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從哪看出來寶釵落選了?

走神的書蟲


總有朋友問我薛寶釵選秀的事,今天就再說說,薛寶釵不是落選,而是根本就不想選,也選不上!

一,寶釵選秀不是選皇妃

皇帝的妃子不是選秀選出來的。有身份地位的妃子一早就內定好了。甄嬛那樣的選秀,也是之前各方利益內定平衡好的,她們能參與入選就表示皇帝會給她們留一個妃嬪的位置,皇帝一定會考慮平衡各方利益來選擇平衡,個人喜好是最不優先考慮的問題。元春參與的就是這一類,她能進宮不是賈家說想進去就可以的,一定是他們這一脈勢力的集體決定和支持。大家心知肚明罷了。

沒有勢力支持想選中絕無可能,因為選秀需要初選,複選,再複選,層層選拔,撂牌子,留牌子,記名,上記名,“留宮住宿”等層層選拔。薛寶釵就算選妃,她也選不上!

薛寶釵商人家庭原本沒有資格選秀的,是皇帝額外開恩才有了資格,並且這個選秀完全不同於賈元春,是給公主,郡主選伴讀,這樣就徹底絕了成為皇妃之路。畢竟皇帝也要臉不是種馬,公主郡主的人首先他見不到,見到也不會碰!



二,寶釵落選是必然

寶釵選秀一家進京不過是薛蟠打死人逃跑的藉口罷了。薛寶釵第一商人家庭之女,連賈政都覺得雞肋一般形容“無味”,何況皇家,就算給公主選伴讀,人家也不會要,除非薛家花大價錢,買通層層關節,但進宮給公主郡主當奴才,除了虛耗青春,不會有任何好處她薛家願意麼?

而且即便層層買通薛寶釵也會落選。因為薛寶釵死了父親,命格不全。進宮的女子是有嚴格要求的。必須身體健康,家世清白,父母雙全,這一點薛寶釵就不合格。誰敢冒著欺君之罪拿這事欺上瞞下?寶釵選不上早都註定的。


三,薛寶釵根本不想選

寶釵落選從第七回送宮花就體現出來。近期的《延禧攻略》和之前的《甄嬛傳》都說的清楚,選秀一旦落選都會賜花。也許薛姨媽拿出來的宮花就是寶釵落選所賜。薛姨媽的話也表明很多人知道這花的來處:

薛姨媽道:“這是宮裡頭的新鮮樣法,拿紗堆的花兒十二支。昨兒我想起來,白放著可惜了兒的,何不給她們姊妹們戴去……

薛姨媽並沒解釋這花怎麼來的,大家都心照不宣。這表明寶釵是直接被撂牌子甚至初選淘汰。根本就不入選。結合她父親早逝,商人出身,根本不奇怪。薛家也早心知肚明,甚至只是走個過場。薛姨媽拿出花來也沒有難為情,顯然沒當一回事。而賈家上下也沒上心。真要處心積慮謀劃而落選,這個花怎麼好意思拿出來?又怎麼好意思送人?這都是明擺著的。

寶釵選秀不是選妃,她沒資格像元春一般伺候皇帝,她又何必進宮伺候什麼公主郡主呢?沒有出人頭地機會,按照規定,明朝宮女出不了宮,只能老死宮中當容嬤嬤!康熙朝宮女三十歲出宮,乾隆朝也要二十五歲,老姑娘了。薛家怎麼願意。很多人一廂情願將寶釵選秀當成元春選秀,實在是大錯特錯。就不多解釋了!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歡迎收藏轉發。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僅以個人角度,及有限知識作淺陋之答,並順便談些相關內容,望大家斧正、拍磚:

先從是否有寶釵“落選”來看?個人認為,不存在落選的問題。

雖然我們知道寶釵是隨母、兄至都中,投靠賈府並順便住下。其一目的便是“參加中辦、國辦高級公務員選拔”——因為,那是從仕捷徑,也暗喻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亟待重振:近因今上崇尚詩禮,徵採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選妃嬪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親名達部,以備選擇,為宮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第四回)

