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豫让斩衣三跃,刺杀赵襄子

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

豫让,春秋末期晋国人,晋国当时有六个家族把持着晋国的朝政,分别是韩、赵、魏、智、范、中行,其中智的实力最强,豫让曾经在范、中行工作过,后来智灭了范、中行,豫让就投靠了智,智家族的老大智伯很重视豫让,主臣之间关系很好。智伯是一个有野心也有能力的人,他不满足于和韩、赵、魏三家共分晋国朝政,于是他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让了。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知道不敌,就退守晋阳,智伯率领韩魏围困了晋阳,但是赵襄子据城而守,城墙结实,城内粮食充足,两年时间都没有攻进去,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韩和赵的老巢旁边正好都有条河,心想今天智伯可以用水攻赵襄子,说不定哪天就攻打我们。恰巧赵襄子方面也派人出来联络韩、赵,三方一拍即合,决定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赵襄子特别恨智伯,因为早在他是太子时,智伯就多次跟他爹赵简子说,让简子把赵襄子换掉,新仇旧恨,赵襄子把智伯的头盖骨涂漆后做成了酒杯,豫让知道智伯被如此侮辱,想起智伯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万分悲愤,立誓要为智伯报仇,刺杀赵襄子。

他先是改换姓名,混入罪犯之中,怀揣匕首到赵襄子宫中,他混到赵襄子的宫室中打扫厕所。赵襄子上厕所时,忽然心动不安,令人搜查,抓获了豫让。左右随从要将他杀死,赵襄子说:"智瑶已经死了,没有后人,而此人还要为他报仇,真是一个义士,我小心躲避他好了。"于是释放豫让。

为了不被认出来,豫让用漆涂身,弄成一个癞疮病人,又吞下火炭,弄哑嗓音。在街市上乞讨,连结发妻子见面也认不出来。路上遇到朋友,朋友认出他,为他垂泪道:"以你的才干,如果投靠赵家,一定会成为亲信,那时你就为所欲为,不是易如反掌吗?何苦自残形体以至于此?这样来图谋报仇,不是太困难了吗!"

豫让说:"我要是委身于赵家为臣,再去刺杀他,就是怀有二心。我知道这种做法,是极困难的。然而之所以还要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天下与后世做人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

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赵襄子责问豫让:"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你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赵襄子很受感动,便说:"你对智伯,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而我,也放过你好几次。这次,我不能再释放你了,你好自为之吧!"豫让知道这一次是非死不可,于是就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完成我最后一个心愿,将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我即使是死了,也不会有遗憾。"赵襄子答应这样的要求,豫让拔剑,连刺了衣服三次,然后就自杀了。

豫让的事迹传开,赵国的志士仁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的死而悲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