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威王管理下屬的手段是否有效?《讀史筆記》之二

《資治通鑑》上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情。大概在齊威王時代(也有一說是他老爹齊桓公),為了樹立中央的權威和彰顯齊威王的決心,他把管轄內主要城池的長官都叫到國都來,然後一一給他們評定工作業績。對即墨城的城主說,自從你去了即墨就任之後我這裡就一直收到控告你的文書,說你做的如何如何不對,境內民不聊生。但是,我不太敢相信,又私下派人去調查了一番,發現和他們說的完全不同,你把即墨城治理的井井有條,是個有水平的人,所以要好好的賞賜你。說明你並沒有結交我身邊的近臣。說完,馬上就給他增加了封邑。

過了會,他又轉身給阿邑的城主說,我這裡聽到的報告都說你很好,可是我派人一查,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這說明你肯定是賄賂了我身邊的親近,導致他們不顧事實的都說你的好話。看來你這個人不誠實啊。說完你把這位城主和說他好話的那些近臣們當眾烹殺。

齊威王管理下屬的手段是否有效?《讀史筆記》之二

這個場面是血腥和冷酷的。但是,史書對他的評價極高。認為齊威王的這一舉動讓全國震動,然後天下大治,並把這個故事和一鳴驚人聯繫了起來,作為齊威王出山的第一功績。

這件事情的真實性姑且不論。因為那個時候的史料比較少。特別是秦王掃六合後,把其他諸侯國的史書都燒了。項羽把僅剩的珍本也給燒了。所以很多史料都是聽說或是摘揖來的。真實性有個折扣。

《資治通鑑》能把這件事情記錄下來,估計更多的是看中它的教育意義。好讓君王遠小人近賢人,能聽得下勸諫。但事實真是這樣麼?

從某種角度來說管理就是管人。高層和中層管理者的區別就是管理的範圍不同,有些是直接管理,有些是間接管理。直接管理對象的很多時候可以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對這些下屬的掌握比較到位。但是間接管理對象呢?那就比較麻煩了。要通過第三方來了解和管理這些下屬了。此時此刻,第三方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第三方決定了管理的真實和有效性。

齊威王管理下屬的手段是否有效?《讀史筆記》之二

這裡的第三方就是君主派下去考察的那幫子人。這幫子人分兩種,一種是常規的。也就是平時負責考核下屬官員的。另一種是非常規的,也就是後世所稱的欽差大臣,君主相信的人。常規的那幫子人維持著管理的正常次序,只有正常次序出現問題了才會有非常規的人和行為。

就是齊威王這件事情吧,他要給天下一個印象,那就是他,田因齊是個賞罰分明的人,這就是他的目的。當然,也有殺雞儆猴的意思。至於這件事情本身的真實性已經不重要了。即墨城主是不是真的賢明,阿邑城主是不是真的該殺,那都不是關鍵。

但是,這件事情真的能達到這些目的嗎?史書上說達到了未必可信。很多記載特別是《資治通鑑》之類的史書喜歡先有結論再拿史料去湊結論。

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根本達不到所謂的目的。最典型的就是明朝皇帝。他們真的相信這事兒了。明朝的帝王們不相信自己的文官系統,總是懷疑這懷疑那。常規的不信任那就派非常規的。文官不可信,那就建立一個非常規體系錦衣衛。久而久之,這個也懷疑了,那就設立一個東廠組織,後來又是西廠。明朝的歷史就是這樣被折騰來折騰去的。本質上還是管理沒管好,這個人沒管理到位。

估計明朝皇帝特別喜歡這一段歷史吧。

齊威王管理下屬的手段是否有效?《讀史筆記》之二

從這個意義上說,要管理好自己的下屬還真的是不容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