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秋分,吃「一果」,喝「二粥」,做好三件事,少生病,更健康

“鬥指己為秋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故名也。”

明日,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秋分。

今年的秋分,恰逢中秋節前夕,“雙秋節”相遇,秋意更濃。

秋分一半,陰陽平衡,在秋分這個節氣,有啥習俗,你知道嗎?

秋分的習俗

1、祭月,一般以年長的女性長輩,或家庭主婦,擔任主祭。

2、吃秋菜,也就是野莧菜,祈求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3、豎蛋,“秋分到,蛋兒俏”,秋分時節,有“豎蛋”的習俗。

4、送秋牛圖,送圖者,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俗稱“說秋”。

5、粘雀子嘴,

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明日秋分,吃“一果”,蒸著吃,更健康

秋分已過,進入正式的秋季,天氣不僅一天比一天冷,還會越來越乾燥。

秋燥之時,吃是上佳之選,梨素有“百果之宗”的美譽。

秋分後,天氣越來越乾燥,很多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皮膚瘙癢,乾咳少痰等不適。

此時,吃點秋梨,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很好的效緩解秋燥,改善身體不適

秋分時節,吃秋梨,蒸著吃,效果會更好。

因為,秋分後,多為涼燥,秋梨性寒,不宜多吃。

而將秋梨煮熟後,可去除寒性,並且,梨皮會變得略苦,去燥潤肺的功效完全被釋放出來,效果更佳。

此外,梨籽中的木質素,本來屬於不可溶纖維,但在加熱後,會在腸道中被溶解,將有害的膽固醇揪出體外。

所以,秋分時節,吃點蒸梨,是不錯的選擇哦。

明日秋分,喝“二粥”,養脾胃,少生病

秋分後,漸漸步入深秋,涼燥主氣,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

此時,如果保護不當,容易因為腸胃疾病,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

所以,秋分時節,要注意養脾胃。

秋分養脾胃,吃點粥,生髮胃津,健脾胃,是不錯的選擇。

此時,不妨多吃這兩種粥:

小米南瓜粥

小米、南瓜、同煮粥,可健脾和胃。

小米,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中益腎、除熱解毒。

南瓜,入脾胃經,補中益氣、止痛,可保護胃壁,使胃部免受刺激,可很好的滋養腸胃。

二者一起煮粥,健脾養胃,是不錯的選擇哦。

山藥粥

秋分後,山藥大量上市,此時,用山藥煮粥吃,也是不錯的選擇。

山藥,味甘性平,溫和、滋補,有健脾養胃的功效,對治療胃痛有一定的作用。

秋分時節,做好三件事,少生病,更健康

第一件:多喝茶水,抗秋燥

秋分後,對抗涼燥,多喝茶水,是不錯的選擇。

喝點蒲公英白茉莉茶,防秋燥上火

秋燥容易引起上火,嗓子發炎等,此時,可以用蒲公英,搭配白茉莉花,一起泡水喝,可去火消炎。

一方面,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稱,是“八大金剛”之一,有很好的去火消炎之效,可改善上火引起的嗓子疼,嗓子發炎等,並且,對於改善咽炎,扁桃體炎等,也十分有益。

另一方面,茉莉花,也有很強的消炎作用,並且,茉莉花性質溫和,可以中和蒲公英的寒性,並且,可主溫脾胃,化溼和中,可改善少食脘悶、腹瀉和下痢腹痛等症。

二者一起泡水喝,可很好的對抗秋燥,預防秋燥上火、發炎等症狀,效果顯著。

喝點尾參桔梗茶,防秋燥傷肺

燥邪易傷肺,導致乾咳、口鼻乾燥等不適,此時,可以用尾參、桔梗、蒲公英根、菊苣根,一起搭配,泡水喝,可很好的改善。

尾參,補益五臟,滋陰潤肺,生津止渴,可改善肺陰虛所致的乾咳少痰、咽乾舌燥的作用,同時,還有助於改善乾裂、粗糙的皮膚。

桔梗,歸肺經,有宣肺祛痰、止咳、利咽排膿等作用,可潤肺止咳。

菊苣根,利尿排毒,增強免疫力,蒲公英,去火消炎,改善口腔炎症。

幾者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潤肺止咳,對抗秋燥,效果尤佳。

第二件:防感冒,適添衣

秋分過後,天氣變化多端,早、中、晚及室內外,溫差較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減弱,容易導致感冒。

所以,秋分後,一定要助於防感冒。

感冒預防,首先要遵循“春捂秋凍”,和“耐寒鍛鍊從秋始”的規律。

也就是說,一定要注意氣溫的變化,隨著溫度的變化,適當的增減衣服。

還要增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提高對抗病毒的能力。

此外,還要注意,保持工作環境,和家庭室內的良好通風。

秋季,多喝水,也有助於預防感冒。


第三件:常運動,強體質

秋季,是運動健身的最佳時節,秋分後,不妨做做運動計劃。

經常運動鍛鍊,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對抗病毒的能力,秋冬少生病。

運動要堅持,切莫三分鐘熱度,至少運動20分鐘以上,才會到達有養運動的目的。

有氧運動,可吐故納新,以充分供應氧氣給身體各組織、器官使用,從而增強體質,特別是心、肺、血管等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所以,要堅持運動,助力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