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讀書|解密中情局和軍情六處 間諜的真實生活是這樣的……

参考读书|解密中情局和军情六处 间谍的真实生活是这样的……

電影《間諜同盟》中的間諜形象

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道間諜電影中勢不兩立的敵我雙方,總是想盡各種方法誘敵入彀,而在鬥智鬥勇過程中折射出的人性光環和信仰力量,也是引人深思和探討的,這一方面,或許張愛玲早在她的《色·戒》中就已拋出問號。

然而真正的間諜世界裡,所謂的情念、血肉都只安插於瞬息萬變的局勢情形中,哪有時間讓你思索和檢討。

“間諜活動”古已有之

参考读书|解密中情局和军情六处 间谍的真实生活是这样的……

《間諜與密戰》一書封面

《間諜與密戰》是根據英國未來出版社出品的一套知識型圖冊翻譯過來的書,開本猶如雜誌。全書圍繞間諜在世界史中的作用及它發展過程中湧現的一些人物、事件,條分屢析地剖解“間諜”這個職業在國家命運遭受變遷時的特殊性和時代性。尤其是對戰爭中那些潛伏在敵軍或普通人身邊的間諜行動,有很多筆墨的記錄,使很多原本隱藏於歷史旮旯中的秘密重新展現。

早在公元前5世紀,《孫子兵法》就寫道:“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從阿茲特克人、羅馬人到蒙古人,很多古老文化裡都記載了間諜活動,包括盜竊信件、竊聽和監視敵人。中世紀時,梵蒂岡比許多國家的政府更強大,教皇擁有龐大的間諜網絡,其最著名的形式是宗教裁判所。在文藝復興時期,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宮廷策劃了大量間諜活動。弗朗西斯·沃爾辛厄姆爵士成為女王的間諜總管,阻止暗殺企圖,打擊海外天主教徒的勢力,讓女王不斷領先於她的敵人。

然而,直到20世紀,現代意義上專門的國家間諜機關和間諜活動才真正出現。1909年英國秘密特勤局成立,1942年中央情報局的前身戰略情報局成立。

参考读书|解密中情局和军情六处 间谍的真实生活是这样的……

《孫子兵法》中記述了五類情報來源

《孫子兵法》中概述了五類情報來源:鄉間、內間、反間、死間及生間;而古代印度哲學家考底利耶則在他的政治著作《政事論》中提倡“政府應該僱用情報人員來監視他們的臣民”;13世紀初的蒙古帝國,成吉思汗早已擁有強大的間諜網絡,使得他的隊伍屢屢以少勝多——在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黃蓉扮襄陽使者闖蒙古營寨等情節其實正是“兵不厭詐”的作戰策略。這就讓我們不難發現,間諜行為的產生,是在戰爭和政治影響下,不得不做出的冒險之舉。

它妙在智取,而非硬奪,但同時肩負使命和生命之虞。

冷戰與恐怖事件

人類發展歷程中,工業文明的興起,為間諜行動提供了很大幫助。1861年的美國,撒迪厄斯·洛教授利用甲烷充氣的熱氣球帶一批記者和攝影師進行空中偵察,這一方式獲得批准,首次用於內戰的報道。隨後,各國對間諜活動的熱情高漲,無論是美國的黑室,還是英國劍橋間諜組,都應運而生,直至中央情報局的成立,取代了日本突襲珍珠港後由羅斯福總統設立的戰略情報局。杜魯門總統認為美國缺乏系統和權威的情報系統,無以對抗他國軍情行動,中央情報局為此招募數以千計的特工來收集信息,最終在對蘇聯的冷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参考读书|解密中情局和军情六处 间谍的真实生活是这样的……

越南戰爭與國家權益相關

中情局的情報活動雖然對西方世界最終獲得冷戰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但蘇聯解體後,他們的工作重心轉移至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新威脅,包括全球恐怖主義、大規模實施種族滅絕和種族清洗的專制政權、國際犯罪活動和核武器擴散,其中的恐怖事件以2001年9月11日“基地”對世界貿易中心和五角大樓發起的恐怖襲擊最為臭名昭著。此次恐襲中,遇難者近3000人,造成美國經濟損失達2000億美元,很多人認為導致這次災難產生,和美國的中東政策不無關係,以巴長期的軍事衝突和以色列人對巴勒斯坦人的殺戮及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最終導致這些不怕死的狂熱激進分子的“誕生”。

