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民俗文化的重大發現!震驚川師大專家!

。通江是個好地方,因為通江不僅有著“一府三鄉”

的美譽,更是有著豐富民俗文化的“文化強縣”

通江民俗文化的重大發現!震驚川師大專家!

這不,多位專家聽說我們的民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保護,鄉鎮中還存有學術價值頗高的古墓碑文就專程來到通江進行了實地考察。

通江民俗文化的重大發現!震驚川師大專家!

近日,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黃尚軍,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學管理辦公室主任羅亮星,四川大學文學博士、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師李國太以及四名碩士研究生來到通江,先後到瓦室鎮鹿鳴村、雲曇鄉雲曇村、文勝鄉白石寺村就我縣的民俗文化進行了專題調研。

專家一行首先來到了通江縣瓦室鎮鹿鳴村,對這裡的古墓碑文進行了實地拓印,並對我縣民俗文化文獻資料進行了查找。

通江民俗文化的重大發現!震驚川師大專家!

通江民俗文化的重大發現!震驚川師大專家!

△ 四川師範大學的志願者實地拓印了碑文

在之後舉行的“通江縣民俗文化傳承和保護研討會”上,黃尚軍高度稱讚了通江。

通江民俗文化的重大發現!震驚川師大專家!

黃尚軍

通江民俗文化的重大發現!震驚川師大專家!

通江是可歌可賀、可親可泣的一片熱土,文化解決人們的精神層面問題,追求幸福生活必須傳承中國文化。

通江民俗文化的重大發現!震驚川師大專家!

△ 專家團隊和通江文藝愛好者參與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專家們分享了在鹿鳴村的重大發現

通江民俗文化的重大發現!震驚川師大專家!

△ 現場展示鹿鳴村的考察發現

專家隊伍此次在墓碑上發現了大量精美的文字和石刻圖案,並由此展開了對鹿鳴村文化淵源的推想,通江民俗文化工作者和愛好者還與專家們就

“話說巴蜀文化——揭開通江民俗文化的神秘面紗”這一課題進行了探討。

通江民俗文化的重大發現!震驚川師大專家!

△ 通江縣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表演

羅亮星從自己的成長經歷談到了民俗文化對一個人的教育和影響,民俗文化雖豐富多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文化需要儘快搶救與傳承。

通江民俗文化的重大發現!震驚川師大專家!

△ 老年協會的文藝活動

李國太從通江的三套集成(民歌集、歌謠集、故事集)談到了通江民俗文化

通江民俗文化的重大發現!震驚川師大專家!

△ 通江人在勞動時放聲歌唱《月兒落西下》

像通江的非遺文化《月兒落西下》和《十里坪》這些看似“俗”的文化實際上歷史意義深遠,甚至具有修正現代文學史的貢獻要傳承民俗文化需要立足通江風情,呈現秦巴文化,探索巴蜀文明。

通江民俗文化的重大發現!震驚川師大專家!

△ 守住傳統文化,需要通江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

最後大家一致認為要守住傳統文化的根,代代相傳,使其成為通江人的精神信仰和追求,於樸實和善良中,把通江民俗文化傳承和保護下來,讓其綻放出獨一無二的璀璨光芒。

★ 專家團成員簡介 ★

黃尚軍,四川成都人, 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系四川省語言學會理事、成都市民俗學會副會長、四川省民俗學會理事、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高水平團隊“四川瀕危活態文獻保護研究團隊”首席專家、教育部黃大年式教學團隊“巴蜀文化傳承與保護團隊”首席專家。全國"師德標兵"。

主要從事四川方言與民俗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10餘項,出版《四川方言與民俗》等專著10餘部,在《方言》等權威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20餘篇。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項,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

☆ 李國太,四川南江人,四川大學文學博士,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師。主要致力於巴蜀民俗文化、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文學與文化的教學科研工作。是四川省高水平團隊“四川瀕危活態文獻保護研究團隊”核心成員、教育部黃大年式教學團隊“巴蜀文化傳承與保護團隊”骨幹成員。

目前已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中央民族大學學報》《民族文學研究》《民族藝術》《西南邊疆民族研究》《廣西民族大學學報》《中外文化與文論》《吉首大學學報》《中華文化論壇》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在《中國民族報•理論版》發表文章15篇。合作出版《四川方言與民俗》《巴蜀鄉俗志》《巴蜀牌坊銘文研究》《巴蜀漢族喪葬習俗研究》等著作4部。2014年獲第十六屆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7年主研《區域文化傳承與發展教育體系在當代高校的構建與實踐》獲四川省第八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 羅亮星,四川平昌人,文學碩士,四川師範大學教師,文學院教學管理辦公室主任。主要致力於民間音樂、民俗文化教學科研工作。四川省高水平團隊“四川瀕危活態文獻保護研究團隊”核心成員、教育部黃大年式教學團隊“巴蜀文化傳承與保護團隊”骨幹成員。

目前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項,主持上海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基地項目4項;主研《羌山采風錄》《四川民歌采風錄》《巴蜀牌坊集成》等專著7部;在《四川戲劇》《中華文化論壇》等國家級核心刊物發表論文10餘篇;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1項,四川省第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四川省巴蜀文藝獎“銀獎”1項,第八屆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

來源 | 四川通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