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馆经典回访:刀还在、盐没变、风景更胜以往!

不久前在阿根廷的国宝级牛排馆Don Julio(点击可见),我们吃完,放下刀叉,相视而笑:从此往后走进世界上任何一家牛排馆,我们都会想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这一晚……

没想到回了上海女朋友就约我来吃Char,南外滩的Indigo酒店刚开业曾红极一时,我还清晰记得当年服务生上牛排前排开五把刀、六款盐的阵仗,好气派!

多年未来,经典回访,刀还在,盐没变,窗外的景色更胜以往。可惜啊,来早了一个礼拜,干式熟成的牛肉还没好,吃不到,我只好对着柜子干拍照。

餐厅眼下满屋子的轻松欢快,没有五星级酒店餐厅的拘束,少了高级牛排馆的严肃,在美丽夜上海的衬托下,洋溢着一种放纵享乐的气氛。

四个人的晚餐,轻轻松松点完特色前菜和牛排拼盘,正打算点酒,服务员说:您稍等,我帮你喊侍酒师过来……我挺诧异的,眼下供得起侍酒师的酒店在上海屈指可数,没想到Indigo还藏着一位。

来了个胖胖的小伙子,叫Alexander,一开口就抛开酒单,直接问我们对葡萄酒有什么要求?“一红一白咯,白的酸度不能太高,红的单宁不要太强,我喜欢桶味,陈年更好。”

他晃了晃圆圆的脑袋,稍等,转眼就拿来四瓶酒摆在桌上,逐一介绍每一支的葡萄品种、产地和风味……小伙子选酒很聪明,既有法国阿尔萨斯的雷司令大名家,也有前奔富酿酒师的南澳精品酒,我选了更贴合当晚心情的加州白富美和波尔多右岸。

Fume Blanc我们喜欢叫它“白富美”,这一支带着葡萄柚和橙花的香气,酸度明亮,酒体清爽,搭配海鲜类前菜绝佳。

金枪鱼塔塔,即使搅和着厚厚的花生酸奶油和芥末芝麻油酱,依然能吃出好品质鱼生的味道。

鱿鱼仔意面一条条弹嫩,拌着青豆火腿一起吃,有趣。

蟹肉饼是我吃牛排时候的必点小菜,这儿做成了香辣味道,搭配芒果色拉,质感蓬松,也是一款。

烟熏和牛薄片记得要卷上蒜泥蛋黄酱一起吃才够味道,要是墨西哥辣椒多加一点就更棒了呀!

和牛清汤里配了薏米和牛骨髓,这就引出了主角牛排……

仍是经典的仪式感:先选刀,看柄、看刃、看眼缘,每从盒子里挑出一把,服务生就会配上解说:“这是印第安纳木,切大块的肉绝佳;这是鹿角做的,很特别哦;这是橡木柄的,特别适合剔骨;这把是玳瑁,法国名刀!”

不好意思 拍虚了

再挑盐,看颗粒、看颜色、看产地:新西兰海盐、夏威夷火山盐、喜玛拉雅粉红盐、法国“盐之花”……我最终选了烟熏胡桃木味道,想着跟牛排的烟熏相呼应。

红色的盒子缓缓掀开,苹果木熏出的烟雾袅袅飘散……

我们雄心勃勃,在牛柳、西冷、肉眼之间轮番找寻牛进食方式的痕迹:澳洲罗宾岛的谷饲、美国安格斯玉米饲和塔斯马尼亚的草饲。

第一口最棒!可口多汁,是吃玉米长大的吗?遗憾木板的保温效果不够理想,时间多耽搁一秒,肉的风味就流失一分,吃牛排真像与时间赛跑……我们也很实惠的,冷掉了直接打包,回家热热还是块好肉。

Alexander来帮我们添红酒了,“这醒酒器造型好特别,你举着让我拍张照呗?”我说,他立马接话:“只要130块,我网上找来的!”

好实诚的小伙子!

“听口音,你是东北人?”“没错,哈尔滨人。”没想到Alexander年纪轻轻就在瑞士、葡萄牙和美国工作过,最后聊回上海,他大概也是开心,送了我们餐后小甜水。

“我们的经典香蕉芝士蛋糕和巧克力熔岩蛋糕都是重口味,吃完甜品再喝更清新哦!”

我一定是喝多了,竟然斗胆让侍酒师考我盲品,他端来一排深深浅浅的琥珀色液体,憨厚地笑:“你来猜?”

这一鼻子泥煤味一定是艾蕾岛!这柔和甜美的是Speyside?威士忌真的难猜,琢磨着桶味像Balvenie,清新感也可能来自The Glenlivet,这杯的咖啡可可香气可真好闻啊……没想到答案揭晓是麦卡伦12年;幸亏平时干邑喝得多,最后一支迅速用排除法猜到了雅文邑,中了一半,好险!

就这样,我迷迷糊糊保住了吃心“美食圈里最能喝的、美酒圈里最能吃的(之一)”名号……

最近上海还有啥好吃的餐厅?吃心写了以下(点击蓝字可见):

带爸爸妈妈聚餐的甬府、跟朋友喝酒的蔡嘉、幻彩一锅火鸳鸯、漂亮小花园Bloom、新到主厨的Calypso、老店新开的静安昆仑……还做了一个Spa测评。

这个周末去新天地修徕卡,本来想着去吃最新的热门餐厅,结果发现根本就订不到位子……

更多美食请回复关键词

查找面馆请回复:吃面

查找上海餐厅请回复:吃上海

查找各地餐厅请回复:吃全世界

祝你吃得开心!

微博:吃心一片儿

(会发实时的吃)

(请长按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