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彰顯明朝國威,造就中國古代“麒麟外交”的盛世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時期以官方形式進行的一場海上外交活動,鄭和七下西洋持續28年之久,歷史足跡多達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亞洲、紅海沿岸、非洲東海岸等國,向海外周邦各國展現明朝時期對外友好、睦鄰的大國形象,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愛好和平和生生不息的優秀傳統。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當時明朝時期與周邊各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交流,這不僅是中國古代航海史的壯舉,更是造就了中國古代明朝時期的“麒麟外交”的盛世,鄭和下西洋不僅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巔峰,還彰顯了明朝的國威,也體現了古代明朝時期的中國不僅是海洋大國,更是海洋強國。

鄭和下西洋:彰顯明朝國威,造就中國古代“麒麟外交”的盛世

明朝時期的外交理念

明太祖在明朝建立之初就實行一系列的外交策略,在前期明朝皇帝主動打破與周邊國家的外交僵局,有計劃地派遣使臣與周邊國家表達建立友好外交關係的意願,中後期將外交範圍不斷擴大,加強了與西亞、非洲等各國建立外交關係,宣稱與各國“共享太平之福”,並贏得周邊各國與明朝建交的好感。

(一)睦鄰友好的外交關係

“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譬如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要在安養生息之”這是明太祖在明朝建立之初所表達的意願。

當時古代明朝無論是從經濟、政治還是文化上都是百廢待興,明太祖決定將國家“休養生息”放在第一位,作為解決國家民生問題、恢復經濟問題、鞏固明朝政權的關鍵。

鄭和下西洋:彰顯明朝國威,造就中國古代“麒麟外交”的盛世

與此同時,在外交政策方面堅持同其它國家建立和平友好的關係,鄭和下西洋就是典型的和平外交手段,通過利用海上貿易,與周邊國家建立友好的睦鄰關係。

(二)宣揚明朝國威

明朝時期的明太祖具有超前的“天下觀”,與元朝的馬背上打天下的觀念不同,他更注重“天下觀”的概念和地域劃分。

明朝時期,眾多海外各國來朝納貢,東非國家進貢的是長頸鹿,國人就把長頸鹿叫做麒麟,史稱“麒麟貢”,將祥瑞動物與外交政權相結合,證明了明朝對世界的影響力,宣揚了明朝的國威。

又比如利用外交詔令向各國拋出橄欖枝,利用“麒麟貢”,以此來強調明朝的“天下”大國地位,並且尊重其它國家的主權,不干涉他國的內政,反對恃強凌弱,肩負起公平處理調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爭端的責任等,這些前衛的外交思想為古代明朝的強大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鄭和下西洋:彰顯明朝國威,造就中國古代“麒麟外交”的盛世

鄭和下西洋的繁榮景象

明朝時期的海上交通和造船技術都非常發達,海上“朝貢”的貿易也非常繁華,海外許多國家都來明朝進行“朝貢”,這給鄭和使團對外文化交流和進行貿易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明朝超前的外交思想和明朝時期國內穩定的局面之下,以鄭和為主使的使團,在明成祖的支持下,先後共七次下西洋,擴大了明朝的外交範圍、維護了政治穩定,促進了明朝的對外經濟貿易和與海外其它國家的文化交流。

(一)鄭和使團的組成

鄭和使團的組成是由其規模數量龐大的船隻和數以萬計的船隊人員,據史料記載在鄭和第一次航海時,以最大的船隻“寶船”為主體,船隻數量多達兩百多艘,其中補給船就多達四十多艘,人數規模達到兩萬七千多人,為保證海航的順利進行,船隻和人員的安排在航行時尤為重要。

鄭和下西洋:彰顯明朝國威,造就中國古代“麒麟外交”的盛世

根據祝允明《前聞記下西洋》中記載的鄭和使團的人員構成有:“官校、旗軍、火長、舵工、班碇手、通事、辦事、書弄手、醫士、水手、鐵錨搭材等匠、民梢”等。

由此可見,鄭和使團的人員構成眾多且配備齊全,使團成員各司其職,鄭和下西洋的外交盛世離不開每位鄭和使團的成員,是他們的通力協作成就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也是古代明朝外交活動的關鍵基礎。

(二)鄭和使團的責任與擔當

1、擴大了明朝時期的外交範圍和對外貿易。

鄭和使團第一次航海到達東南亞的爪哇島嶼,最後一次到達非洲東海岸,隨著航行海域的不斷擴大,把古代明朝的威望向海外世界其它國家推廣,與更多的國家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

鄭和下西洋:彰顯明朝國威,造就中國古代“麒麟外交”的盛世

鄭和使團每到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就會將明成祖的詔書給這個國家或者地區的首領,詔書中寫到“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幾共享太平之福,若有竭誠來朝,鹹錫皆賞”。

鄭和使團積極地表達著明朝與各國各地區共享“太平之福”的美好意願,同時也向各個國家或者地區國王或者首領賞賜物品,如金銀、蠶絲綢緞、瓷器等物品,並且用“厚往薄來”的方式與各國家或者地區開展各種貿易。

