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大火:这世上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今年最值得期待的美食片《风味人间》不出意外的火了。

中国最爱吃的导演导演陈晓卿,带领曾打造《舌尖上的中国1》的团队,横跨三山六海,走遍七大洲八大洋,带你去看最风味的美食人间。

到底有多好看,我们先几张图了解一下。

01

美食






我们的土豆是普通的,

陈导拍的土豆是这样的。



土豆瀑布



洋芋搅团


我们的火腿是一根根的,

陈导拍的火腿是艺术的。



西班牙火腿



安徽的火腿


我们吃螃蟹就是蒸的的,

陈导拍得吃螃蟹是......恩和好吃,但是也很贵的。


蟹黄酥



秃黄油


(某宝价格平时350元一瓶,《风味人间》播出之后,直线上涨到400多一瓶,预订到12月,供不应求。)

中国的火腿、西班牙的火腿;中国的土豆,法国的土豆,在双方古代没有沟通的情况下,做的方式、贮存的方式,用的工艺都很相似。

对同一种食材,有不约而同的智慧,这是一种东西方文化对美食的不谋而合。

我们对美食的欣赏和甘愿,也是一种不谋而合。



02

人间


是谁来自风味人间,却囿于厨房与爱。

美食带给人的喜悦,与时间无关,花4小时做一顿大餐。

和用4分钟等一碗美味的面,同样令人欢喜。

生活的激昂与波折都溶于平淡的一蔬一饭中,粗粝的泥土,世俗的烟火气,描画出一个个遥远但真切、平凡却温暖的饮食男女。

哈萨克族人围在一起吃马肉、吃羊肉,孩子吃了最好的一口肉,男人放开了大快朵颐,女人大口的啃着骨头。


乡下的爷爷带着宝贝的孙女逛麦田,寻找一簇适合做“碾转”的麦穗,费劲一番功夫做出孩子最爱吃的那一口风味。


披着厚重的蓑衣,辗转万里的高山,只为了摘取深林里的野味。

上山割笋的夫妻,劳作时互相搀扶、互相帮助,归来时一起做饭、一起聊天,生活简单却幸福。


《风味人间》导演陈晓卿曾在书里写过这样一段话:

“从姥姥的一坛晒酱,到外公的一碗腊肉饭;从北京的一块卤煮,到南京一盆炒螺蛳;一个人的饭馆,每个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南来北往,至味只在人与人之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一张饭桌,等着一起吃饭的人。

人间百味,不如和你一起共醉。

03

不可辜负


你不知道一碗土豆泥需要不下一千次的捶打;你不知道一块火腿需要几乎一年的发酵;你不知道一条鱼的来历是那么的惊涛骇浪。


第一集中最让人惊艳的还是旗鱼小哥镖鱼的故事。

一柄鱼镖,一尾小船,日渐没落的产业,日迫西山的传承。


旗鱼的逆流难得一遇,一旦错过就会潜入深海。第一次出镖,小哥失手了,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平复心情,在浪尖追逐旗鱼的身影,因为追逐,小船更加颠簸,而船头的少年却更加坚定。

看到目标,奋力一击,少年的身体几乎跌进海面。


而后也终于成功,捕获一条大型旗鱼。


有人说,为什么要用这么辛苦的方式去捕捉仅仅的一条鱼?

因为“镖旗鱼”方法是最环保的捕鱼方式,几乎不伤害海洋生态的组成。

有人问,这么辛苦得来的一条旗鱼,到底该卖多少钱才对得起这份汗水。

我只想说,少年与海的梦想,花多少钱都买不来这份甘愿。

站上镖鱼船前端的镖台,只用两脚掌勾住两条环状布块固定支撑,在六七级的大风天搏命出海,只为完成一场“叉鱼表演”。

这是一道美食的来历,也是一个少年的甘愿,有的时候品尝美食风味,吃的不仅仅是食物的色香味,还是这之后的付出。

你回家看见的是一大桌美味的餐桌,没看见的是父母早上五六点就去市场买菜的辛勤;你在外生活看见的是可以果腹腌鱼腊肉,没看见的是数九寒冬母亲一个人在家腌制食物的寒冷。你挑剔家里简单的一饭一食,是你的爱人匆忙下班买菜,马不停蹄制作的人间佳肴。


世间万物,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