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應該注意:比工資、職稱更大的變化來啦!

1月31日頒佈的《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第十五條明確提出“

優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筆者認為:這是比教師工資改革、職稱改革涉及範圍更大,涉及利益更深的人事制度的改革,應該引起中小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和充分了解。

“縣管校聘”的制度要點

1.改變編制管理。改變以前的以校為單位的編制管理方式,進行以縣(區)為單位進行編制管理,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在編制總量控制得前提下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配,增強教師使用效率。

2.實現“三崗分離”。制度設計目標是讓“管理崗、教師崗、工勤崗”分離,各自根據崗位特點進行聘任、管理、考核、評價,不再混用“教師崗”。

3.轉變教師身份。從編制的角度來說,教師不再屬於學校,而是屬於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教師由“學校人”變成“教育系統人”。

4.強化聘任環節。聘任將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它將決定一個教師在哪個學校教書。原來形式主義的聘書將變得紮紮實實的。

中小學教師應該注意:比工資、職稱更大的變化來啦!

某省“縣管校聘”現場會

“縣管校聘”的改革目標

1.實現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通過均衡教師配置,減少因教師資源分配不均而導致的校際之間的差距,從而實現區域內教育質量的均衡發展。

2.擴大學校人事自主權。通過按崗聘用,按需聘用方式,實現學校的人事自主權。

3.建立教師的退出機制。通過建立退出機制,激活教師隊伍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激發教師的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提高整個隊伍的活力。

4.實現幹部、教師交流的常態化。通過按需有序流動的方式,破除事實上的教師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區域教育一體化發展。

“縣管校聘”的試點與進展

目前,各地都將“縣管校聘”工作納入議事日程,“縣管校聘”工作呈現加速態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地都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序推進,推進工作呈現以下共同特點:

1.小步穩妥。因為這項工作關係到千萬教師的切實利益,各地不約而同採取“小步穩妥”的改革策略。一是各省都在一定範圍內進行了試點,試圖通過試點摸索經驗;二是各試點縣也採取“全面探索,單項推進”的實施策略,儘可能減少改革的陣痛和代價,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2.以人為本。各試點地基本上以制度建設為改革的側重點和先導,保證試點工作的有序推進。例如:教師交流制度建設中突出了政策的導向性,目的在於通過制度設計讓教師選擇自願交流與流動,減少制度的強迫性,體現了改革的建設性,減少了改革的破壞性。

3.穩定隊伍。在建立教師退出機制的過程中,各地都以穩定教師隊伍作為工作原則,同時強化對未在崗人員的甄別與清理,教師隊伍大體穩定。

中小學教師應該注意:比工資、職稱更大的變化來啦!

某縣召開專題會議部署“縣管校聘”工作

“縣管校聘”的爭議

在教育界內部存在對“縣管校聘”的爭議是事實。主要有:

1.教師層面。一是教師由學校人到系統人的過程中,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榮譽感、歸屬感被削弱,“愛校如家、視校如家”的傳統失去身份載體。二是教師的大範圍交流或流動給教師增加負擔,例如交通問題、食宿問題、老人孩子問題等等。三是教師職業的穩定感被削弱,增加了教師職業顧慮,可能讓本來會選擇教師職業的人放棄選擇,減少了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

2.管理層面。一是所謂“縣管”只能是宏觀管理,具體管理措施仍然依靠學校,溝通宏觀與微觀層面的管理需要現代學校管理制度,但是這是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比較多。二是在教師自願和強制流動過程中,會不會出現管理層意願與教師意願背離的情況,如何協調兩者的關係?三是學校在“聘”和“評”兩個關鍵環節中如何保證公開公平公正?如何保障教師權益?如何保證不會出現權利尋租的情況?

3.線路層面。同樣是解決教師資源配置問題,有的地方選擇用集團辦學的方式,採取強弱聯合,組建教育集團的方式,實行對口支援,集團調配,捆綁評價等方式促進教師流動。這樣的方式比較適用於教育資源比較發達的城市地區或城鄉一體化程度比較高的地區。我個人也傾向不必一刀切,還是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把選擇權、決策權交給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