但是,到了京城,住在京城的親戚家賈府,事已漸變,狀非所願,就逐漸放下了“應考高級公務員”之事。事實上,曹雪芹是不會讓薛寶釵“金榜題名”的,對寶釵入選陪侍,除了點過一次,之後再也未提及,甚是“低調”。曹雪芹給讀者及後人,故意留了個巨大空間去聯想,猜測。聯想後來的四大家族衰落,早在開篇就有暗喻,並埋下多處伏筆———也側面證明薛寶釵入學陪侍之事,相比其他事情,僅僅是個由頭,“很”不重要。只是,引出為什麼薛寶釵會來賈府,以及後來寶釵婚配之事,入選陪侍的“由頭”使命就必然終止。而且,封建社會里,女人從仕也僅僅是一種不可能或罕見的“傳奇”,正統且必然的歸宿是:嫁人,相夫教子……

實際上,也很可能就是曹雪芹有意讓其“不了了之”,讓其自然消散,隱去。民間傾向的送花意喻落選、什麼皇宮安排取消、什麼薛姨媽故意讓女落選……都差強人意,牽強附會。曹雪芹偉大之處,就在於在紅樓夢中寄於深邃思想內涵、展示精湛手筆的同時,委以虛實二條脈絡,而且有時虛中有實,有時實中有虛,虛實相映,變化多端,自然增加了作品魅力和值重!

我們大多感覺:賈寶玉、林黛玉時時都在動感情,而薛寶釵、王熙鳳處處都在動心機。其實不然(我們容易被曹雪芹的安排欺騙,或者說僅止於紅樓夢表面的文字意思),我們通常對寶玉、黛玉關注較多,而對薛寶釵這個人物多少有些輕視或忽略,把薛寶釵本身的內涵、思想以及在《夢》中分量,想得太簡單!如果說,王熙鳳是賈府最聰明能幹的女人,那也是表面的,人人都看得出的,就不是大聰明,真智慧。而薛寶釵,應該才是紅樓夢裡最有心機,最有才情,最貼近現實生活,也是最完美的女神。否則,怎麼會有釵玉之合!那也是開篇既明,通本貫之的主線——事皆註定!情非得已!

而寶玉、黛玉,只是“枉自嗟呀”、“空勞牽掛”:二玉本同命,遇即各分離;從來一場夢,恍然皆是戲!

夢,終歸是夢。夢,總是要破滅的,要醒的。醒,就是我們悵然若失後,看到的那個背影——漸行漸遠的薛寶釵!她身上,有我們的所有性格,所有想法,所有活著的快樂,生存的艱苦,徘徊的迷惘,失去的痛苦……她是疊加了熔融了萬千的“我”……

