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财大油炸的盐仓桥,好吃!

财大油炸在南京有多火?

大概是你在街头随便抓个南京人一问,都会给你差不多的答案:豁使滴,好吃是好吃,排队排死人唠!

前阵子,财大油炸终于从新民路的小摊,搬进了盐仓桥的店铺。


自此,盐仓桥的标签除了「李志」和「老下关」,可能还要再多出一个「网红炸串」。

所以我们这一次只是为了吃串,又来到了盐仓桥。兴奋。

1

/ 从瓦匠到摊主的转变 /



老张是安徽合肥人,在做财大油炸的小生意前是个瓦匠,整天和钢筋泥土打交道。因为身子骨弱小,干起活来要比同行的壮汉吃力很多,每天回家都想瘫倒在床,动也不想动。

哥哥心疼他,“要不你来南京做点小生意吧?我在这儿,还能照料到你。”

看着镜子里灰头土脸的自己,老张一咬牙,没过几天就背起行囊到了南京。


1997年9月1日,老张的身份彻底从瓦匠变成了炸串摊摊主。

被问起为何连具体日子都记的这么清楚,老张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因为这天算是我事业的开端嘛,几个时间节点,我都印象深刻的,嘿嘿。”

说话的语气神态,和以往他忙碌起来面无表情的样子有着巨大反差。


财大油炸的出摊地点从萨家湾小学(现在的南财附小)门口,开到八中后门,然后再到南财前门、后门,铁路北街小吃街,直到现在才在盐仓桥尘埃落定。

“有了店我心里就稳了,不用像以前推着铺子他来我跑的像玩躲猫猫的游戏了......”


虽然店面装修看起来毫无设计感可言,可是老张很骄傲,瓦匠出身的他,和姨侄两人承包了粉刷、装修的所有工程。

一路走来的辛酸进化史,老张能沉心静气的侃上两小时

但他太忙了,长话短说和把辛酸往有趣处说是他擅长的,和他聊天情绪能够被带动,一点也不枯燥。


老张的人生就这样,因为哥哥的一句话,有了巨大转变。

如今,哥哥已经回合肥老家上班了,他还坚守在南京。这一待,就是21个年头。

2

/ 宵夜界的无冕之王 /



不管是从前老张的摊铺前,还是现在的店里,财大油炸面前,没有急性子,因为你急也急不来。

最后能吃上的,只有套路深的、加上脾气好的!




“老板,哈有多久到我啊?”

“遥远。”

“两小时阿够啦?”

“危险。”

财大烧烤开了这么些年,除了积累了很多忠实粉丝,老张的心理素质也被锻炼的极好。就算外面的热闹声都快把房顶掀开,他还是守着他厨房内的一口大锅,先荤再蔬分批次炸他的串串,还时不时调侃几句嗷嗷待哺的老客。


在老张家吃串,有个套路,就是先来的随意拿个串放盘子里先放去厨房排队。

不然就算是第一个到店的,等慢悠悠的选完串,也得排上俩小时才能吃串。


财大油炸与别家不同,来吃串的大概都有XXXXL号胃。

我和摄影师怒点一通80多,正在惆怅一会怎么吃得完的时候,隔壁桌两个身材纤细的小姐姐已经吃完一轮,正在疯狂加单。



这些堆积在老张旁边的炸串盘大概是他们的冰山一角吧,说白了,只是用来排号占位的。

“等的人再多,那也得让前面的人吃好不是?炸不透影响口感,也容易吃坏肚子。”都说做生意久了容易多计较些,老张倒也还像二十年前那样实在。



有了店面还保留着原先的规矩,里脊、腰子、肉串之类的另外加单,北冰洋、可乐、雪碧之类的饮料也摆在内厨。

活色生香的画面引起极度舒适,还没吃上就已经在炸锅里飘来的香味中吞了吞口水。


老张炸串有讲究,无论忙得多么焦头烂额,火候永远刚刚好。

荤素分开不说,还会根据食材考虑在油锅里的受热时间。有时候碰上胃口极大的,一份炸几锅就能花上半小时。



入锅、翻滚、蘸酱、回锅、出炉、装盘,一气呵成。

待老张气沉丹田大吼一声,“5号帅哥要不要番茄酱?”这一趟体验才算是开始了。


等真正吃上了,才会觉得不虚此行啊!


酱料是炸串的灵魂。

老张对自家的酱料很有信心,除了特制的咸辣酱、甜酱,与别家不同的杀手锏大概就是秘制的卤子了。

当酱料间的融合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离味蕾在舌尖绽放就差一个张口的动作。


于千千万万的炸串中,藕夹是我的非点不可。

恰到好处的孜然与酱料,外壳酥脆,内里柔软,鲜香味层次递进,一口入魂。


土豆入锅前沾了面糊,炸得酥脆;豆腐皮撒上孜然,嚼在嘴里满口焦香;包菜炸得汁水四溢,伴着酱料入口鲜甜......

每一种蔬菜出于一锅而口味不同,都和老张对火候的把控脱不了关系。

而炸串里的肉类,终于让人们找到了囿于深夜的乐趣。



从傍晚四五点,到凌晨两点,总有人在刚出锅的腰子、五花肉、田螺串、鸡皮、掌中宝、牛筋、鸭肫中迷失自我。

一口爆汁,溅出的油渍都能让你幸福感爆棚!

减肥什么的不存在!不长点肉怎么能度过漫漫寒冬?




一桌子炸串,几瓶啤酒,三五人围坐一团,这是深夜撸串的那份得意,也是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

3

/ “年后就不用排那么久队了” /



财大油炸,不论搬到哪都算得上是宵夜界的无冕之王。这样的名气,同样扩散到了妹妹那里。

老张的妹妹放弃了原先生意不大好的卤菜生意,在洪庙巷8号也开了一个「财大油炸」,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出厂设置,相同的是永远有源源不断等候的人。




“我妹那里店面小,别说坐人了,她自己转个身都难,想着年后把她喊来我这里,我这儿多支几口锅,这样大家也不用排那么久的队了。”

说到妹妹这里,老张有些动容,和所有想要护住妹妹的哥哥一样,他不希望她那么劳累,过来了相互还能有个照应。


在异乡打拼的辛酸他们比谁都知道,老张一家四口仍旧是住在出租屋里,每天用小电驴驮着食材来回好几趟的运送。

老张的梦想是早日能在南京买得起房,让家人真正安定下来。

“只要努力干活,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