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句崇明话,让你一听就口水滴滴嗒~

假期到了,发好吃的才是正经事儿!崇明话有说:“捞鱼摸蟹败家精,大米粞饭吃脱三四斤。”“六月六,卖点肉督督;七月七,煎点烤吃吃。”……这些说法押韵又有节奏感,最重要的是这种生动的吃食文化元素,光是听一听,就让人馋得口水答答滴。

捞鱼摸蟹败家精,大米粞饭吃脱三四斤。

崇明人住在南海和北海(崇明人称长江南、北支为南海和北海)边的人家,平时要改善一下伙食,就拿着渔网下海打渔,捕获的鱼儿烧好后鲜嫩无比,一家五六个人大开胃口,大米粞饭自然吃了四、五斤。这里说的“败家精”是调侃的话。

六月六,买点肉督督;七月七,煎点烤吃吃。

农历六初六,天气炎热,农民休息在家,改善伙食,卖点肉吃吃;七月初七,是乞巧节,旧时崇明新嫁娘,到了这天,用面粉做成烤(油煎小面条),拿到娘家分食,以示小夫妻经得起时间考验,生活和谐,白头到老。

青囊鸡,白肚皮;烧来吃,要注意;多烧烧,心不疑。

河豚鱼脊椎两边是青色的,圆鼓鼓的肚子是白色的,滋味鲜美,有如草鸡,故崇明人把河豚鱼又叫“青囊鸡”。这段语录只是提醒吃河豚鱼者当心中毒。

草头搂面鱼,白是白来绿是绿;

黄瓜炒青虾,青是青来红是红。

这是用色彩描述崇明两道土特产菜肴。草头即苜蓿,也叫金花菜;面鱼,即面丈鱼。20世纪40、50年代,“草头搂面鱼”,是崇明人年年吃得到的美味。至于“黄瓜炒青虾”,现在已经进入宾馆餐桌。

唐家甜头牛角瓜,青皮青肉小麦瓜,吃出来,呒拉话。

唐家甜头瓜、牛角瓜、青皮青肉瓜、小麦瓜,以及十轮瓜等都是崇明土地生长出来的菜瓜的各种名称,它们和西瓜一样,成为崇明人的消暑蔬果。

糟黄花郎吃勒出,虾米炖蛋拿勒出。

旧时崇明人家家多用酒糟腌黄花郎鱼,既是必备的咸菜,又可作为招待宾客的备用菜。这两句话运用了互文修辞格,即糟黄花郎吃勒出、拿勒出;虾米炖蛋拿勒出、吃勒出。如今这两道崇明土特菜已成为酒家宾馆的美味菜肴。

大米粞饭茄脚柄,越吃越得劲。

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里,崇明人主食是玉米,把它放在石磨里磨碎磨细,叫大米粞,做成的饭,叫大米粞饭;茄子是夏秋主要食用蔬菜,茄子吃了,留下的茄子柄,又叫茄脚柄,人们舍不得丢弃,就把它用盐一腌,做成咸菜,吃起来用劲咀嚼才嚼得碎。在饥贫交迫的日子里,能吃到“大米粞饭茄脚柄”,自然吃得很有滋味了。

番瓜大米粞粥,一顿吃脱一尺八镬。

崇明农村旧时家家种植番瓜,作为副食。番瓜大米粞粥,既有甜味,又有糯性,但不耐饥,于是一家人互相鼓励多吃点,于是把一尺八镬(铁锅子直径有尺四、尺六、尺八以至二尺之分,尺八镬指大锅子)大锅子里的番瓜大米粞粥吃光。

以上文字由“龚家政”提供

主编:陈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