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建斌 | 家父詩作選(之二)

前言:我的父親梅潔先生,在他的一生中,對黨的事業始終如一地忠心耿耿,兢兢業業。同時他又酷愛文學,愛好寫詩。上集已整理推出父親在麻城參加社教等詩作,現再整理父親在在蘄春參加社教及以後特殊時期的有關作品公諸於世。從這些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一位老黨員老教師對黨對國家那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感人情懷!

兒:梅建斌整理

父親日記一則

一九六五年八月二十七日父親從麻城社教回到闊別一年的家,而自己的家確是名副其實的斗室和寒舍之家,於是寫下了這篇日記:

我的家

水缸放在床面前,水桶放在籮筐內。①

雞窩上面是書箱,七人窩居半間房。

①注:為了節省地方。

這就是我想念盼望已久的家。此時的我是悲觀?是樂觀?但我想起紅軍當年鬧革命、特別是長征時,都是居無定所,食不裹腹,顛沛流離……而我現在卻有一個安定的住所,與老革命比是何等幸福!

十餘年來我一直致力於革命工作。在學校,心裡全是教學和如何教好學生;在社教崗位上,只想到如何做好工作和為人民服務。我雖無特殊功勞,但卻問心無愧,可算是公而忘私,因而很少顧及自家。

目前家庭雖然條件雖差點,但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自己進一步克勤克儉,會慢慢好起來的。

——樂觀向前,光明在前!

蘄春社教有關詩作:

拜桂華烈士墓

蛙鳴原野萬花開,仰止高山騁壯懷。

英雄埋骨豪豬嶺,烈士存仁響水巖。

松拍肅穆添青色,農友懷恩立墓牌。

誰道桂華人已逝,長留浩氣在邊街。

作者後記:梁桂華烈士,女。1947年隨解放大軍南下時行至此地,奉命留在邊街一帶開發根據地,發動、帶領群眾打土豪分田地,使邊街地區革命威風大振。正當此時,桂華同志被萬惡的叛匪告密而被敵追捕。但她臨危難不屈,跳懸崖壯烈犧牲!(此處地名為豪豬嶺上的響水巖)桂華同志時年方二十。當地百姓稱她是邊街劉胡蘭。

犧牲後,骸骨埋在豪豬嶺上,鄉親們併為她立墓樹碑以紀之。

今隨工作隊黨委領導和公社機關幹部等同志們攀峰祭拜烈士墓,聽當地老農介紹桂華同志英勇事蹟令我肅然起敬,深受教益,于歸來途中吟此詩抒情於萬一。

一九六六年三月三日於蘄春邊街

詠春

今日方覺校園桃花在不知不覺中謝了,但喜見校園槐樹吐出新枝嫩葉;上學的少先隊員們帶著蘭花陸續入校,有的插在自己頭上,有的送給他們的老師,一個小朋友也送我這個外來的社教老師(注)兩枝香蘭,令我好生感動。春天,目睹社會主義的春天校園一派生機勃勃,心中有一種莫名的喜悅,於是偶吟小詩一首。

鳥語人間萬花開,春雨如酥潤柳槐。

庭前送別桃紅女,又見芝蘭入校來。

一九六五年四月十六日

注:父親在蘄春邊街參加社教期間大部分時間是入駐學校。

歡送省委醫療隊

二月份省委派來醫療隊來到我們蘄春邊街,明日即離蘄返漢。社教工作隊黨委委託我代表邊街幹群,寫一篇歡送詞,於是傖促中草擬如下歡送詞:

早春二月喜洋洋,喜訊傳遍我山鄉。

省委派來醫療隊,前來為民掃病嶂。

前來為民掃病嶂,個個訪貧問病忙。

熱待病人勝親人,對症下藥開妙方。

對症下藥開妙方,藥到病除人健康。

時珍再世感人心,百姓抖擻人心靚。

百姓抖擻人心靚,人民歡呼共產黨。

鼓足幹勁鬥天地,幸福日子萬年長。

省委派來醫療隊,完成任務離我鄉。

幸福感謝黨深恩,魚水之情永不忘。

一九六五年七月三日

蘄春歸來

參加社教瞬三春,(注1)處處城鄉一片新。

但愧歸來依故我,凡胎雖煉未成金。

欲把凡胎煉成金,四卷雄文(注2)學一生。

主席思想天天學,武裝頭腦入靈魂。

武裝頭腦入靈魂,猛向“我”字作鬥爭。

活到老要學到老,爭做主席好學生。

注1:指父親參加麻城和蘄春社教前後三個年頭。

注2:指四卷《毛澤東選集》。

一九六六年十月十九日

下面是父親在“文革”蒙難期間有關日記中的有關作品錄:

(一)

毛澤東思想是我的人生信仰

真金落爐不怕火,雪裡梅花仍怒放。

無端蒙冤受折磨,惡人把我作食糧。

我縱被食溶不化,我雖被折質猶香。

我本一心忠於黨,我如葵花永向陽。

雷轟電擊志不移,海枯石爛不改向。

紅心永向毛主席,主席思想我信仰!

一九六九年三月十日

(二)

硬要弄假成真嗎?

“交待,交待”,緊逼我“交待”,時時逼,天天逼,小會大會都是逼呀逼!逼著我“交待”;那麼我就“交待”吧!

雞蛋裡面尋骨頭,清水安能當清油?

大海底下撈明月,可笑皮球當地球。

這就是我的“交待”,再無其他可“交待”了!

