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典美食和菜式

经典菜式

武汉的酒店菜式以鄂菜为主,鱼汆、烧鱼、煨汤和蒸菜是“四大名旦”,鱼菜的菜式有数百道,在全国独一无二。武汉人喜欢用砂铫子煨汤,煨出的汤醇香无比,到武汉不喝两碗汤就算白来。

武昌鱼 武汉名气最大的菜式是清蒸武昌鱼,另外有海参武昌鱼、油焖武昌鱼,近几年又出现了豆豉风干武昌鱼、卤水武昌鱼、炸酱武昌鱼等。武昌鱼的品种较多,以鄂洲梁子湖的团头鲂最好。其鱼肉细嫩,淡爽鲜香。这种鱼两侧各有14根刺,数鱼刺便知它是否正宗。推荐:楚天卢(竹叶山、鲁巷)。此店以鱼菜为招牌,有的菜每天限量卖。


红烧鱼 此鱼是长江中游的特产,以武昌和石首出产的为上品,无鳞,有半透明之感,苏东坡有“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的诗句。红烧鱼讲究火候,要旺火、中火、微火交替使用,把好上色、勾芡二关,菜做出来红亮滑润、鲜嫩肥美。近年金锅回鱼汤也很受欢迎。推荐:艳阳天(宝丰路、彭刘杨路),号称“鱼大王”,有20多道回鱼菜。

砂钵鱼糕肉丸 鱼糕、肉丸是武汉民间传统美食,此菜将二味结合起来,鱼糕晶莹,软嫩鲜香;肉丸黄亮,滑润可口,配以古朴的砂钵,吃来鱼有肉味,肉有鱼香。推荐:鑫华园(彭刘杨路)和楚灶王(雄楚大街省公安厅隔壁)。分别由鄂菜老字号名师和乡间办酒席的土厨师主勺,鱼糕肉丸很有传统韵味。


三蒸 武汉的蒸菜分白蒸、红蒸和粉蒸,粉蒸尤其有特色。传统的三蒸是蒸肉、蒸鱼、蒸藕,现在的三蒸有诸多“版本”,有荤有素。蒸的有萝卜丝、茼蒿、南瓜、菠菜等。蒸菜火大、用时短,一气呵成,保持原汁、原味、原色、原形,营养损失少,是近几年武汉较受欢迎的菜式之一。推荐: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318国道旁(过升官渡)“阳春”、“美记”酒店。

蒸虾榨 选取武汉本地的小河虾剁碎,与米粉拌匀,加上高汤,装入小盅中蒸熟,淋上红油、香油便成。口味红润软糯,咸香微辣。闻到那河虾与米粉发出特有的香气,口水就会流出来。推荐:湖锦(三阳路)、福盛(二曜路)。

煨汤 武汉有名的汤是瓦罐鸡汤和排骨莲藕汤。瓦罐鸡汤要用黄陂、孝感一带750克重以上的肥嫩土母鸡,煨出的汤骨酥肉嫩,汤汁浓稠。排骨莲藕汤用的是湖北莲藕,用大砂铫煨,用足火功,汤成后藕质粉烂,有著诱人的莲藕香。武汉人招待贵客,必煨一铫子排骨藕汤。推荐:喝鸡汤到市郊新洲汪集或者江夏、咸宁交界的贺胜桥;喝排骨汤到蔡甸。市区内望旺煨汤馆(汉口火车站对面)、国际俱乐部和袁森泰汤馆(六渡桥)。

炒菜苔 武昌菜苔过去是皇家的贡品,与武昌鱼齐名,足见其味之美。有名的是菜苔炒腊肉,用本地正宗洪山菜苔和新腌制、收尽咸潮的腊肉炒制而成,腊香浓郁,荤素相宜,是只有在武汉才能尝到的美味。菜苔以武昌洪山周边听得到宝通寺钟声的地方出产为正宗,味道最好。武汉大小餐馆均可吃到此菜。

新派鄂菜比较出名的菜式还有:干烧刁子鱼、财鱼焖藕、腊鱼烧肉、老干妈蒸鲩鱼、臭鳜鱼、玉米棒烧排骨等。推荐:小蓝鲸(杂技厅)、武汉三五(江汉北路、王家湾)、楚天鲜(蔡家田)。

有些菜,在武汉叫“邪货菜”或者“野店菜”,烹饪技法没有师承,制作上别出心裁,吃来却新奇有趣。

精武鸭颈 电影《生活秀》使它声名远扬,在广州等地也闯出了品牌。这种鸭脖子用尖辣椒、花椒及10余种卤料卤制而成,口味特麻特辣,一出现就深受武汉人喜爱。如今,精武路已从鸭脖子发展成为系列鸭食品,鸭肠、鸭头、鸭掌、鸭翅、鸭肫、鸭肝、鸭锁骨,应有尽有。正宗产地在汉口精武路(江汉工人文化宫旁)。

卤牛骨头 武汉卤牛骨头现在有两个“版本”,一在蔡甸新农,一在汉口堤角边。前者醇香,后者干辣。因为加入了20多种香料和中草药卤制,牛骨头吃来有嚼劲,香味浓,辣得过瘾。现在,新农牛骨头已在城区开了多家分店,汉口堤角边(肉联厂附近)也形成了“牛骨头一条街”,有的酒店一天就卖出200多公斤。


