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次自救机会,只因和这样武器失之交臂

​清朝末年国力衰弱,可作为统治者的慈禧,不思朝政,反而每天想着收刮民脂民膏,让自己过上好日子。讽刺的是她自己一个生日便耗空国库,而李鸿章想引进一样先进武器,增强自我防御力量,而她见后却直言太贵了,不许弄,于是清朝最后提高自我防御力的机会,也丢失了。

想必大家都非常好奇,这个武器是什么?它就是马克沁重机枪,中国称赛电枪,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曾在1884年获得专利。/<font>

发明者马克沁,是一个贫穷的美国工程师,他的学识都是通过自己自学得来的,所以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不过他很爱动脑筋,在1882年,马克沁觉得老式步枪发子弹的速度是依靠人的手速,有些太慢了,而且步枪的后座也容易把士兵的肩膀撞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虽然这些现象,人们当时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勤奋的他却顺着思维想到了马克沁重机枪的原理。/<font>

于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马克沁枪,就这样发明出来了。该枪口径为11.43毫米,重达27.2千克,水冷枪管,射速可以达到一分钟600发。接着他又经过一年的努力,用相同的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和可连续射击的步枪。/<font>

这么伟大的发明,当然被世界各国纷纷关注,争相仿制。当时士兵在战场上还是用非自动枪支的,发射子弹的速度和士兵的手速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说明在射箭面前也没有多大的优势。/<font>

马克沁的枪支刚被用上战场就取得耀眼的成绩,那时他的四把枪支用在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当时英国人才50余人,却靠着四把大杀器,挡住了5000大军进攻,干掉了3000余人。自此其他国家都想拥有他的武器,清政府大臣李鸿章也是如此。/<font>

李鸿章听闻后也非常欣喜,马上上奏慈禧太后。谁料慈禧对他的介绍置若罔闻,只顾着喝茶。听到到李鸿章说要引进清朝壮大国力时,便悠悠地看了眼奏折上的标价,然后说:太贵,大清国怎么能花如此高价买洋人的东西?/<font>

其实这把枪的价格在当时还算合理,从慈禧的六十大寿举办费中抽个三分之一,就够清政府大规模收购一大批了,可是慈禧只愿花费在自己身上,而不愿用来壮大国力。/<font>

正是因为慈禧的鼠目寸光,清政府失去了一次提高自身防御力的机会,在之后的日子中受尽西方列强的百般虐待。如果引进的话,即便无法让清朝死灰复燃,至少能够不让自身任列强欺负吧。/<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