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的戰爭1

文 \STCACTUSKT毓檸

人類歷史上,各個國家民族利益集團之間最極端的互動方式就是戰爭。戰爭有時並不是那麼嚴肅的,這裡面也有令人啼笑皆非的瞬間。

1:“看我有貓快投降”

岡比西斯二世(Cambyses II),波斯國王。

普薩美提克三世(Psamtik III),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末代法老。

公元前525年5月,一次培琉喜阿姆(Pelusium)戰役中,古埃及法老軍隊對陣波斯(Achaemenid Empire/阿契美尼德帝國)軍隊。開始時埃及人佔了上風,波斯人看到形勢不利,便嚴陣以待,祭出了終極殺手鐧。

陣前的軍士不是舉起武器,而是每人手裡舉著一隻貓,沒錯,一隻活貓。

古埃及文化中對貓可以說是“痴迷”,看到波斯軍就像劫持人質一樣舉著貓,不忍心傷害貓的法老軍隊撤退了。

波斯軍逃過一劫(那些對貓過敏的軍士除外)。熱愛貓如同吉祥物一般的法老普薩美提克三世被俘,兒子被處決;女兒和貴族宗室都送給波斯人為奴。

2:“大象害怕吹喇叭”

漢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是迦太基名將,他以用象群作戰著稱。

在攻打羅馬時,漢尼拔的象群在號令下衝向敵陣。

不幸的是對方軍中響起了喇叭的聲音,受到驚嚇的象紛紛嚇得掉頭狂奔起來;漢尼拔軍隊被踩踏致死者不計其數。

3:“教皇衝冠一怒只為它”

1325年11月15日,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Emilia-Romagna)的兩個城邦之間發生了一場戰爭:博洛尼亞(Bologna)對戰摩德納(Modena)。

博洛尼亞屬於教皇的勢力範圍;而摩德納有神聖羅馬帝國撐腰。

雙方在扎波力諾(Zappolino)一場混戰,互有傷亡;死亡人數約在2000人以上。這場戰鬥的起因是摩德納戰士們偷了博洛尼亞城中的一個橡木桶。

教皇若望二十二世(Pope John XXII或寫作Ioannes XXII)很生氣,要求雙方堂堂正正地打一仗,把桶奪回來。可能有人會問:一個桶沒啥了不起的吧?這個桶是博洛尼亞人在祭典儀式上使用的“聖物”,是他們尊嚴的象徵。

最後摩德納一方勝利,據說是真品的木桶現仍存於該地大教堂。

其實,這場“橡木桶之戰”(War of the Oaken Bucket)只是神聖羅馬帝國和教皇國之間長期積怨與紛爭的一個“小插曲”。

(教皇若望二十二世/Pope John XXII)

摩德納大教堂(Torre della Ghirlandina ),為現今意大利的旅遊名勝之一。

4:“盲人衝鋒逞英雄,約翰血灑克雷西”

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5月24日-1453年10月19日)中,有一場被稱為“ 克雷西之戰/Battle of Crécy”的戰役頗不尋常。

那天是1346年8月26日,在法國北部的克雷西,英法之間展開戰鬥,同時上場的還有他們的盟友們。

波希米亞的約翰王(John the Blind)支持法國。他雖雙目失明,還是要求部下把自己的坐騎和兩名衛兵的馬捆在一起,向英軍衝鋒。

不知是勇氣可嘉還是愚不可及,約翰王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居然像小夥子一樣血氣方剛。翌日,在打掃戰場時,人們發現約翰王和兩名部下的屍體躺在一起;約翰王衝向了死亡。遺憾的是,這場戰役的結局是英軍獲勝,法軍和盟友們慘敗。

歷史可以很有趣,也可以很殘酷。人類發展至今,發現一個血寫的定理:如果還有其他手段可以溝通,最好不要發動戰爭。

敬請期待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