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雄鹰: 《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二》

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二

作者:杜兴华

古代先圣老子洋洋洒洒五千言,著成巨籍的千古奇书《道德经》具有极高的哲学价值和文化地位,它深刻揭示了宇宙的客观规律、自然规律、人在宇宙万物中的地位和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上善若水、天人合一”等思想精神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历史进程。不仅如此,《道德经》的文学价值也不容低估,它集成了《楚辞》、《汉赋》、《骈文》的风格,采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兼有风雅颂入曲入韵入理入情入心的文学风格特色,便于吟唱朗诵,是一集难得的长篇哲理散文诗。

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领会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精神实质,使《道德经》更加通俗化、现代化,编者今天隆重推出大漠雄鹰新作《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欢迎大家关注、赏读、点评、点赞支持!

大漠雄鹰: 《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二》

十一、《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词句解释:

(1)毂: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借指车轮或车。

(2)埏埴(shān zhí):埏,以土和泥,揉和。埴,黏土。埏埴,用水和粘土,揉成可以制作陶器器皿的泥坯。

(3)牖(yǒu):窗户。

第十一章诗歌译注

三十辐条共一毂,车轮中空才有用。

陶土做器空心虚,器皿内虚物可盛。

凿门开牖房里阔,房子住人因间空。

有者与人行便利,无者空虚才可容。

大漠雄鹰: 《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二》

十二、《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词句解释:

(1)畋猎(tián liè):畋,打猎和耕种的意思。合起来也是打猎的意思。

(2)行妨:妨,妨碍、伤害、损害。意思为:行为损害别人的利益。

(3)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不义之财货,会给谋求的人带来灾祸。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所以,圣人只为填饱肚子、解决温饱,不去追求那些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不为各种眼花缭乱的事物所诱惑,意为过一种恬淡的生活。

第十二章诗歌译注

五彩缤纷眼缭乱,嘈杂音调耳失灵。

丰盛五味舌不觉,驰骋田猎心发凶。

金银珠玉最琳琅,铜臭熏心越轨行。

圣人但求饱一腹,避开声色自安静。

大漠雄鹰: 《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二》

十三、《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三章诗歌译注

受之宠辱皆惊恐,只缘视宠如生命。

得到宠爱格外喜,失去宠爱则慌惊。

重委担当天下任,珍惜自己贵人生。

爱己便是爱国家,托付天下放心行。

大漠雄鹰: 《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二》

十四、《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词语解释:

(1)夷:无色。

(2)希:无声。

(3)微:无形。以上夷、希、微三个名词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感官无法把握住"道"。这三个名词都是幽而不显的意思。

(4)致诘(ji):意为追问、究问、反问。致诘意为思议。

(5)皦(jiao):清白、清晰、光明之意。

(6)昧:阴暗。

第十四章诗歌译注

视而不见曰无色,听之不闻叫无声。

触摸不到称无形,没有形状谓惚恍。

迎它不见前头影,跟它不见后径踪。

把握大道驭事物,认识道性解律定。

大漠雄鹰: 《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二》

十五、《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释义: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这样形容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第十五章诗歌译注

古时道人通玄远,如履薄冰很谨勉。

警觉戒备如临敌,恭敬四邻像赴宴。

行动洒脱冰山崩,纯朴厚道达旷远。

胸怀若谷厚似水,从不自满勃焕然。

大漠雄鹰: 《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二》

十六、《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释义:

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坚守生活清静永远不变。万物共同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第十六章诗歌译注

守虚笃静好心境,犹如朗月挂明空。

排除干扰抛私欲,清静复归新生命。

纷纷芸芸莫妄举,认识规律便聪明。

公正周全自然道,持道长久祥始终。

大漠雄鹰: 《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二》

十七、《道德经》第十七章原文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释义: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第十七章诗歌译注

好王好帝人不知,其次有德人赞誉。

更次自尊人敬畏,最次乱国民不服。

好王无事多悠闲,少发号令若虚无,

国泰民安天下乐,王能诚信是民福。

大漠雄鹰: 《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二》

十八、《道德经》第十八章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八章诗歌译注

大道废弃倡仁义,聪明多现伪诈纷。

家庭纠拗显孝慈,国家混乱出忠臣。

大漠雄鹰: 《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二》

十九、《道德经》第十九章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十九章诗歌译注

抛弃智巧民得利,抛弃仁义人复孝。

抛弃利诈盗贼无,保持纯朴是非少。

圣智仁义皆乖巧,少私寡欲明白了。

聪明反被聪明误,就简去繁才是好。

大漠雄鹰: 《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二》

二十、《道德经》第二十章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lěi颓丧 )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liáo飘)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欲)异于人,而贵食母。

解释:

(1)绝学无忧:绝弃令人烦恼的死知识,就不会有忧愁。可以解释为知道的事情越多烦恼越多。

(2)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我同世人不同,我是追求道的生活。

第二十章诗歌译注

恭敬怠慢距何在?美好丑恶相差远。

众人熙攘去参宴,我却独守淡泊园。

无动于衷同婴儿,嘻笑闲散不疲倦。

众人苛刻我宽厚,看似愚笨道中仙。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