曹雪芹必然是偉大的,《紅樓夢》註定是永恆的……💐





上官聽海


紅樓夢第三十回裡,寶玉又道:“姐姐怎麼不看戲去?”寶釵道:“我怕熱,看了兩出,熱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來了。”寶玉聽說,自己由不得臉上沒意思 只得又搭訕笑道:“怪不得他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來也體豐怯熱。”寶釵聽說,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樣,又不好怎樣。回思了一回,臉紅起來,便冷笑了兩聲,說道:“我倒像楊妃,只是沒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楊國忠的。”初讀時對寶釵大怒頗為不解,不明白她為何會大怒。有人說楊貴妃紅顏禍國,寶玉以此作比,寶釵當然大怒了!對這種解釋我覺得不妥。站在封建社會的立場中,楊貴妃身上有兩個汙點:第一是她紅顏禍水,誤導朝綱,引得天下大亂。第二,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兒媳婦,最後卻嫁給自己的公公,這種違背倫理的行為是不為世人所容的,特別是明清時期,對人倫禮法特別的看重。對於這兩個汙點,不同時代的人都會有不同的看重點。對於唐朝時期的人,他們更看重的是第一點,原因有二,一是隋唐是漢化的少數民族政權,禮法相對開放(不知道日本人開放是不是受唐朝的影響,那個時期日本和唐聯繫還是很密的)第二是,他們就是那個時期的人,基於對國家的忠誠,他們當然更看重第一點。但是對於唐以後的人來說,則完全相反,對於後人來說,唐朝已經滅亡了,楊貴妃就算是禍國殃民,那對以後的的人來說已是毫不相干的事。就拿現在來說,談到楊貴妃,你會恨她禍國殃民嗎?肯定不會,因為“你”是現在的人,唐朝幹我們屁事。還有,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如果薛寶釵是皇帝的妃子,有人那她比楊妃,她會也許會首先考慮楊妃第一汙點,但是她不是,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所以對於“後人”薛寶釵來說,楊妃禍國肯定不是她第一印象,因此就不該是她發怒的真正原因。再來看看文中,寶釵聽了寶玉的話後的反應“先是大怒,想要發飆,但是忍住了。然後回想一下,臉紅了,冷笑兩聲”,請記住“回想”,“臉紅”,“冷笑”這三個變化。再來看看寶釵回答的這句話“我到像楊妃,只是沒有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做的了楊國忠的”,這句話什麼意思呢?用現在的白話說就是“說我是楊妃,你們哪個去做楊國忠這個奸臣”,潛臺詞是“楊貴妃算什麼,不過是個禍國殃民的妃子,別拿我跟她比。”現在看前面的三個詞,“回想”是因為她生氣但要想辦法掩飾她生氣的真正原因,“臉紅”掩飾生氣的原因就要說個謊話。“冷笑”配合後面的回答,表示自己不削和楊妃作比較。那麼她撒謊掩飾其發怒的真正原因就不言而喻了:她選秀失敗了。薛寶釵樣貌文采樣樣都是出類拔萃的(最起碼在賈府這個範圍內,大家都是這麼認為的),可是卻選秀失敗,這是她心裡最大的傷疤,最丟人的事。正是因為薛寶釵對這事很敏感,寶玉一句無心的話,然“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這麼大的傷疤被寶玉當著這麼多姐妹的面說出來。寶釵當然大怒,只是不便發作,但又不得不回答,因為不回答就算是默認了,所以想了一下,從另外一方面入手,通過嘲笑楊妃無德,來表述自己不削和她比較,以此掩飾內心的尷尬。可以設身處地想象這樣一件事:假如你和你的同事小A一起競爭公司經理的職位,雖然你的同事人品不好,才能也不及你,但靠溜鬚拍馬上位了,而你失敗了。小A酒店宴請公司同事,領導都在酒店包間,而你和其他同事一樣做在大堂。酒桌上一個同事誇你:今天穿的很帥啊,跟A一樣像個經理。你的內心是怎麼樣的?同事只是想誇你,但是在你聽來,像是說你競選失敗,內心尷尬的很,你會怎麼回答?掩飾內心落選的尷尬,掩飾說“別拿我和他比,什麼都不會,就會拍馬屁,跟他比丟份”。只怕很多人都會有類似的回答。生活中類似的事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這個事是不是和寶釵的境遇差不多呢!寶釵一連串的反應和最後的回答,正是她要掩蓋她“選秀落選”的尷尬。把《紅樓夢》融入生活,“設身處地”的思考問題,才能更好的看到人物的內心。 粗野之人一點淺見,看官見笑了,不喜勿噴。



江湖小俠


首先弄明白一點,寶釵待選,不是待妃嬪之選,因為選妃年齡在十四,十六之間,當時寶釵年僅十歲,不達標。寶釵入京是待“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的選拔。



但不管寶釵待選是為哪一種,在薛蟠有了人命官司之後,便也失了資格。這從王夫人和薛姨媽行事方面可以找到蛛絲馬跡。



一,寶釵進了賈家之後,並不急著熟悉“宮庭禮儀”之事,眾人也無人提起待選之事,若有參賽資格,即偉薛王兩家不集中力量,尋找人脈進行運作,也應找兩個宮中出來的嬤嬤等教授宮庭禮儀。



二,宮中選拔妃嬪之事,三年一次,選公主郡主侍讀則是“不世出隆恩”,當然是可遇不可求,但直到傳出金玉良緣之事,其間已有三四年之久,寶釵如不落選,怎會仍在賈府留居。



三,賈元春端午節賜禮,只有寶玉和寶釵的禮物一致,表明了支持金玉良緣的態度,若不落選,賈元春有這個膽子與皇家對著幹嗎?



四:寶玉捱打後,薛寶釵誤以為是薛蟠洩漏了寶玉交遊伶人的事情,勸說哥哥時,薛蟠惱怒之下,衝口說出妹妹見寶玉是有玉的,就護著寶玉,若非落選,薛蟠怎會有這想法。


萍風竹雨123


寶釵沒有落選,從抱琴和寶琴諧音名,可見作者把元春與寶玉對比的用意,元春中選嫁皇帝,寶釵候選嫁寶玉,經過此情節對比後,寶玉就是皇帝,這是真事隱的手段,八十回寶玉去天齊廟,也是在證明寶玉是皇帝,泰山極頂稱為玉皇頂,寶玉是中國哪位皇帝呢,他是失蹤了的朱家太孫朱允炆。



洛夏37


這個問題問得,寶釵參選,只有兩種可能吧,一種選上一種落選。

我們看看為什麼說好書落選了。如果她被選中了,她應該是進宮去,由宮中的女官教她們禮儀,配相應的位置。皇帝的妃子或者親王、郡王的妃子,哪裡還能天天呆在賈府裡天天在寶玉面前晃盪?寶釵一心向往更高層次的生活,要是能入選,那就早早地到她該到的地方去了,何苦在這裡苦苦地勸寶玉苦讀書,去求取功名,去攀升一個好的職位?

