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武功高强胜过尉迟恭,为何玄武门之变时擒不住李世民?

Siwindy


史书上并没有李元吉在战阵中如何骁勇的纪录,却有许多尉迟敬德骁勇善战的描写,尽管元吉在玄武门之变后成为反面人物,但如实描写其勇力并不犯忌,相反可以凸显其“穷凶极恶”,事实上不仅李建成在事变前的一些正面事迹在此后史书中有所保留,同样后来成为反面人物的李佑、王君廓、侯君集……,在勇力方面的亮点也被保留下来,如果李元吉真的骁勇绝伦是不会不提的。但史书中是怎么写的?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敬德善解避槊,每单骑入贼阵,贼槊攒刺,终不能伤,又能夺取贼槊,还以刺之。是日,出入重围,往返无碍。齐王元吉亦善马槊,闻而轻之,欲亲自试,命去槊刃,以竿相刺。敬德曰:“纵使加刃,终不能伤。请勿除之,敬德槊谨当却刃。”元吉竟不能中。太宗问曰:“夺槊、避槊,何者难易?”对曰:“夺槊难。”乃命敬德夺元吉槊。元吉执槊跃马,志在刺之,敬德俄顷三夺其槊。元吉素骁勇,虽相叹异,甚以为耻。

尉迟敬德不仅身经百战而且先后效力过两个主子,武艺是性命相搏,疆场的功夫,元吉唯一独当一面的战事是太原之战,战绩可谓一塌糊涂(建成虽公认不善武力但不仅太原起兵时表现不错,而且后来打刘黑闼也是赢家),所谓“善马槊”更多是田猎或校场的花架子,这就好比充当魏公、 魏王世子和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在和武将私下比武中战无不胜,自诩武艺天下无敌,实际如何,只能呵呵一声——言归正传,从史书记载看元吉武功不如尉迟敬德,从逻辑推论上也当作如是观。

再说玄武门之变的事。

事发时双方都没对父亲李渊说全部实话,且在李渊身边都留了内援,彼此也有相互加害之心,但建成、元吉的“加害之心”是散漫的,近乎“我早晚要了李世民这小子的命”,且建成和元吉的心意还不完全一致,而李世民早就部署在玄武门截杀二人,当天李世民仅帅9人等在玄武门外即完成截杀,带的人少一方面是便于隐蔽和达到突袭效果,另一方面这9人必定是精挑细选,以一当百的猛士,鉴于秦府一直是征战主力,而李世民亲历战阵,这样的人选不难挑出,尉迟敬德即在9人之列,表明他不仅是秦府第一流猛将而且是李世民心腹(这事如果不可靠再勇也不能用——李世民敢用罗艺么?)。当然,他们不会只带9人,追杀元吉时敬德一人就有70骑随从,这些人应埋伏在离宫门稍远的地方。

玄武门相遇时“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变”,当是发现世民等10人衷甲挟刃(杀死建成、元吉后尉迟敬德“入宿卫,擐甲持矛,直至上所”,表明世民一行全副武装,敬德不可能杀元吉时穿便服或朝服,杀完了去见皇帝反倒穿上盔甲),出乎意料,便急忙回马逃跑,从史书记载看,东宫卫士大多留府,“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咥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这表明东宫、齐府精兵勇将事发时不在玄武门附近,且相距较远,否则何须“驰趣”(快马赶到)?

建成、元吉没想到世民居然敢在皇宫门前下手(下手大约是能想到的),因此措手不及,掉头往回跑,可想而知他们下一步会去调集冯立、李安俨等东宫、齐府军马和秦府决一死战;世民也没想到对方惊觉这么早,但绝对想到不能让对方回府调兵,于是才“随而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和世民射死建成、射伤元吉都在这刹那间发生。

元吉虽然喜射猎,善马槊,但临战经验并不丰富,此刻又是被动逃跑一方,心情难免紧张,面对战功卓著、临战经验丰富的世民连射三箭不中(弓都没拉开),是并不足奇的,而蓄谋杀人且身经百战的世民反射二人一死一伤,表明后者心理素质要好一点。

但世民的心理素质也就是好一点而已:毕竟这次要杀的不是敌人,而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且直接威胁继承权的建成已死,只剩元吉,大功垂成,不免心理波动,于是出现了“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絓,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的戏剧性反转。

