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相遇,與子偕臧-從《野有蔓草》一探先秦仲春之會

《野有蔓草》是《詩經·鄭風》中的第20篇,為先秦時代鄭地漢族民歌。這是一首描寫浪漫而自由的愛情詩,全詩體現先民男女之間率真的自由之戀,同時,它也是先秦及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仲春大會的真實寫照。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從《野有蔓草》一探先秦仲春之會

《野有蔓草》全詩不長,共六句四十八字,以先秦小夥子的視角出發,描寫他在仲春大會期間,邂逅一位心儀的漂亮姑娘的事情。詩的開篇,便以兩句兼賦的興句“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兮”勾勒出一派晨光溫馨、春草青青、掛滿晶瑩露水的良辰美景。春晨的郊野,小夥子獨自一人走在郊外的田野上,到處春意盎然,綠葉蔓延,春草碧綠,掛滿露珠,在初日的照耀下,晶瑩剔透,十分符合小夥子柯爾蒙分泌過多的狀態。“有美一人,清揚婉兮”,正在小夥子賞春思春之時,有一位美麗的姑娘從對面飄然而至,她嘴角含俏,明眸善睞,顧盼流轉,嫵媚動人。開篇的四句詩儼然構成了一幅春日麗人圖,而修長茂密的蔓草、晶瑩的露珠與少女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俏麗形象融合,配合仲春大會的隱喻,引發了小夥子豐富的想像,愛悅之情噴湧而出。“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邂逅相遇的這位姑娘,正好是我想娶的姑娘呀。這裡,有對姑娘美麗的驚歎,有和美女不期而遇的驚喜,更有對一見鍾情的愛情突然降臨的幸福感,更是在這裡對姑娘許下了婚嫁的諾言(適在這裡指女子婚嫁)。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從《野有蔓草》一探先秦仲春之會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ráng)。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zāng)。”詩的第二段採用重章疊唱的手法,與第一段遙相呼印,描寫美景美人的詞語反覆重疊出現,突顯出小夥子對姑娘的愛慕之情在心中迴環往復、纏綿不盡,甚至蕩氣迴腸,同時給我們這些讀者以百轉千回、繞樑三日的感受。在這裡,小夥子待心情略為平靜後,向姑娘傾訴愛慕之意和殷殷之情,和現在熱戀中的男女一樣,也許下非卿不娶的海誓山盟。在先秦這人性純樸的時代,又值仲春歡會之時,只要兩情相願,毋須父母之命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姑娘與小夥最終消失在修長茂密的蔓草叢中(偕臧:一同藏匿,指消失這草木叢中)。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從《野有蔓草》一探先秦仲春之會

先秦時期,戰爭頻繁,人丁稀少。統治者為了繁衍人口,於每年春耕前組織未婚男女召開仲春大會,召開地點基本在野郊,以桑林居多。據《周禮·地宮·媒氏》中記載:“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婦之無夫家者而會之。”官方主持的仲春大會時,規定未婚男女必須參加。在會中,未婚男女自由相會,自由野合,“與子偕臧”,“奔者不禁”,而且,無故不參加的,要接受懲罰。不過,絕大多數性關係都會隨著桑林大會的落幕而結束,哪怕是你曾許下過“適我願兮”的諾言,也大都會隨著仲春大會的結束而失效。古代文獻中關於三皇五帝的事蹟和傳說不少,三皇之中的伏羲氏,據記載是他母親華胥氏踩到特大腳印生下來的;而第三皇神農氏(炎帝)是則是他母親“遊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對於這種現像,《說文解字》解釋說“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曰天子”。其真實原因,哪是什麼“感天而生子”,更不是什麼“神交而孕”,而是其母在仲春大會期間,與心儀之人野合,致使聖人均有母無父。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從《野有蔓草》一探先秦仲春之會

雖然用現在的觀點來看,先秦時代“仲春大會”中的男性未免太不負責任了,舉辦此會的官方也有“縱惡”的嫌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通過仲春大會這種方式,神州大地上的先民繁衍了子嗣,增加了人口,為當時的基本生產單元和軍事單元——“人”添磚加瓦,毫無疑問對社會的發展還是做了非常大的貢獻的。除了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先秦時期的許多聖賢據傳也都是其母在仲春大會野合時懷孕而生的,如楚國令尹子文就是其母“旋穿閭社,通於丘陵”時“以淫而生”,孔子同樣據傳是其母祈於桑林神社而懷孕,甚至周朝始祖后稷也據傳是其母於社祭時懷孕而生的。

朱熹評價“此詩淫奔者自敘之辭”——用時代背景解讀《溱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