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之死:解剖高息之謎

這麼多人去信貸公司借款,都是被忽悠去的嗎?

很多人都不理解,現在的信貸利息如此高,有的人不敢借,有的人借了還不起,為什麼老闆們沒有考慮過降低利息呢,這樣薄利多銷不是雙贏嗎?

其實事實沒有那麼簡單,首先我們來想一下,為什麼這麼多人都來信貸借錢,其根本原因是銀行沒有把金融做到普惠,這個說法如果不好理解的話,那不妨把各層次的客戶比喻成金字塔,對於銀行來說,他們會選擇金字塔頂端的客戶(優質客戶)作為放貸群體,一是客戶盤子鋪的大,抗風險能力強,不會像中小企業一樣容易崩盤。二是成本,銀行給一個大企業放款5000萬跟給100個小企業放款50萬哪個效率高一目瞭然,高效率就代表著低成本。

實力雄厚的銀行都做不到或者說不願去做的事,讓信貸公司去做是不現實的。

所以整個金字塔下部的人就很難享受到銀行的照顧,但受不到照顧不代表他們不用錢,而且眾所周知對於整個金字塔來說,頂端只是一小部分,多數人都存活在底部。民間高息貸款就是在這個底部生存繁衍的,後來很大部分蛋糕被信貸公司吃掉了,但說句實在話絕大多數的信貸公司比起民間借貸的利息來都是小巫見大巫,所以選擇信貸公司的客戶並不是不明智。

薄利多銷為什麼不可行

信貸行業有句話叫做6分本、4分利,通俗點說就是利潤的60%是運營成本,40%才是收益,另外還得拿自己的收益去補貼壞賬,真正能掙到的錢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可觀,薄利多銷並不現實。

拿傳統的p2p行業為例,一般理財端年化收益10%左右,業務人員提成1年期理財1-2個點,這個行當業務的平均工資得在3500左右,甚至更高,加上其他門店運營費用,管理崗位人員工資提成,理財端年化成本至少在16個點。

那咱們再看看放款端,業務人員底薪較低,平均在2000左右,但是提成平均在3個點左右。加上管理崗位工資提成跟其他運營費用,放款端一般成本也在6個點左右。

這樣光是兩個端口人員成本加起來就已經在22個點了,還不算公司逾期成本,要知道借款人逾期之後,公司只要不倒,都會拿收益去彌補給出資人。一般來說公司逾期控制在6%以內就不錯了,大部分信貸公司逾期都在8個點以上,這樣算下來成本就已經30個點了。

如果說信貸公司不在等本等息上玩玩文字遊戲的話,是根本沒有利潤可言的,降息就別開玩笑了,大家都不是搞慈善的,不但降息是不可能,依今年這壞賬增加的趨勢來看,不把利息再提一個檔次根本就是白玩,因為這個行當說白了很簡單就是高利潤覆蓋高風險。

再反過來說你走在大街上遇見一個素不相識的人跟你聊了幾個鐘頭就問你借1萬塊給你月息2分你借不借,3分、4分、5分呢?你不可能借的對不對,誰都知道這樣風險太高了,但信貸公司就敢做,高風險高收益自古以來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