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文人探讨了中国古代的兵,他提出一种新主张,为后世兵家重视

提及中国古代军事,人们往往会想到赳赳武夫,会想到战乱和无序,会想到贼配军。

这些大多是粗狂粗野甚至是野蛮的形象,但是,中国近代有一位史学家,他是一个文人,但是他面对国家残破军事不振却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这个观点对中国军事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个人就是雷海宗,他的代表作就是《中国的兵》。


一位文人探讨了中国古代的兵,他提出一种新主张,为后世兵家重视


雷海宗生于1902年,他曾考入清华大学并且公派留学美国,他是一位历史和哲学专家。雷海宗回国后一直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当时的中国正值内忧外患西方列强在对世界进行重新瓜分,日本军国主义越演越烈对中国的觊觎日渐加深。而中国军阀混战国家四分五裂,国民政府无力领导中国走向安定富强。

军事不振内忧外患,所有这一切令雷海宗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那就是挖掘中国古代的军制,试图以此发现强兵之道。

雷海宗凭借着深厚的史学功底,经过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秦汉之前之所以军事力量强大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精英即贵族、富商、知识分子都积极投身军事,所谓“出将入相”“君子六艺”,指的就是要求社会精英必须文武兼备。

正是因为这些具备一定素质有一定思想的人积极从军,使得当时中国的兵素质远超周边异族,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有了保证。

一位文人探讨了中国古代的兵,他提出一种新主张,为后世兵家重视


而秦汉之后中国古代军队大多以囚犯、流民甚至流氓担任,士大夫们耻于从军,甚至不屑与武人为伍,中国自宋代以后重文轻武更加严重,因此宋朝之后中国的军队往往打不过北方异族。

雷海宗认为,正是因为兵员素质的下降,当兵的人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所以造成了军队纪律差战斗力低下。

雷海宗在《中国的兵》中提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踊跃参军,积极投身军事之中,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精英当兵的传统。他认为,一个尚武充满武德的社会是光明坦荡的,而一个过分强调文德而忽视武德的社会将会是扭曲沉沦的。


一位文人探讨了中国古代的兵,他提出一种新主张,为后世兵家重视


雷海宗的书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后来国民政府提出所谓“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知识青年当兵,其思路与《中国的兵》颇为相似。

雷海宗的主张与时代相符,有知识有理想有信仰的兵才是现代军队需要的,这一点雷海宗在七八十年前就预判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