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不專心、馬虎?孩子或感統失調,但只要干預也沒那麼可怕

我遇到過一個在校表現非常非常差的小男孩。

第一次見他是在他二年級第一學期返校那天,他的爸爸媽媽一起帶著他找到了我,想在我們這報個作業班。媽媽工作日在鄰市上班週末才能回家,原本計劃爸爸全職帶娃,但因為孩子表現差,爸爸又缺少耐心,輔導作業時頻繁出現打孩子的情況,且儘管爸爸已經“很努力”了,但孩子的成績一直墊底。我看了一年級期末考試試卷,豈止是墊底這麼簡單,這絕對是我有史以來見過最差的一張試卷,語文、數學都不到60分,字跡潦草、大小不一且絕大部分沒有寫在格子裡,很多地方b和d、p和q不分,試卷也沒做完,媽媽說試卷沒做完的原因是孩子考試考到一半就玩起來了。

不但成績不好,這個孩子的行為也挺讓人擔憂。我跟孩子爸爸媽媽聊孩子情況時,小男孩在旁邊與別的孩子一起玩,結果沒一會他就跟別人打起來了。他爸爸比較嚴厲,可能感覺挺沒面子,非常生氣地把孩子拎到身邊站著。這種情況孩子明顯已經習慣了,站了沒一會就開始不規矩了,站沒站相,坐沒坐相,一會倚著牆、一會靠在媽媽的椅背上,總之東倒西歪似乎才是他的常態。

不聽話、不專心、馬虎?孩子或感統失調,但只要干預也沒那麼可怕

與孩子爸媽聊了一會,感覺孩子爸媽非常通情達理,直覺上這樣家庭的孩子還是比較好引導的,所以就收下了這個孩子,但萬萬沒想到,事情可並不像預想中那麼簡單。

二年級開始,這個孩子每天都要來我這裡寫作業,我才真正見識到他爸爸每天都要面對的場景。這個小男孩做作業的時候完全坐不住,注意力極其不集中,即使不影響別的孩子,自己也要扭來扭去,時不時就要喝水、上廁所。字跡不清還要一遍一遍地擦,結果每天的作業都會有幾團黑。經常出現抄題也出錯的情況,家長、老師屢次批評他卻堅決不改(孩子爸爸之前打了無數次也沒改過)。寫字速度非常慢,整個學期下來,他爸每天都是最後一個來接,比馬上就要進行小升初升學考試的六年級班的孩子走得都晚。

相處時間久了,也會收到學校老師的反饋。這孩子上課狀態同樣很差,經常擾亂課堂秩序,干擾其他同學,被其他家長投訴,沒人願意與這個孩子坐同桌,沒辦法只能單獨坐在教室最後,即使這樣依然經常被趕到門外罰站反思。他與同伴的關係也不好,沒什麼人愛與他玩。情況這麼糟糕,孩子就是改不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建議家長帶著孩子去做一個感覺統合失調的檢查。果然,經過專業的檢查最後診斷為輕度感覺統合失調。

不聽話、不專心、馬虎?孩子或感統失調,但只要干預也沒那麼可怕

實際上,普通人中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並非少數,調查顯示這類孩子佔比大概在10%~30%之間,且最近這些年還有提升的趨勢。我曾聽一個有20多年執教經驗的幼師說過,這些年園裡的孩子身體上生病的少了,但行為上生病的卻越來越多,所以感統失調這個問題應該引起家長以及教育者們的注意。

當然,即使孩子存在感統失調的情況也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它是可以通過合理的訓練解決的。但就像所有敏感期一樣,訓練也是有時間限制的,通常我們認為 0~3歲為基礎訓練期,3~6歲為訓練黃金期,6~8歲為訓練彌補期,9~12歲為訓練末期,總之改善感統失調的訓練越早越好。

需要寫在前面的是,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提醒讀者關注感統失調這個問題,也為大家提供一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訓練的方法以及養育孩子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儘量減少孩子未來感統失調的可能性,文章中提到的行為表現並不能當作你給孩子“確診”的指標。如果你懷疑孩子可能存在感統失調的情況,一定要找專業人員諮詢,避免被利益驅動的不專業機構欺騙、誘導。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感統失調是怎麼回事呢?當我們的手碰到了燙水時會立刻縮回來,這個過程看似自然,實際從被燙到縮手是一個完整的接收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執行信息的過程。大腦是我們的指揮官,身體器官各部分會將感覺信息組合起來,由大腦進行統合最終做出反應。而感覺統合失調就意味著大腦和身體不能協調發展,是大腦的一種輕微障礙,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病症,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力,所以你會看到雖然感覺統合的孩子成績不好,但他玩遊戲學得很快。

楊霞老師的《正向管教:讓孩子愛上學習》中對感統失調的孩子表現描述的比較清晰。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語言發展遲緩,表達困難,社交困難。
  • 視覺感不良:可以長時間看動畫片但朗讀時卻表現得很差,經常丟字落字,抄錯題,偏旁部首顛倒,不會計算,記不住東西。
  • 聽覺不良:對事充耳不聞,老師、家長囑咐的事轉頭就忘,作業記不住還丟三落四。
  • 動作協調不良:平衡能力差,易摔倒,運動項目學起來很難,甚至簡單的翻滾、繫鞋帶都不會。
  • 本體感失調:手腳笨拙,沒自信,易退縮,語言表達能力差。(本體感指人對自己的感覺,比如控制自己大小肌肉等。)
  • 觸覺過分敏感:害怕陌生環境,不喜歡被別人觸摸,容易緊張(會出現咬指甲或吃手的情況),在人群中顯得孤僻、不合群,脾氣暴躁、愛哭,暴飲暴食或嚴重偏食。
不聽話、不專心、馬虎?孩子或感統失調,但只要干預也沒那麼可怕