猪弯火锅 一个大大的火锅分成两半,一边是猪弯,一边是牛肉。猪弯就是猪脚,与莲藕一起煨,汤汁纯白,牛肉锅却红艳一片,里面加了鲜笋和豆芽等,香味四溢。猪弯味道清淡香甜,牛肉味道火辣鲜香,浓淡相宜,酣畅淋漓。推荐:汉口万松园路江胖子猪弯火锅;汉阳红玫瑰火锅(玫瑰园酒店侧)。

臭鳜鱼 鳜鱼是上色鱼,一般都是吃活的,武汉一些小店突发奇思,将新鲜鳜鱼杀后上浸上味汁,稍微晒一下,让它变“臭”,然后再干烧。味道似腌鱼又不是腌鱼,闻著臭,吃起来香,目前风靡武汉。推荐:东湖落雁岛。

干烧刁子鱼 刁子鱼形如柳叶,肉质鲜美,常用来干烧或干煸,有的还用一条木棍串著,卖相可人。刁子鱼本身很多小鱼刺,需细嚼慢咽。推荐:北京路青莲王酒店,选二三斤重大刁子鱼入菜,表面香脆,肉多耐吃,另有一番风味。

胖嫂烧鲶鱼 在汉口南京路和鄱阳街交汇处,有多家烧鲶鱼的小酒家,其中最有名的是胖嫂烧鲶鱼。这种鱼的烧法融合了四川和湖北风味,刀工上又有粤菜涮生鱼片的影子。味道很足,入口即化,吃在嘴里全是肉绵绵的香甜和辣味。

冲浪鱼 一块大一点的鹅卵石,烧好以后放入乳白、明亮的高汤中,一条活草鱼切片,腌好入汤,与青菜一起在沸汤中“冲浪”。锅内鱼片随著热油一起翻腾,煞是好看。夹一块鱼片,鲜嫩鲜嫩的,一点土腥味也没有。推荐:民意三路东海渔港。

传统小吃

武汉人把吃早餐叫“过早”,每天市民都习惯在外过早。武汉小吃是与“过早”联系在一起的,以稻米制品为主,显示了鱼米之乡的市井风情。这些小吃很多藏在巷子深处,面对这些小吃,你就与武汉开始了最亲密的接触。

豆皮 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加鸡蛋摊成薄皮,内包熟糯米、肉丁等馅料,用油煎好,金黄发亮,入口酥嫩鲜香。推荐:汉阳墨水湖路口曾记饭庄(华联超市对面),大师傅年过七旬,是著名的“老通城”豆皮二王之弟,做豆皮用的是传统方法,摊皮还是用蚌壳。

热干面 武汉小吃的代表品种。先将水硷面煮八成熟,然后抹油,摊凉,吃时再在开水内烫一下,沥水,加上芝麻酱、虾米、葱花、酱萝卜丁、酱油、小麻油和醋等佐料拌匀,吃时香气扑鼻,筋道耐嚼。推荐:利济路李记热干面(多福路口),面掸得到位,佐料全,每天都有人排长队;宝庆七巷(集稼嘴附近)热干面,武汉的热干面,用了湖南的辣椒油,别有风味。

面窝 武汉特有的早点。用一个中凸外凹的圆铁勺,浇入大米、黄豆混合磨制的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成了一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推荐:桥口路月湖桥下骏骏牛肉面馆旁的面窝。

糊汤米粉 用鲜活小喜头鱼熬汤,将鱼骨熬化,滤去残渣,加上淀粉成糊状,米粉烫好后盛入鱼汤,再撒葱花、胡椒,吃起来鲜辣可口,配以油条更佳。推荐:户部巷徐嫂糊汤米粉(中华路清江饭店对面)。

米粑耙 大米磨浆发酵,加上面粉、白糖、纯硷等调匀,平锅炕熟。外壳金黄焦脆,内层洁白软润。如今,武汉人爱吃耙耙尖,炕出的耙耙比过去的大两个,薄薄的,脆脆的,风味别致。此物随处可见,但要买厚薄一致,吃来不酸的。

什锦豆腐脑 豆腐脑里加上糯米、虾米、榨菜丁、酱瓜丁、五香菜、芝麻、胡椒、葱花,豆腐脑嫩、米香、菜脆,糊鲜,诸味齐备。推荐:武昌胭脂路、汉阳腰路堤小巷中的什锦豆腐脑。

糯米包油条 糯米蒸烂,压平,摊上白糖、熟芝麻,包入油条,吃一口外软内脆。推荐:汉口循礼门(三九中原医院侧)何嫂糯米包油条,这里米用得好,蒸好后一粒粒像竖起来似的,里面抹的是核桃粉和花生粉,吃起来香味扑鼻。

糊米酒 从孝感米酒演变而来,加入糖桂花和自然发酵的小糯米汤团,下锅后自然粘稠,香糯可口。推荐:汉口民生路民生甜食馆(工艺大楼对门)。

其他特色小吃:汽水包子、油香、、炸糍粑、糯米鸡、锅贴饺、生煎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