另外有一說,從薛姨媽讓周瑞家的送宮花那兒就知道寶釵落選了。按照清朝的選秀規矩,選中的留牌子,未選中,賜花。所以王夫人說那宮花留著給寶丫頭戴吧,又給別人做什麼?薛姨媽說寶丫頭不愛戴花啊什麼的。寶釵本身確實是不愛這些,可從另一方面來說,也許這話花於寶釵而言就是一根刺,留著戴會時時提醒她想到落選的痛苦,不如一起送掉吧。我們反過來想,如果那宮花是選中的賞賜物,那寶釵會不會馬上就戴上,就元春賞賜的紅麝串,她不是馬上就戴上了嗎?縱然寶釵不愛花還是粉啊什麼的,但是她還是愛那份榮耀的。這才是她追求的東西,也是寶玉唾棄的東西,更是寶玉和寶釵兩個人之間說不到一起去的原因。


蘇小妮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感謝蘇小妮,讓我知道了落選賜花這件事,實話實說,過去我是不知道這事的,那現在知道了這個說法就更加證實了寶釵落選的時間跟我猜測的完全吻合。

根據蘇小妮落選賜花的觀點,薛姨媽讓周瑞家的送的是宮花,還是最近流行的,那就說明這宮花是最近剛得的,薛家是怎麼得到的呢,應該就是因為寶釵落選後皇上賜的花。

其實,在周瑞家的到梨香院後說的幾句話,和後面的一些事情的發生,也可以推斷出,寶釵在周瑞家的來的這個時候剛剛落選,理由如下。

周瑞家的問寶釵最近幾天怎麼沒有過去,是不是寶玉又惹到寶釵了?寶釵說老毛病又犯了,就沒過去,其實寶釵的老毛病就是咳嗽,並不是什麼大毛病,好像咳的也不是特別厲害,完全不影響出門的,這段時間之所以沒過去,是因為寶釵去參加選秀節目了,只不過是沒有被導師選中而已,理由如下。

首先,上面說的是寶釵有了時間上的可能,那根據呢?

根據就是如果寶釵沒有落選,她是不會也不能談婚論嫁的,因為陪伴公主,郡主們的必須是姑娘,不可能讓已經出嫁了的人去陪伴的。但周瑞家的送宮花後不久,寶玉來看望寶釵的時候,書中第一次從薛家傳出了金玉良緣的說法,而在其後不久,就傳遍了整個賈府。就連黛玉都聽說了這種說法,可見是有人在故意傳播,首先故意傳播的這個人不會是寶玉,那就只能是薛家的人了。前面說了,如果寶釵沒有落選,或者說還處於待選階段,薛家是不可能去傳播跟寶釵婚姻有關的傳聞的,現在故意四處傳播,那目的就就明朗了嗎?

有了時間上的保證,有了為寶釵婚姻的考慮,再加上宮花出現的蹊蹺,基本上可以肯定,寶釵就是這個時候落選的。

也就是說,劉姥姥一進賈府的時候,寶釵是剛剛落選才女選拔,而落選後,薛家馬上就確定了第二目標,那就是寶二奶奶的位置,所以薛家才會大肆宣揚金玉良緣的說法,為寶釵上位寶兒奶奶造勢。


老匪讀紅樓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感覺是這是屬於成書研究領域的問題。寶釵進京待選,是屬於被曹雪芹拋棄了的情節,在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過程中形成的矛盾。而並非是隱寫之類。熟悉紅樓夢的讀者大多知道,小說中在稱謂、年齡、時序等方面都有紕漏,實際在情節上也是如此,且不僅僅是寶釵的待選,秦可卿的前後矛盾也屬此列。故而去討論待選,可能並未抓住最基本的點。


紅樓夢賞讀


薛蟠原是送妹妹進京待選的,可進京在賈府安頓之後,卻像到家一樣安安穩穩過起日子來,待選大計隻字未提,皇家挑選才女應是有時間性的,不可能一直這在挑,一直要人等,故據此推斷寶釵應是落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