造成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

先天發育及後天環境都可能造成孩子感覺統合失調,養育者們要注意下面這些情況。

先天生理原因

  • 孕媽媽壓力大,長期保持焦慮、驚恐、擔憂、無助、悲傷、憤怒、愧疚等負面情緒。
  • 早產或剖腹產使得嬰兒壓迫感不足。(也不能為了讓孩子經受壓迫感就堅決選擇順產,還是要聽醫囑)
  • 孕期錯誤用藥。
  • 孕媽媽運動不足。

後天環境原因

  • 出生後活動空間受限,被過度保護起來。
  • 過早學習走路,使得孩子爬行時間不足。(很多媽媽過度依賴學步車,實際上學步車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有百害無一利)
  • 搖抱時間少。(當然,搖抱也要把握尺度。)
  • 缺少戶外遊戲時間,靜坐多活動少。(安靜坐著看電視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 缺少與同伴溝通,更多的是與電子產品互動。(2歲左右再給孩子少量接觸電子產品為好)
  • 過早進行認知教育。

總之,引用王豔霞醫生的一句話:“出生於不注重育兒觀念和方法的家庭,以及身為獨生子女、從小被溺愛,缺乏鍛鍊的寶寶更容易出現這個問題。”


不聽話、不專心、馬虎?孩子或感統失調,但只要干預也沒那麼可怕

為了避免感統失調情況的出現,我們可以這樣做

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已經知道感統失調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記憶、思維、語言、情緒、個性、社交能力、表達能力,如果長時間不改善不單會影響學業成績,甚至會影響後期智力的發育。且因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很可能要到上小學之後才會引起家長們的注意,但這種情況完全可以在上學之前進行干預糾正的,所以6歲之前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進行訓練,將感覺統合失調“扼殺”在上學之前,這樣就避免了很多上學後的麻煩。

孕期要注意

孕期應注意控制情緒,身邊家人也應多多照顧孕婦,若出現情緒問題應及時疏導,必要時尋求家人或社會幫助。另外孕期注意用藥,生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醫並嚴格遵醫囑。保持適量運動,比如每天都散散步,這樣也有助於順產。

孩子出生後

按照孩子發展規律育兒

不要著急讓孩子學站立、走路,過早地走路甚至會影響孩子腿的發育。抬頭、翻身、坐著、爬行再站立、行走是孩子發育的正確順序,每一個環節都有其存在的意義,養育者不要急於求成,給予孩子足夠的愛靜待花開就好。另外,重點要說的是爬行,爬行對孩子非常重要,抬頭、仰脖子會促進孩子前庭的發展,爬行的過程也會提高孩子手眼協調能力以及視聽能力。家長要多鼓勵孩子爬行,設置一些親子活動,增加孩子爬行行為。

用不同觸感喚醒孩子觸覺。日常與孩子相處過程中,應讓孩子嘗試不同的觸感。比如抱一抱他、做一做撫觸來感受肌膚的接觸,體會溫柔與愛意;讓孩子抓一抓、咬一咬不同材質的玩具,感受不同的物體(網上有賣適合幼兒抓握的套裝玩具球,每個球大小、表面設計、材質都不一樣,可以買給1歲左右的寶寶玩。);抱到戶外,感受一下微風吹拂、鳥鳴花香,感受大自然的輕撫等。大一些可以讓孩子玩玩沙子、樹葉、米、面等各種物品。還可以帶著孩子玩翻滾的遊戲,前滾翻、後滾翻,向左滾再向右滾,不拘形式,保證安全就好。

不聽話、不專心、馬虎?孩子或感統失調,但只要干預也沒那麼可怕


多做平衡類運動促進孩子前庭功能發展除了爬行之外,我們還要儘量創造更多的空間供孩子探索,不要因害怕孩子出危險就限制孩子的活動空間,與其限制孩子不如創造安全的環境。另外,還要引導孩子多做一些平衡類的遊戲,比如小一點的可以坐搖籃,大一點的就可以坐搖搖車、搖椅、盪鞦韆、走平衡木、搖抱、玩大龍球等,還有很多感受重力的遊戲,比如讓孩子躺在被子中間,父母抓住被子的四個角提起來搖晃;再比如把浴巾平鋪,讓孩子躺在一端,爸爸翻滾孩子身體將其卷在浴巾中,再展開等。

多做動作訓練,讓孩子控制自己肌肉,提升孩子的本體感。腦科學認為手是人的第二個大腦,所以針對手指精細動作的訓練非常重要。養育者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交給孩子一些精細動作,比如抓、握、拍手、捏、對手指、扔等,大一些可以讓孩子拼積木、拍球、投球、玩橡皮泥、翻書等,生活上也要注意讓孩子學會自理,比如穿襪子、穿衣服、繫鞋帶、用勺子、用筷子、刷牙洗臉等,還可以讓孩子幫我們做家務。還要多與孩子交流,6個月左右就可以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了,給他解釋你的行為、他的行為,教他說話等。

感覺統合失調的發生無論是因為生理還是後天環境都與父母的行為有密切的關係,可以說從懷孕那一刻起,我們的言行舉止、思想情緒就已經不僅僅只影響我們自己了。儘量不要盲目養孩子,多瞭解、多學習、多應用。總之,一切為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