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以前用漢語,韓國建國後自造了韓語,為什麼我國朝鮮族也會?

航不瓤


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把語言和文字混淆起來。

韓國以前或者曾經使用的不是漢語而是漢字,就是說,朝鮮半島上的這個人群,由於文化相對於中華文明是落後的,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就像我國一些少數民族。朝韓語不是韓國建國後才有的,在借用漢字記錄朝韓語之前就已經存在。

由於沒有文字,且與有文字的華夏民族生活距離非常近,他們有用文字記錄和溝通的需求,於是就採取拿來主義的方式,直接用漢字記錄自己的語言,並且向漢語借了很多他們本來沒有的概念。據研究,朝鮮語(韓語)中,漢語藉詞高達70%。

毫無疑問,漢字在朝韓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世宗李大王創造彥文是為了解決適應朝韓語和漢語之間存在的差別,即漢語和朝韓語分屬於不同的語系。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朝韓語主流觀點認為是阿爾泰語系,兩種語言存在很大差別。

適應漢語的漢字對於朝韓語來說,有那麼點不合適,就像一個人穿衣服。假設一個人像穿衣服,自己沒有,於是把鄰居的拿來穿上,總有些不合適。

於是,他們就想學習鄰居,自己做一件適合自己身體的衣服,這樣,彥文就產生了。

可以和彥文相比較的是蒙古文。蒙古人沒有像日本、韓國、越南那樣用拿來主義的辦法使用漢字,而是創立一種適合本民族的文字。蒙古文在適應蒙古人的過程中,也出現過曲折,但都是堅持拼音文字的根本,沒有使用漢字記錄蒙古人的語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蒙古不在中華文化圈。

所謂韓國建國這個說法不確切,朝韓的民族統一,是早就開始的,至少從萁子朝鮮就有歷史記載了。他們語言的形成也是不斷演進的,和漢語一樣。比如,漢語的語音不斷變化,但漢字的字義卻是基本穩定,其引申義也離本義不遠。因此,不管漢語的讀音如何不同,但只要寫出漢字,大家一看就懂。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韓國人身份證上要加註漢字的原因,以避免同音字帶來的混亂。

回到問題,我國的朝鮮族和獨立建國的朝韓是同一個民族,由於歷史的原因,他們一部分人生活在中國,成為朝鮮族。朝鮮族和朝韓是一個民族,他們語言相同,自然也就能夠用彥文,這和內蒙古和外蒙古的情況差不多。

總而言之,朝韓以前不是用漢語,而是用漢字記錄自己的語言。他們創造自己的文字彥文,不僅僅是想擺脫歷史上的附庸國地位,更是想要一個適合自己語言的文字,這無可厚非。


雲鶴閣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糾正提問者的一個認識誤區,所謂韓語或者朝鮮語並不是二戰之後朝韓建國時才創制出來的一種語言文字!朝鮮語確切產生於何時已經很難考證了,在商末周初商紂王帝辛的叔叔箕子帶著家人、部眾進入朝鮮半島時,或許當地土著就已經在使用“朝鮮語”了也未可知。但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朝鮮半島只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自己的文字。直到晚清時期,李氏朝鮮的貴族、官員、民眾雖然都說著朝鮮語,但官方文字卻是漢字,上流社會也都以懂漢字、用漢字為榮,即便是在《訓民正音》出現之後也依然如此。清末,日本佔領朝鮮半島之後,這一切才發生了改變……

何謂《訓民正音》

提問者說韓國以前使用漢語其實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朝鮮半島很早朝已經出現了自己的語言——朝鮮語,後來因為韓國經濟的崛起,朝鮮語有時也被稱為“韓語”。自箕子進入朝鮮半島開始,朝鮮半島就一直受到了大中華文化圈深深的影響,雖然朝鮮語很早便已經出現,但卻始終沒有派生出與之相匹配的文字。直到明初李氏朝鮮王朝建立,朝鮮半島官方依然使用著中國的漢字。

朝鮮語和漢語雖然號稱“同根生”,卻完全不是一回事。古朝鮮人說著朝鮮語卻使用著漢字,這種語言和文字的分離就好比是我們說著漢語的中國人沒有漢字可用,日常生活中只能使用英文一樣。無形中,等於是要所有“想識字”的人必須學習一門外語。如此一來,不僅會造成了語言思維與書面表達之間的思維矛盾,而且朝鮮半島貧窮的老百姓根本無法進入學校學習漢字,直接導致了古代朝鮮文盲率長期居高不下的現實!只有經濟條件好的人才能有機會學習和使用漢字,普通老百姓只能淪為文盲。

