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毛主席为何说秦始皇比孔夫子伟大得多?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要说道谁的地位最高,哪个皇帝最出名,莫过于皇帝制度的发明者,首次统一中国的多民族国家的开创者,秦始皇。他也是毛主席一生评述最多的皇帝,在会议上,在接见外宾时,在接见学者、科学家时,基本都要提一下秦始皇。不同于其他皇帝,对于秦始皇,毛主席始终高度赞扬的。

“以史为鉴”:毛主席为何说秦始皇比孔夫子伟大得多?

毛主席第一次提及秦始皇是在1936年,红军刚刚结束长征,在一场大雪后,毛主席有感北国的雪景,写下《沁园春·雪》,在这首词的下阙,纵论古代帝王,提到的第一个皇帝便是秦始皇,用"略输文采"四个字,评述秦始皇,其中意思就是秦始皇武略完备,文治稍逊一点。


“以史为鉴”:毛主席为何说秦始皇比孔夫子伟大得多?


这个评价可以称得上很高了。1939年12月,毛主席在著述《中国革命》时,第一次提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除了这个,也是再次提到秦始皇,他在书中写道"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么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这是毛主席首次肯定了秦始皇统一的功绩。

1958年,毛主席因起草《工作方法六十条》,在会议上就如何评价秦始皇发表了自己的认知和见解。他说:

"对于秦始皇,他的名誉也是又好又坏。搞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没有人讲他好的,自从资本主义兴起来,秦始皇又有名誉了。但是,共产主义者不是每个人都说秦始皇有点什么好处,不是每个人都估计得那么恰当。秦始皇大概缺点甚多,有三个指头。主要骂他的一条是焚书坑儒。一个古人,几千年评价不下来,当作教训谈谈这个问题,同志们可以想一想······"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为秦始皇正名,因为这一时期,一些激进的右派分子经常做一些错事,使得毛主席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用心,也多了一些理解。

几年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双方互相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抨击和指责。在一次大会上,毛主席再次公开为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名誉正名,他先是称赞历史学家范文澜写的《历史研究必须厚今薄古》,然后说自己是非常赞同范文澜的观点,即"厚今薄古是我国的传统"。但十分可惜范文澜只是引了司马迁、司马光的例子来证实这个观点,没有引用秦始皇的例子。秦始皇的主张"以古非今者杀全家",证实了秦始皇是一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1964年6月,毛主席在接见来访问的越南客人时,无意中谈起了中国古代两个颇具影响力的名人——孔子和秦始皇。他直接说出了自己对这两个人的看法"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说句公道话。

“以史为鉴”:毛主席为何说秦始皇比孔夫子伟大得多?

秦始皇比孔夫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的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秦始皇被人骂了几千年,孔子被人拜了几千年。从这里看出,毛主席对于秦始皇的功绩是非常赞同的,尤其是在统一这一方面。同年8月毛主席在座谈中,再次提起孔子和秦始皇,他说"孔夫子讲'仁者爱人'。爱什么人?所有的人?没那么回事!爱剥削者?

也不完全,只剥削这一部分。不然,孔夫子为什么不能做大官?人家不要他。他爱他们,要他们团结。可是闹到绝粮。'君子固穷',几乎送了一条命,匡人要杀他。"说完后,又用肯定的语气说"秦始皇则不然,秦始皇敢'焚书坑儒'。"


“以史为鉴”:毛主席为何说秦始皇比孔夫子伟大得多?

在这里毛主席不赞同孔子的思想,认为仁者爱人是一句无法实现的空话,所以也不认同孔子在面对危难时的做法,他举了孔子被困陈蔡的例子,在匡地的人们要杀他,孔子依然无动于衷,对弟子说,要在困难中坚守自己的节操,不要像小人一样,一旦处在困境中,就胡作非为。毛主席不认可孔子的做法,但称赞秦始皇敢于"焚书坑儒"的勇气。

30日毛主席在谈到黄河水利建设时,又说"齐桓公九合诸侯,订立五项条约,其中就有水利一条,行不通。秦始皇统一中国才行得通。秦始皇是个好皇帝,焚书坑儒,实际上坑了460人,是孟夫子那一派的。其实也没有坑光,叔孙通就没有被杀。

孟夫子一派主张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对秦始皇。我们有许多事情行不通,秦始皇那时也有许多事情行不通。"在这里,毛主席重点强调了"统一"的力量,不管在任何方面,只有统一,你才能做得了事情。同时毛主席不同于有些人,在评价秦始皇时,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如对于"焚书坑儒"。在真正的历史上确实如毛主席所说,"焚书坑儒"是坑了一些人,但当时的大部分儒家弟子是没有受到坑害的,比如叔孙通,在焚书坑儒前后,他一直是秦朝的博士,后来在秦二世时,也是被封为博士。等到秦朝将要灭亡的时候,叔孙通却马上逃出咸阳,依附于项羽,后来在项羽快败时又主动归附刘邦。在汉朝建立后,又做了汉朝的大官。

“以史为鉴”:毛主席为何说秦始皇比孔夫子伟大得多?