但世民勇力远在元吉之上,尽管变起仓猝,自己坠马,在全身披挂的情况下肯定比穿着朝服的元吉吃亏,被夺去了弓,但一时半会元吉也扼不死他(元吉的心态此时完全失衡,否则应有机会拔剑或寻找其它趁手武器),这时尉迟敬德和70骑都赶到,既没了马又没了兵器,身边估计也没几个随从的李元吉打也打不过,逃又逃不了,只能“步走,欲归武德殿”,抱着一线希望去找父亲救命,但敬德“奔逐射杀之”:武力本就在其上,又人多势众,还骑马追逐步行,又已横下一条心不顾各种宫廷禁忌,元吉到了这一步,显然是只有死路一条了。


陶短房


李元吉,李渊四子,史书说他“素骁勇”,而且尤擅射箭,能百步穿杨。但在玄武门之变时, 却“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是史书有错,还是别有因由。



按理,史书由胜利者书写,史官只有抹黑失败者,没有为失败者涂脂抹粉的礼儿,因此,李元吉"素骁勇”是真的。而且,后来李世民追赶李元吉时,反被李元吉拿住,并差点用弓弦勒死李世民也证明了这一点。可是,玄武门之变中,"素骁勇”的李元吉为何擒不住李世民呢?这就要从当时的形势说起。



当李建民与李元吉施施然来到临湖殿,欲去拜见父王李渊时,忽然见到披挂整齐的对头二哥李世民和手持武器的尉迟恭,傻子也知道大事不好了。比起转头就跑的太子李建民,李元吉的反应还算正常,还知道摘弓搭箭去射秦王。可惜,事发突然,身上没有武器,身边没有保护之人,难免心中发慌,因此,“再三不彀”。



其实不仅仅李元吉心头发慌,就是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在面对残杀弟兄的同时,也心里发慌。因而会在追赶李元吉的过程中,擅长马术的李世民坠马,为李元吉所擒,当李元吉欲用弓弦绞杀李世民时,尉迟恭赶到。否则,历史将被改写。


萍风竹雨123


不会吧!李元吉的武功高于尉迟敬德?不会吧!

尉迟敬德是真正沙场拼杀出来的铁将。起先,跟着刘武周战唐军,多次打败过唐军;归顺唐以后,跟着李世民东征西战,履历战功,功劳是真刀真枪战场上得来的。玄武门之变中更是李世民心腹爱将,解决李元吉、控制皇帝李渊,厥功至伟之人。为了酬谢尉迟恭的功劳,李世民把齐王府的珍宝都赏赐给了尉迟恭,他也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元吉,史书上虽然记载着他爱行为打猎,喜欢杀人游戏,但怎么着这都是一个公子哥的玩意。就算平时有过比试,大家都败给他还不是给他老爸面子!让他赢着玩罢了。到了真正的战场,生死悠关的时候,谁让着谁啊?!公子哥怎么能打过沙场铁将!

再者,玄武门之变是由李世民一方发起的。太子和元吉一方毫无心理准备。突然,李世民带着全副武装的军队出现,一箭就射杀了建成。这种危机关头,凭谁也得心智大乱。脑袋一片空白是肯定的!跑都不知道往哪里跑。就看李世民的表现就知道当事人是多么紧张:李世民是长年征战之人,一箭射杀兄长之后竟然控制不住战马,马惊了,带着他乱跑。还跑到李元吉藏身方向,并陷在树丛中无法脱身。如果不是超级紧张,以李世民素来表现,他可是驭马高手,昭陵六骏啊,诀不会出此状况。

李元吉看到陷入树丛无法脱身的李世民,想用弓弦勒死他,竟然也使不上力。情势就是这么危机。大家心智都有所变化。

这时,尉迟恭赶到,杀了元吉。情况大概就是这样。

真实的武功和危机关头的心智,决定了生死。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尉迟敬德,名融(后世误载名“恭”)。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敬德有个绝招,那就是“解避槊”。槊,是十八般武器中重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由矛和棒演变而成,结构复杂。