一九六九年三月十一日

(三)

自傳詩(注1)

二十年來對黨忠,全心全意總為公。

參加“土改”反封建,分田分地勁頭衝。

“三反五反”立場堅,披荊斬棘打先鋒。

五八年間大躍進,柳林小學典型紅。(注2)

六零年間反五風,艱苦樸素興無窮。

六四六五六六年,三年社教離家園。

首戰龜山勁如虎,又來邊街(注3)腐敗殲。

為黨為民何懼死,忘家忘我苦猶甜。

如今蒙冤難自料,那堪往事化飛煙。

寫於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九日於下放勞動的獨山公社大壩大隊六隊

注1:此詩在日記中本無題,題目是兒加的。

注2:五十年代父親一直在柳林中心小學帶任領導,學校連續幾年都是教育戰線先進典型。

父親曾在一則日記中寫到一次重病,他在縣醫院住院治療,出院時競沒有回家(離家十餘里),而是撐著虛弱還未完全康復的身體,步行五十餘里直接回柳林學校。父親為工作幾乎到了忘我忘家的地步。

注3:龜山指麻城龜山,邊街指蘄春邊街,均山區。父親連續三個年頭在這兩地參加社教。

(四)

七律·致兒女

偉大領袖毛澤東,光輝思想萬年紅。

雄文四卷傳家寶,著名三篇記心中。

為人當學張思德,革命爭做老愚公。

天翻地覆志不移,子子孫孫對黨忠。

一九六九年四月十日

痛心疾首的是,沒想到這首詩竟成為父親對我們後代的遺囑和最後的詩作!一個月後父親卻不幸離逝!當時父親被安排於一個沒有任何安全設施、沒任何安全措施的簡易露天煤礦為社員挖煤,後工地突然塌方,父親不幸蒙難含冤而逝!

——詩稿於五十一年後,兒健兵(原名)含淚整理。

附:後記

在此想談兩件事。

一、危難時刻學生為老師挺身而出。聽弟弟講,他八十年代中期曾在武漢務工時碰到一位在武漢公路工程學校任教的柯老師,他曾是父親在獨山中學的學生。他家就住在父親出事處的附近,那天得知父親出事,他立馬跑到工地,發現父親被砸成重傷,便含著淚水和當地幹部一道將父親用板車護送到獨山醫院,後又與人一道用板車將父親轉送到二十餘里外的縣醫院,(當時只有板車這樣的運輸工具)一路上師生還說了好多話。他一心以為老師會治好的,哪知第二天就惡耗傳來:梅主任不幸犧牲了!說到此,當時已是柯老師的柯同學已泣不成聲了……

他之所以這樣真心待師如父,他說在獨山中學讀書期間,梅主任(學生們都這樣尊稱吾父)一直待他如子。當時他體弱個子又很小,在學生寢室佔不到下鋪,而上鋪自己膽小,上下有點害怕,父親便把他安排在自己寢室住。見他家裡很困難,還常給錢給糧票幫貼他。需知,那時我家同樣也很貧困,上面詩中父親描述的家居可見一斑。而且我的兩個妹妹因家庭困難沒讀完小學就掇學了。父親與學生結下的這種生死之交的師生情真是太難能可貴了。

二、已退休的學生們仍悲切懷念老師。去年,一位在我縣某局退休的石姓幹部,從多方打聽得知我微信號後,便主動加我。加後他說他曾在獨山中學讀書,是梅主仼(他也一直這樣稱呼我父親)的直接學生。前幾年他們同學聚會時,有同學提及到梅主任,不覺引起眾同學懷念得流淚甚至有的失聲痛哭……。我聽後十分感動!我想作為一位老師,學生在退休後幾近古稀之年仍如此懷念他這位師長,父親也是無愧於人師之稱!對此,父親也是含笑九泉了!

兒:健兵泣憶

這是父親工作筆記本首頁貼的毛主席和周總理的照片,下面是錄毛主席詩一首。

梅建斌 | 家父詩作選(之二)

這是父親當時黨費證拍照件

梅建斌 | 家父詩作選(之二)

這是父親夾在日記本中的黨員標準拍照件,他一直就是以這些標準做人的。(另有三條在背面,所以父親才不貼於筆記本上)

梅建斌 | 家父詩作選(之二)

父親有關手跡

梅建斌 | 家父詩作選(之二)

有關讀者對父親詩作(上篇)評論

梅建斌 | 家父詩作選(之二)

補父親學習筆記拍照件說明:我之所以選拍,並非看內容,而是選字跡稍明的,因年代久遠,鋼筆水寫字大多褪色了。

梅建斌 | 家父詩作選(之二)

父親的已磨得破舊的學習筆記本。他選封面有象徵圖案的筆記本作為學習筆記本。

梅建斌 | 家父詩作選(之二)

五八年前家父和同事的合影(家父後排中)

梅建斌 | 家父詩作選(之二)

作者簡介:梅潔,(1925—1969)教師,中共黨員。抗日期間曾在黃梅縣中學讀過書,但受日冦侵略影響,學校辦辦停停,加之祖父三伯父相繼去世,無力繼續讀書而掇學。期間師從回家鄉避亂的廢名先生學習過。1950年,受縣人民政府委培到廣濟師範速成班學習一年。1951年參加工作(參加土改),1958年入黨。曾任小學校長、中心小學主任、縣教研室副主任、中學主任。先後參加過土地改革運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又名“四清”運動)。後在“文革”中受迫害英年早逝。十年後撥亂反正時期,組織上特地為先生補開追悼會(並邀請親屬代表和大隊領導參加)同時向墓地獻花圈。

本期責任編輯:李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