有,断断续续有亲戚来家里带走醋粉浆汁。必定醋粉浆汁有限,不能让所有的亲人,朋友都尝到。正说着我想起一位文友,他曾写了一篇《想念老家的醋糟粉》,他也喜欢吃醋粉。

我和文友正聊着,手机上显示好久都没消息闺蜜的短信。她问我:“最近忙什么,还上班没有?看到我在朋友圈晒醋粉,馋的不行,问我我还有醋粉吗?给她留一些,她老公也爱吃”我回复她老样子,工作一直没停,我正在家蒸醋粉。那你不如来我家让你解解馋,我今天多蒸些你回去时顺便给你老公也带点。闺蜜说最近工作太忙,过两天来。没想到她当天下午下班就来了,我把剩下的醋粉让她全带走了,临走时还送了些醋粉浆汁。

星期四女儿放学回家问我:“妈妈我想参加元旦校园画展,画什么好?”那你画最熟笔的静物素描或几何体。女儿提到画,我想起了我的美术指导老师。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我实现了儿时小小的心愿,他是我的引路人,恩师。这次送醋粉把谁忘了,都不能把他忘了。老师每周星期六才来绛帐上一次课,学习机会难得。我星期六正准备去美术班请老师指导一幅画,顺便给他捎点。我的画还有一部分没完成,我必须赶星期六完成。我如果画画就没时间蒸醋粉,这可怎么办?我只好请婆婆帮忙,又不好意思。我慢慢的走到婆婆跟前,吞吞吐吐的说:“我能请您帮个忙吗?”婆婆说:“自家人说什么帮不帮,这娃么,有啥事? ”我想麻烦您帮我再蒸一次醋粉,给我的指导老师蒸。我还想赶星期六把画画完,好让老师指导。我没时间蒸,您能帮我吗?婆婆很爽快的答应了,说什么时间蒸。我告诉她星期五或星期六都行。婆婆这几天还要淋醋挺忙的。最好星期六蒸,当天蒸的口感好,如果星期六太忙那就星期五蒸吧。星期六婆婆一大清早就蒸醋粉,辛苦她了。钟表的针在滴嗒 滴嗒的转着,一眨眼的功夫己经下午了。我带着画和醋粉去了美术班。

酿醋是西府扶风农家妇女的一门独特技术,婆婆 每年都酿醋。自己酿醋即节约了一小笔经济 开支,又能食用到酸香的纯粮食醋,更能享受到舌尖上的美食——醋粉。醋粉是凉皮的借体,从醋粉复杂的制作过程看,估计市场上能买到原汁原味的醋粉恐怕很少。因为稀缺醋粉就成了人们舌尖上的美食。如今的醋粉已成为餐桌上一道亮丽的菜肴,深受食客的喜爱。

过去家家户户家大人多,估计每家每年都酿醋。关中西府的农家妇女几乎人人是酿醋能手。醋粉就是家常便饭,没什么希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一切随历史的车轮发生着改变。耕地面积减少,农田釆用高科技,所需劳动力减少。农家年青人多半加入进城打队伍,留守的农村主妇大都嫌费时耗力不愿酿醋。而导致祖辈的酿醋传统逐渐失传,醋粉也就成了稀罕物。我多么希望西府的这种非文化传统继续传承,让醋粉成为西府非文化遗产的亮点,让西府舌尖上的美食——醋粉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各地。

辛文娟,陕西扶风人。喜欢画画,写作等发表稿子有《惊喜》和《年味》、《镜子》、《我想说》等。她的左右铭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枝独秀显风采;冬风不惜将枝裁,梅骨枯瘦志犹在;迎难而上不懈怠,苦尽甘来终成才;为人当学梅花志,愈挫愈勇花不败。 喜欢用文写心 ,以画汇友,愿和同路的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