李氏朝鮮世宗李祹即位之後,鑑於本國語言和文字分離、文盲率居高不下的現狀,主持創制了一套以朝鮮語語音為藍本的文字並以《訓民正音》的官方書面形式予以了確認。但是,這套文字有一個“先天不足”,與其說是文字,倒不如說是“拼音”來得更準確些,其實質就是用朝鮮字母來拼寫朝鮮語。但朝鮮語不是英語之類的語言,與我國的漢語更為類似,這就造成了同一個讀音可以代表多個意思的窘境,有時候不聯繫上下文,很難弄清某個詞語到底代表什麼意思。這也是現而今韓國為何要恢復部分漢字的使用,甚至《大韓民國憲法》等法律文本中會出現漢字註釋的原因所在。

因為《訓民正音》的“先天不足”,出現之後便遭到了李氏朝鮮上流社會的“嫌棄”。直到晚清時期,李氏朝鮮的上流社會仍然以使用漢字為主,《訓民正音》幾乎淪為了“掃盲課本”一般地存在……清末,日本佔領朝鮮,不久之後朝鮮便進入了日本殖民時期,日語成了官方必修語言,《訓民正音》徹底成了“廢紙”……

二戰結束,日本在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宣告終結。在朝鮮半島消失已久的漢字又重新“佔領了市場”,這也是為什麼當年志願軍進入漢城時的照片中,漢城街頭的店鋪有那麼多漢字招牌的原因所在。隨著戰爭的結束,朝韓兩國出於擺脫大國影響和樹立民族自信的需要,逐步取消了漢字。但短期內創制並推廣一套新的文字顯然又不太實際,於是早年間被棄用、“束之高閣”的《訓民正音》又一次被拿了出來,經過修訂和一段時間的與漢字混用之後成為了現而今朝韓兩國一直在使用的官方文字。

中國的朝鮮族為何也使用“韓語”

中國的朝鮮族與朝韓兩國的朝鮮族同根同源、沒有質的區別,僅僅是因為國境線的出現,才成為了不同國家的國民。他們本就是同一個民族,說著同一種語言並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不是嗎?但是,說中國的朝鮮族講“韓語”顯然是不太準確的。所謂朝語、韓語,說白了其實都是廣義“朝鮮語”的方言而已,中國朝鮮語的語言亦然,都屬於廣義“朝鮮語”的一種方言。中國朝鮮族所使用的這種方言似乎更加接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而不是大韓民國。通俗講,就好比是中國不同地區的方言一樣,朝鮮說的“河北話”、韓國說的“山東話”,而中國的朝鮮族則操著“東北話”……當然,這種比方比較牽強,但大致是這麼一個意思,語音、語調不同,但相互之間基本都可以聽懂。

中國的朝鮮族為何也使用“韓文”

說中國的朝鮮族使用“韓文”其實也並不準確,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因為與韓國沒有外交關係,中國政府並不承認大韓民國的存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全國民族大普查之後,為了彰顯少數民族的民族特色,我國保留了各少數民族的民族語言文字。彼時我國官方確定的朝鮮族文字實際上是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使用的朝鮮文字為藍本的,與“韓語”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近幾十年,隨著韓國的影響力猛增,尤其是前些年韓劇在中國鋪天蓋地的傳播,中國朝鮮族使用的語言、文字也普遍開始向韓國靠攏,連不少大學外語系的朝鮮語專業也改為了“韓語”專業。但是,中國朝鮮族使用的語言文字與“韓語、韓文”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主要體現在外來語轉譯等許多方面。

綜上所述,提問者所謂韓國以前說漢語,建國後自造韓語等等其實都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朝鮮語早已存在,只是長期以來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文字,朝鮮半島上流社會一直使用漢字而已,說的卻從來都是朝鮮語。二戰之後,朝韓兩國出於擺脫大國影響和樹立民族自信的需要才用李氏朝鮮世宗李祹主持創制的《訓民正音》中的朝鮮文字取代了漢字。至於我國的朝鮮族,本就和朝、韓兩國的朝鮮族同根同源,僅僅是因為國境線的出現才成為了不同國家的國民。同一個民族使用相同的語言,太正常不過了。但是,我國的朝鮮族使用的朝鮮語、朝鮮文字最初是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語言文字為藍本的,並不是提問者所謂的“韓文”。只是因為近幾十年韓國的影響力增大,才向“韓文”有所靠攏而已,但中國朝鮮族的語言文字還是有自身特點的,並不能一概以“朝語”或“韓語”概之。三者之間更像是同種語言的不同方言,有不同、相互之間卻基本都能夠聽懂、看明白,這也是著名的舞蹈家金星為什麼會“韓語”的原因所在。


農民工歪說古今


韓文是朝鮮手氣根據發音造字的,那是在中國明朝時期,而不是建國後,多讀書對自己有好處,不要老是寫這樣沒有營養沒有文化的標題,省的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