從信仰不同到站立的陣隊不同,小國之爭上升到大國之戰,書裡寫到的英國支持阿曼對抗叛軍的戰爭、美國在老撾長達十年的轟炸戰爭、美國的索馬里陰影戰爭等,都讓這些暴烈行徑暴露了強權國家的蠻橫政策和貪婪意圖,以致一些小國家成為犧牲品。

任何間諜行為的活躍,都表明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權益之爭,明的便是戰爭,暗的便是間諜行動。在這些暗角落裡,間諜們的行蹤成為謎團,甚至他們至死都用著假名。而在這本《間諜與密戰》中,可以看到很多陌生和熟悉的面孔,他們或成為政治和戰爭的犧牲品,或成為最大的贏家,但這些人物的出現,使整個人類歷史發生了改變。

007詹姆斯·邦德有原型

伊恩·弗萊明筆下的特工007詹姆斯·邦德的故事正是受到二次世界大戰中軍情六處事蹟的啟發,但電影中光鮮亮麗、美女香檳的場景,恐怕只有藝術才能承載,現實中的殘酷往往讓人毛骨悚然。

軍情六處原本只是英國政府組建的秘密勤務局,一戰爆發後,秘密勤務局改名為軍情六處,遷入距離議會大廈不到1000米的白廳,表面是一家進出口公司,實則在被佔領的歐洲和俄國設立了成功的間諜網絡。但在一次對抗愛爾蘭共和軍的鬥爭中,他們遭遇災難,死傷慘重。直到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被德軍包圍,首相丘吉爾不得不利用軍情六處來動用“骯髒手段”以使英國生存。招募來的人員大多都是從歐洲大陸逃來的外國人,他們急切期盼自己的國家能早日得到解放,並在特別行動執行處接受了幾個月的密集突擊訓練,“教授的技能包括一系列自衛技能,從機槍、消聲手槍到匕首等各種小型武器的使用”,“學習如何赤手空拳殺人”,“還包括使用高爆炸藥進行破壞、導航、偽裝和運用密碼傳輸”。

軍情六處順利破解恩尼格瑪密碼,促使美國加入反抗希特勒的鬥爭,這也標誌著丘吉爾所謂英國和美國之間“特殊關係”的開端。但是軍情六處在招募人選的單一化上,暴露出致命缺陷,他們招人的標準集中於知識分子領域的做法遭到了蘇聯秘密情報機關克格勃的利用,這也使得以後出現了“雙重間諜”這一身份。

上世紀30年代,歐洲走向戰爭邊緣,知識分子希望遏制法西斯崛起,因此共產主義思想在他們中間傳播,克格勃為此招募到了劍橋畢業生金·菲爾比。菲爾比侍仗著自己的高學歷和聰明頭腦很快便成為英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的一等秘書,掌握了大量一手美英對抗蘇聯的聯合行動的機密情報,但後來因一些事情,他的身份被質疑,相繼被英國和蘇聯政府持懷疑態度並被軟禁,菲爾比最終抑鬱而死,他這種“雙重間諜”的身份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参考读书|解密中情局和军情六处 间谍的真实生活是这样的……

電影《007》中的詹姆斯·邦德,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中的間諜形象

本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梳理了英國軍情六處和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發展脈絡,還歷數一些眾所周知的著名間諜人物、秘密戰爭、秘密武器,信息量之大令人咋舌,但疏密詳略有致,線索脈絡清晰,讓人對現當代西方間諜史有所瞭解和認識;也讓我們看到了影視、文學作品中,無論是《007》中的詹姆斯·邦德,《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中的“劍橋五傑”間諜,還是《逃離德黑蘭》中驚險刺激的情節,都有著歷史背景和人物原型。

這些間諜們以他們的聰明才智改變著歷史,卻在歷史的亂流洪潮中淪為一枚棋子。(文/範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