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裡蹲”到脫貧路上的“奔跑人”

金秋十月,道路兩旁金黃的玉米遍地,綠油油的大白菜正上市,莊稼已經進場,到處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過去越窮越沒有門路,如今越幹越有勁頭”。近日,筆者到林東鎮土龍崗村脫貧戶於素琴家入戶,見到於素琴正在清理春棚辣椒秧和廢地膜,準備整地來年繼續種春棚。

從“家裡蹲”到脫貧路上的“奔跑人”

於素琴在清棚。

於素琴今年77歲,家住林東鎮土龍崗村蒙古營子自然村,老伴前幾年去世後自己一直單過。因年老體弱收入低缺勞力2016年被識別為貧困戶。

產業扶貧是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基礎支撐,也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發展庭院經濟是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2017年以來,林東鎮黨委緊緊圍繞貧困群眾持續增收這條主線,從加快轉變農業產業結構入手,因地制宜,瞄準市場行情發展特色種殖、養殖、庭院經濟,努力增加群眾收入,全力以赴地抓好產業扶貧。由於受傳統”等、靠、要”思想影響,內生動力不足。剛開始,貧困戶並不認可發展庭院經濟。家裡蹲,曬太陽、嘮閒嗑。“寧願肚裡閒,不願身受累”。針對這種情況,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幫扶人先後開展了教育扶智,文化扶志,產業扶植,通過扶貧夜校、入戶宣講、分戶包乾等形式動員貧困戶種植春棚。通過志智雙扶,當年75歲的於素琴老人率先想通了,她說“我也是個人,雖然歲數大了,還有慢病,但有手有腳的,貧困戶這個名頭,我可不想要。”2018年,她在自己院子建了0.6畝春棚,種植辣椒,當年就脫了貧。

建了春棚後,文化程度不高的於素琴深知不能蠻幹,沒有技術怎麼辦,村裡的產業指導員成了她家的常客。歲數大了產品銷售難咋解決,村裡的丹椒隆合作社就將產品照單全收。今年,於素琴的春棚種的尖椒年收入2萬餘元。“黨的扶貧政策終於讓我過上了好日子。”於素琴露出了樸實的笑容。村民們給她編了個順口溜:

老太今年七十七,

今年收入兩萬一。

過去穿舊又喝稀,

如今生活上階梯。

從“家裡蹲”到脫貧路上的“奔跑人”

於素琴將尖椒送往合作社。

如今,通過志智雙扶,土龍崗村群眾的內生動力大大提升,全村建庭院春棚300多棟發展庭院經濟,貧困戶有20多戶建春棚,只此一項人均增收5000元。

不等不靠,用自己的雙手掙來的果實,吃著才最香甜。從過去相對貧困艱難度日,通過志智雙扶,到重新點燃生活希望,於素琴成了村裡的脫貧典型。他的脫貧故事也成了該村裡的脫貧攻堅的一個鮮活樣本,感染著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堅信依靠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脫離貧困,過上好日子。

來源: 魅力林東鎮

編輯:畢永寶

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

從“家裡蹲”到脫貧路上的“奔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