如果秦始皇真的坑杀所有儒者,叔孙通还能成为司马迁笔下的汉家儒宗吗?所以如毛主席所说,厚今薄古的秦始皇碰到高喊厚古薄今的孟子一派的儒生,在他们不断影响国家统一时,自然要采取行动的,就像我们现在,在有些事情,有些名词上,也不能随便乱说的,否则是很影响国家统一的。

毛主席有时在面对外国人时,也会宣扬秦始皇的功绩,把他塑造成中国形象的代表。1970年在毛主席于人民大会堂会见外宾时,提及秦始皇和万里长城,他对外宾说"两千多年前统一中国的,就是这个修长城的皇帝——秦始皇。中国这个字有两说:一个叫瓷器,没有A字,就是CHIN(秦)。这个皇帝可做了些事情。人家骂他可骂得厉害。"中国的英文读法是CHINA,毛主席把它与秦联系起来,无疑肯定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的秦朝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光辉代表,也是国家的一个形象。


“以史为鉴”:毛主席为何说秦始皇比孔夫子伟大得多?

1973年,郭沫若写的《十批判书》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里面对于儒家的人本思想大为赞扬,对于秦始皇和法家的"霸道"思想大为批判,这引起毛主席的不满。他在一次谈话中说"郭老不仅是尊孔,而且还反法。尊孔反法。国民党也是一样,林彪也是。我赞成郭老的历史分期,奴隶制以春战国之间为界。但是不能大骂秦始皇。

早几十年中国的国文教科书,就说秦始皇不错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在这次谈话中,毛主席显然对于郭沫若忽略秦始皇伟大功绩刻意评判其集权暴政的态度不赞同,在谈话后,毛主席特别说起李白称赞秦始皇了不起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显然赞同李白的说法。

同年7月在会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时,毛主席说"有人骂我,说我是秦始皇。秦始皇坑儒,坑的是一派,只有460多人,他崇尚法家。郭老对历史分期的看法是对的,但是他的《十批判书》有错误,是崇儒反法。法家是前进的,我们的社会要发展,要前进。"毛主席对于儒家的打"嘴炮"厉害,干实事少的做法是厌倦的,所以对于法家的依法治国,推动社会发展是认同的,而中国当时却是迫切需要建立法制的。

“以史为鉴”:毛主席为何说秦始皇比孔夫子伟大得多?

十批判书

为了纠正郭沫若对秦始皇的偏见,毛主席在几年没写诗后,第一次重拾旧笔写下了一首诗,后来此诗命名为《读呈郭老》,诗的内容为"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注:柳宗元,字子厚,写有《封建论》,赞同秦始皇的郡县制)返文王。"

这首诗在于告诫郭沫若,不要继续崇尚儒家的"理想主义"思想,更不要从柳宗元的中央集权郡县制退步成周文王的诸侯分封制。写完诗后,毛主席又说"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建树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治,犯了法就要杀头,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主张厚古薄今的。"

1973年9月23日,毛主席接见了埃及副总统沙菲,并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在谈话中,毛主席重点提到了秦始皇,这一次毛主席对秦始皇下了一个整体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

“以史为鉴”:毛主席为何说秦始皇比孔夫子伟大得多?

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有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始终是负面大于正面,因为其焚书坑儒、修长城、修阿房宫等横征暴敛,致使百姓困苦,但往往忽略了在秦始皇所统一下的中国,百姓免去战争灾难,可以有稳定的生活环境,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并且秦始皇的诸多统一措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如果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下看,秦始皇确实比孔子更实在,更伟大。毛主席对秦始皇的认知就是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上的,所以对儒家的理想主义是不赞同的。

参考资料

邸延生著. 历史的借鉴 毛泽东评述中国历代帝王.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9.05.

盛巽昌编著. 毛泽东与中国史书.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12.

杨柄.秦始皇功过论——读毛泽东论秦始皇诗词[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1999,(第1期).

360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