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雄鷹: 《詩歌解讀老子(道德經)之二》

詩歌解讀老子《道德經》之二

作者:杜興華

古代先聖老子洋洋灑灑五千言,著成巨籍的千古奇書《道德經》具有極高的哲學價值和文化地位,它深刻揭示了宇宙的客觀規律、自然規律、人在宇宙萬物中的地位和相互依存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其“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上善若水、天人合一”等思想精神影響了幾千年來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歷史進程。不僅如此,《道德經》的文學價值也不容低估,它集成了《楚辭》、《漢賦》、《駢文》的風格,採用了賦比興的手法,兼有風雅頌入曲入韻入理入情入心的文學風格特色,便於吟唱朗誦,是一集難得的長篇哲理散文詩。

為了使廣大讀者更好地理解領會老子的《道德經》的思想精神實質,使《道德經》更加通俗化、現代化,編者今天隆重推出大漠雄鷹新作《詩歌解讀老子《道德經》》,歡迎大家關注、賞讀、點評、點贊支持!

大漠雄鷹: 《詩歌解讀老子(道德經)之二》

十一、《道德經》第十一章原文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詞句解釋:

(1)轂:車輪中心,有洞可以插軸的部分,借指車輪或車。

(2)埏埴(shān zhí):埏,以土和泥,揉和。埴,黏土。埏埴,用水和粘土,揉成可以製作陶器器皿的泥坯。

(3)牖(yǒu):窗戶。

第十一章詩歌譯註

三十輻條共一轂,車輪中空才有用。

陶土做器空心虛,器皿內虛物可盛。

鑿門開牖房裡闊,房子住人因間空。

有者與人行便利,無者空虛才可容。

大漠雄鷹: 《詩歌解讀老子(道德經)之二》

十二、《道德經》第十二章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詞句解釋:

(1)畋獵(tián liè):畋,打獵和耕種的意思。合起來也是打獵的意思。

(2)行妨:妨,妨礙、傷害、損害。意思為:行為損害別人的利益。

(3)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不義之財貨,會給謀求的人帶來災禍。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所以,聖人只為填飽肚子、解決溫飽,不去追求那些山珍海味、美味佳餚,不為各種眼花繚亂的事物所誘惑,意為過一種恬淡的生活。

第十二章詩歌譯註

五彩繽紛眼繚亂,嘈雜音調耳失靈。

豐盛五味舌不覺,馳騁田獵心發兇。

金銀珠玉最琳琅,銅臭燻心越軌行。

聖人但求飽一腹,避開聲色自安靜。

大漠雄鷹: 《詩歌解讀老子(道德經)之二》

十三、《道德經》第十三章原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第十三章詩歌譯註

受之寵辱皆驚恐,只緣視寵如生命。

得到寵愛格外喜,失去寵愛則慌驚。

重委擔當天下任,珍惜自己貴人生。

愛己便是愛國家,託付天下放心行。

大漠雄鷹: 《詩歌解讀老子(道德經)之二》

十四、《道德經》第十四章原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詞語解釋:

(1)夷:無色。

(2)希:無聲。

(3)微:無形。以上夷、希、微三個名詞都是用來形容人的感官無法把握住"道"。這三個名詞都是幽而不顯的意思。

(4)致詰(ji):意為追問、究問、反問。致詰意為思議。

(5)皦(jiao):清白、清晰、光明之意。

(6)昧:陰暗。

第十四章詩歌譯註

視而不見曰無色,聽之不聞叫無聲。

觸摸不到稱無形,沒有形狀謂惚恍。

迎它不見前頭影,跟它不見後徑蹤。

把握大道馭事物,認識道性解律定。

大漠雄鷹: 《詩歌解讀老子(道德經)之二》

十五、《道德經》第十五章原文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釋義:

古時候善於行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為不能認識他,所以只能勉強地這樣形容說:他小心謹慎啊,好像冬天踩著水過河;他警覺戒備啊,好像防備著鄰國的進攻;他恭敬鄭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動灑脫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啊,好像沒有經過加工的原料;他曠遠豁達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渾厚寬容,好像不清的濁水。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會自滿。正因為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

第十五章詩歌譯註

古時道人通玄遠,如履薄冰很謹勉。

警覺戒備如臨敵,恭敬四鄰像赴宴。

行動灑脫冰山崩,純樸厚道達曠遠。

胸懷若谷厚似水,從不自滿勃煥然。

大漠雄鷹: 《詩歌解讀老子(道德經)之二》

十六、《道德經》第十六章原文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釋義:

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堅守生活清靜永遠不變。萬物共同蓬勃生長,我從而考察其往復的道理。那萬物紛紛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靜,清靜就叫做復歸於生命。復歸於生命就叫自然,認識了自然規律就叫做聰明,不認識自然規律的輕妄舉止,往往會出亂子和災兇。認識自然規律的人是無所不包的,無所不包就會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終身不會遭到危險。

第十六章詩歌譯註

守虛篤靜好心境,猶如朗月掛明空。

排除干擾拋私慾,清靜復歸新生命。

紛紛芸芸莫妄舉,認識規律便聰明。

公正周全自然道,持道長久祥始終。

大漠雄鷹: 《詩歌解讀老子(道德經)之二》

十七、《道德經》第十七章原文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釋義:

最好的統治者,人民並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統治者,人民親近他並且稱讚他;再次的統治者,人民畏懼他;更次的統治者,人民輕蔑他。統治者的誠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第十七章詩歌譯註

好王好帝人不知,其次有德人讚譽。

更次自尊人敬畏,最次亂國民不服。

好王無事多悠閒,少發號令若虛無,

國泰民安天下樂,王能誠信是民福。

大漠雄鷹: 《詩歌解讀老子(道德經)之二》

十八、《道德經》第十八章原文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第十八章詩歌譯註

大道廢棄倡仁義,聰明多現偽詐紛。

家庭糾拗顯孝慈,國家混亂出忠臣。

大漠雄鷹: 《詩歌解讀老子(道德經)之二》

十九、《道德經》第十九章原文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第十九章詩歌譯註

拋棄智巧民得利,拋棄仁義人復孝。

拋棄利詐盜賊無,保持純樸是非少。

聖智仁義皆乖巧,少私寡慾明白了。

聰明反被聰明誤,就簡去繁才是好。

大漠雄鷹: 《詩歌解讀老子(道德經)之二》

二十、《道德經》第二十章原文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lěi頹喪 )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liáo飄)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欲)異於人,而貴食母。

解釋:

(1)絕學無憂:絕棄令人煩惱的死知識,就不會有憂愁。可以解釋為知道的事情越多煩惱越多。

(2)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我同世人不同,我是追求道的生活。

第二十章詩歌譯註

恭敬怠慢距何在?美好醜惡相差遠。

眾人熙攘去參宴,我卻獨守淡泊園。

無動於衷同嬰兒,嘻笑閒散不疲倦。

眾人苛刻我寬厚,看似愚笨道中仙。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