李元吉在正史中其实武力不弱,隋唐演义中的李元霸其实是以他为模型写的,李元吉的拿手好戏是射箭但他也是玩槊高手,他与尉迟敬德曾比赛过一场。尉迟敬德与李元吉在对战几个回合之后就把李元吉的槊给夺了过来,由此可见李元吉的武力值应该是弱于尉迟敬德的。

玄武门之变之时,虽然李元吉是射箭高手,但是在慌忙中张弓就射显然准星不够,无法射杀李世民,而李世民只用一箭就射杀了李建成,在尉迟敬德率领人民赶来救李世民之后就根本没有机会再次射杀李世民了,更不用说擒住李世民了。


Sylar弈


玄武门事变当时,李元吉连发三箭没射中世民,李世民一件箭射落建成之后,心内愧疚,竟然拉不开弓射元吉。元吉纵马上来,元吉武艺高强,世民自知不敌骑马逃跑,在树林中被树枝挂住落马,元吉追上来夺过世民手中的弓,试图用弓弦勒死世民。元吉力大,世民被制住无法还手,尉迟恭上来救世民,打了元吉一鞭,击中右肩,元吉脱力,纵马试图逃跑,被尉迟恭连发两箭射中落马。这时东宫右卫率冯立等东宫将领率两府侍卫,猛攻玄武门,继而东宫副护军薛万彻率长林军前来支援,击杀云麾将军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情势危机,尉迟恭割下建成元吉首级在城头展示,两府之兵才退去。薛万彻和冯立转而领兵攻击秦王府,要为太子报仇,长孙皇后亲率侍卫抵抗,后来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从长安县的牢房放出几百囚徒来支援。


神样男子


不见得吧,李元吉可是死在了尉迟恭的手里,而且没有尉迟恭及时赶到,李元吉可能就直接用弓弦把李世民勒死,送他上西天了,玄武门之变的结果很可能反转,秦王李世民被杀,李建成承继大统,继而被李元吉所杀,最后由李元吉当皇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提前准备有意为之的一次政变,虽然李建成、李元吉在前起的一系列准备中已经占得了先机,利用当时突厥兵陈黄河南岸大兵压境的情况。

并不是按照往常惯例,由秦王李世民领兵出战迎敌,而是出人意料的派了李元吉,但是换了将领兵却没换,李世民手下大将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悉数被调。

直白点讲,这是李建成、李元吉摆了李世民一道,试图给李世民来个釜底抽薪,架空李世民,这还不算,按照李建成、李元吉的设想,李世民的兵还得他亲自去送,往哪送,送到一个叫“昆明池”的地方。

在“昆明池”,杀李世民,活埋他的一众手下,为李建成上位彻底扫清道路。

李世民被逼到了绝境,手底下人也不想死,只能反抗,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晚上,李世民向李渊报告了太子李建成、李元吉与李渊的小老婆通奸偷情的情况。


李渊脸上挂不住,第二天一早就召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到宫中对峙,这一切都在李世民的计划之中,就在入宫必经的玄武门,李世民也安排了自己人埋伏。

可即使这样,李世民当天还是掉了链子。射死李建成倒是干净利落,但轮到李元吉的时候,也许李元吉真是武功高强,李世民连射他几次都没射中,而在此之前,李元吉为了保命,也是对着李世民连放三箭,都没射中。

估计大家都是紧张异常,难免发挥失误,但是李世民的手下可一点不紧张,早就被拱起来的怒火得到了释放,李世民马匹受惊乱跑,搞得李世民直接撞到了树杈上,直接进入了昏迷状态。

李元吉追上,夺过李世民手中弓箭,结果就是我们题头说的,尉迟恭等人追了上来,李元吉没犹豫就往皇宫跑,试图找李渊保命,这些手下可不管这个那个,追上来直接打死。

一同死的还有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李元吉的老婆杨氏,则被李世民带到了自己的寝宫,真正的做到了斩草除根!


历史三日谈


问题很可笑,李元吉武艺远不如尉迟恭,在他最得意的马槊上,被尉迟三次空手夺槊,可见实力与敬德天差地别,引为一生之耻。而李世民箭法出众,常深入绝地侦查敌情,和尉迟恭配合,一弓一槊,纵横无挡。李元吉空有血勇,突临大变,六神无主,身死家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