鄭和使團將收集到的貨物,用金銀或者絲綢、陶瓷等與之交易,這不僅給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上帶來很大的恩惠,也給明朝的皇室貴族帶回許多奇珍異寶,如麒麟、獅子、金錢豹、大西馬等珍奇異獸,還有大量的硫磺、價格昂貴的香料等新奇的物品。

鄭和下西洋:彰顯明朝國威,造就中國古代“麒麟外交”的盛世

而長頸鹿作為交流貿易之一的神獸,被大家稱為“麒麟”,祥瑞之獸,正因為它後來才有了“麒麟外交”這一說法,也因為交易的頻繁也被人們稱作“海上香料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

這種對外貿易不僅宣示了明朝時期的仁君與祥瑞之獸的政治物靈,而且還擴大了明朝時期的對外貿易,促進了各個國之間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

2、促進了明朝時期的文化交流和維護世界穩定。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到達最遠的地方就是爪哇島嶼上的麻喏八歇國,當時正值國家內戰,東王和西王爭奪權利和地位,東王戰敗,地域被西王佔領,當看到鄭和船隊以為是東王的援軍,並與之開戰。

鄭和下西洋:彰顯明朝國威,造就中國古代“麒麟外交”的盛世

鄭和使團犧牲一百多人,鄭和使團正式向西王宣戰,此時西王才知道是誤會,於是“爪哇事件”發生以後,西王派遣使臣要用黃金六萬兩賠償來贖罪,然而,鄭和得知是誤殺,又鑑於西王道歉誠懇,決定和平處理此事件,而且之後也並沒有要求西王賠償黃金,從此兩國和睦相處。

之後鄭和七次下西洋中,都會到達爪哇進行交流,也體現了明朝時期“以和為貴”、“以禮相待”的文化理念和道德觀念,這也可以從側面看出明朝想嘗試建立和諧的穩定國際秩序。

當鄭和第七次到達非洲時,看到非洲非常窮困和貧瘠,到處有人餓死甚至瘧疾肆虐,鄭和使團就派遣醫官下船為當地的人民傳授醫學知識和方法以及醫學生活常識,這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

鄭和下西洋:彰顯明朝國威,造就中國古代“麒麟外交”的盛世

最後非洲東海岸的麻林迪派遣使節同鄭和使團一同回到中國,也帶來了貢品長頸鹿,促進了中非文化的交流。

這不僅展現了鄭和下西洋的友好外交,使沿途各個國家和地區都自願與明朝建立深厚的外交友誼,還展現了古代明朝的大國形象和明朝的外交理念。

明朝初期,東南亞地區的局勢很不穩定,國家與國家之前的鬥爭頻發,海盜勢力也很猖獗,這些種種原因都阻礙了明朝開展的外交活動。

鄭和使團的使命也要為明朝國家發展和對外的交往打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以長期盤踞在馬六甲海峽的海盜陳祖義為例,陳祖義聚眾稱霸,在三佛齊自立為王,搶奪過往商旅的船隻和財寶,是明朝向東南亞地區對外貿易和交流的安全巨大隱患。

鄭和下西洋:彰顯明朝國威,造就中國古代“麒麟外交”的盛世

鄭和使團到達三佛齊對陳祖義進行詔安,但卻遭到反擊,最後鄭和用軍事力量將其制服,最終清除了陳祖義這一股海盜勢力,鄭和下西洋為維護東南亞穩定做出來巨大的貢獻,也確保了海上航線的安全與穩定,同時也在東南亞國家之中贏得了威望和名聲。

(三)“麒麟外交”的家國天下

鄭和下西洋結束之後,長頸鹿作為“麒麟貢”也成為了歷史,古代明朝時期的外交既是政權與政權之間的溝通,也是向其它國家或者地區“炫耀”明朝時期的繁華景象。

鄭和下西洋將明朝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深入到更多的海外國家,在鄭和使團的勸喻和在明成祖真誠的外交詔令下,眾多國家紛紛派遣使臣嚮明朝獻貢,甚至有的國王親自跟隨鄭和船隊來訪明朝,這些都表明外海國家對明朝的高度認可,也是鄭和下西洋取得的巨大成就。

鄭和下西洋:彰顯明朝國威,造就中國古代“麒麟外交”的盛世

凡是國王來訪明朝,都是以最高的禮儀來接待和賞賜,在這期間也有國王不幸逝世,如古麻刺朗國王斡刺義敦奔在福建病逝,被依照王禮葬於中國,其墓葬也可以體現出明朝與海外各國友好交往的見證。

鄭和下西洋為明朝提供了接觸海外國家的風俗文化以及新奇產物,也加強了明朝國人與世界的交流,建立了獨特的“東南亞文化圈”。

而“麒麟外交”正好符合了明朝這一理念,通過這種獨特的外交方式不僅展示出來的對外邦交禮儀,同時也達到了向周邊藩屬國家和遠夷國家示威,吸引他們加入天朝宗藩朝貢聯盟的政治目的。

鄭和下西洋:彰顯明朝國威,造就中國古代“麒麟外交”的盛世

更是藉助遠方諸國的獻貢,演示給朝內朝外的本土成員觀看,宣示仁君與瑞獸之間的物靈政治,以全方位地確立明朝的中華朝貢體系中心的地位,強化明朝政府統治的政治基礎。

參考文獻

1、《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2、《明代前期宮廷外交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