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秋分:陰陽平衡,苦樂各半,一葉知秋,知福惜福


秋分:陰陽平衡,苦樂各半,一葉知秋,知福惜福


秋分,秋季的第四個節氣,在這一天之後,天氣漸冷,南北方正式入秋。

陰陽平衡


秋分,“分”的意思是一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這樣解釋“秋分”:“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秋天從立秋開始,霜降結束,一共90天。

而秋分日,正好是秋天的第四十五天。

同時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白晝和黑夜各佔一半。

在這一天,全球都沒有極晝極夜,赤道上的人沒有影子。

逐漸衰落的陽氣和逐漸上升的陰氣在這一天達到一個平衡。

秋分之後,陰盛陽衰,晝漸短,夜漸長。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將不再打雷了。

秋分日,地球本身也處在一種力的平衡狀態,所以雞蛋比往常更容易豎立,很多地方都會玩豎蛋遊戲。

人們挑一個雞蛋,在桌子上豎立起來。以此來表達秋季豐收的喜悅。

苦樂各半


秋分的哲學是一半,一半。

杭州靈隱寺有副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人生哪有那麼多如意的事情,能一半順遂心意,就很滿足了。

乾隆號稱“十全老人”,可實際上,人生哪有那麼多十全十美。

一旦生了完美之心,人也就患得患失,焦慮偏激了。

乾隆的揮霍無度和好大喜功,至今惹人詬病。

秋分的半字,是知足,更是境界。

弘一法師去世的時候,回顧自己一生,寫下四個字:“悲欣交集”。

人生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心中只有平和喜樂。

所謂的大團圓,閤家歡的大結局,都只是在電視劇裡的。

真實的人生,只要未曾終止,就一定有笑有淚,有悲有喜。

所以,半字,是極高明的中庸哲學。

看懂了這一點,人也就放下了執著。

花看半開,飲酒半醉。

接受人生的不完美,“萬事只求半稱心”,是一種寬容和大度,更是一種格局和修養。

一葉知秋


一陣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

秋分過後,再來幾場秋雨,氣溫迅速下降,樹葉枯黃凋萎。

春夏秋冬,人生四季。

少年如春,青年如夏,中年如秋。

人生走過幾十年,早已進入不惑之年。

經歷過世事滄桑,人情冷暖,繁華落盡,人生終於歸於平淡和天真。

古人說:我言秋日勝春朝。

春日乍暖還寒,夏日烈日炎炎,冬季寒風刺骨。

秋日氣候涼爽適宜,讓人心曠神怡。

少年如春,跳脫不穩,青年如夏,灼熱逼人,中年如秋,成熟穩重。

看過人情冷暖,早已世事洞明,所以見微知著,一葉知秋。

內心卻寬容溫厚,不願戳破,不願責難。

餘秋雨說: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

是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冷漠,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實,一種能夠看得很圓卻又並不陡峭的高度。

歲月輪迴,春華秋實,輝煌過後又是一季耕耘,以平和的心境面對未來,默默耕耘,做好自己!

知福惜福


秋分的時候,古人有迎壽星的活動。

古人認為“南鬥主生,北斗主死”。所以南極星是壽星的象徵。

而我國在北半球,只有秋分之時才能看到南極星一閃而過。

所以,古時候歷代皇帝都會去城外南郊舉行迎接南極星的儀式。

除此之外,古時有在秋分日“祭月”的習俗,所謂“春祭日,秋祭月”。

只是因為秋分的時候,月亮未必正圓,所以逐漸就改到了中秋節。

無論是迎壽,還是祈月,其實都是中國人的祈福活動。

盛極而衰,衰極必復。

自古以來,世間萬物都沒有絕對的平衡,都在不斷變化。

人們總是在遺憾中尋求完滿,在失去中學會惜福。

秋高氣爽的日子很快就會過去,寒冷的冬日即將到來。

月有陰晴圓缺,人也有悲歡離合。

在擁有的時候,一定要懂得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