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家書

“一個女子在詩人的詩中,永遠不會老去,但詩人他自己卻老去了。”我想到這些,我十分憂鬱了。生命原是太脆薄的一種東西,並不比一株花更經得住年月風雨,用對自然傾心的眼,反觀人生,使我不能不覺得熱情的可珍,而看重人與人湊巧的藤葛。

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湊巧是不會有的。我生平只見過一回滿月。我也安慰自己過,我說,“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我應該為自己慶幸......”

--沈從文家書

這有一間客棧,若非提前與房東聯繫,我只會把它當做這山寨中視野較好的一間民居,依山面湖,風景甚好。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客棧前的小廣場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苗寨,遠不如西江千戶苗寨那般壯觀,更不似芭莎苗寨散發著遠古刀耕火種的氣息,它掩映在黔東南的千百苗寨裡面,平平凡凡,分毫不顯。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掩映在樹叢中的木屋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掩映在樹叢中的木屋

這客棧在山寨中,也算的地處偏僻,對於喜歡安安靜靜,慢慢品酌一地風景的人,確是一個好去處,離開了寨子上的喧囂熱鬧,只適合節奏慢的人,看山頭雲起,天際日落。

這苗寨裡還有青石板道路,馱馬應當也有的,遇上煙雨朦朧之時,若有馱馬在石板路上走過,噠噠的馬蹄還是會提醒著: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石板道

我曾想過用很多的話來寫這個小村寨,這間小客棧。但我覺得沈從文寫的其實要好多了,我也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想在合適的時候把正當最好年齡的那個人帶來這裡看看。我覺得這種地方,應該就是我與她變老後所向往的地方。我所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她一起慢慢地變老。

客棧本應當是過客的暫居之地,但這間小客棧,總能給人一種熟悉的感覺。陌生的城市啊,熟悉的角落裡,也曾彼此安慰,也曾相擁嘆息,直到來到這裡,想起了當初彼此的希冀。從明天起,餵馬,劈柴,周遊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於是便覺得了這客棧的好了,在群山環繞中,且把湖泊當做大海,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這就是心中的世界,小小的城。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湖景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湖景

房東沒有特地把客棧做成民宿,一共三層樓的木屋,飽經風雨,聽說幾經翻修,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最近一次住人也是二十多年前了,但是房東從來沒想過把這房子拆掉或者棄之不管,她說這是祖屋,是根,樹高千丈,葉落還是需要歸根的,這些老屋,留著就是一種念想。她堅持著,把房子整修一遍,等將來老了,可以回來這裡,守著祖業,安度晚年。客棧一樓有傳統的苗家柴火灶臺,然後有個小小的飯堂,二樓三樓才是自家住宿及租出去的住的地方。房子一側有單獨的廁所和衛生間,遇到下雨稍微有些不方便。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正面拍的客棧

客棧門前正對著的是一個小廣場,原本也是房東家的地方,後來被村裡改建成廣場了,據說這個廣場,原本也是用來給寨民們休閒娛樂的,只是這裡地處偏僻,寨民更喜歡到寨上去,於是方便了房東。能停車,而且地方大,若是有熊孩子,也挺適合小朋友們玩鬧。站在小廣場的石欄杆邊往山下望,便是水庫,駁船在水面行進,粼粼波光在水面迴盪,看著也是很舒服。而從客棧上遠眺,目光越過水庫對岸,便能看見梯田橫亙在山脊上。這完全可以作為一個小型的歸化之地,它離心中的“家”已經很近了。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湖中駁船

關於家的美好回憶,更多的還是在歷史的記憶裡吧。這個山寨卻恰好容留了太多不算久遠的記憶。這裡有一個宗族,有一堆明清的石碑,百年的古樹林與涼亭,還有苗族人多年的傳統習俗。時代在變,人心在變,對於傳統的繼承也在變,幸而這些變化在這裡體現的還不甚明顯。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樹林、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涼亭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涼亭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石碑

有人說旅行,就是去陌生的地方,看陌生的風景,認識陌生的人,聽一段陌生的故事。但也有人認為,最好的旅行是在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這個山寨恰好兩者兼具了。因為它分上下兩寨,上寨偏新,下寨偏舊。在舊時老人的印象中,上寨代表著文化、開放、富足,下寨代表著傳統、守舊、貧窮。老人們講不清這種區別是怎麼來的,反正這種落差形成也不是幾十年的事了。於是在上寨,能見到現代的水泥公路,磚木混合的吊腳樓,在下寨,能見到穿著破舊農人,搖搖欲墜的的木板屋,荒草叢生古城牆和蒼苔密佈的夾蔭古道。多年前,上下寨的往來似乎除了每年的鬥牛節,並沒有特別的交際,不過現在或許已經變化了許多了吧。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吊腳樓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吊腳樓

對於喜歡訪古思幽的人,下寨定然得走一趟,古木蔥鬱,巨大的空心銀杏樹定然不能錯過了,還有幾人合抱的紅豆杉群,古炮臺和城牆,路過一遍足以。畢竟這是一個苗族村寨,比不得蘇杭的明清大家,沒有假山庭院勾瓦畫廊。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雷劈銀杏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雷劈銀杏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濃蔭夾道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古城牆

於我個人,反而喜歡上寨的路多一點,從上寨沿著青石板路,矻磴矻磴一路上行,也能看到有趣的風景,譬如寨民口中的大涼亭,一個平時給村民休憩的地方,瓦片上滿是落葉,涼亭邊有一些古木以及石碑,這裡特別適合夏季午休,蟬噪林密,樹高風幽,時常有上山幹活的寨民在這裡駐足休憩。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農夫、水牛、落葉滿山樑

涼亭邊上有個專用的鬥牛場地,每逢苗族特定節日,養牛的苗族人回遷來滾脹的水牛鬥上一回,這是全寨的大事,十分熱鬧。鬥牛也是苗族人節日中的特色活動,不可不看。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鬥牛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鬥牛

不過比起看流血的鬥牛,我更加推薦去涼亭邊上的山坡,昨在山坡的草坪上,看看坡下面的炊煙裊裊,聽雞鳴犬吠。這山坡上,有野草一簇簇地生長,也有杜鵑成叢長成一片,而空著的地方,矮草又站了大片地方,聽說曾經是寨中那些潑猴一樣頑皮的孩子們行軍打仗的地方,不過當初的孩子們現在應該都長大了罷,現在倒是挺適合情侶約會的,畢竟這也是一個適合聽《小河淌水》的山坡,在苗家的山寨裡面,明朗的夏季夜空下,看著天際的明星,聽著小河淌水悠揚婉轉的歌聲,多麼美妙的仲夏之夜。當然,多情的人也可以牽著手,躺在小山坡上,靜靜地聽對方說著幸福的往事,來一曲《小寶貝》助興。

聽說曾今村寨六隊的梯田那裡有人造水渠,從瀑布中引水用於灌溉。站在高坡上,對面是另外一個平鰲苗寨的地界,兩山中間,梯田連綿不絕,白色的大雁在田間翩翩飛過,甚是心曠神怡。但那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不知道水庫建好後,還能不能再看到這種充滿仙氣的場景了。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白雲深處有人家

喜歡上一個地方,自然需要融入它的細節。客棧的柴火灶需要上山砍柴,背起彎簍,帶上柴刀,跟著村民上山,砍一捆木柴回來,從房東家的菜地裡挑一些蔬菜,煮一頓柴火飯,或許就是融入它的一個過程。常年生活在山坡的人,對於柴火烹飪的飯菜有一種特殊的偏好,不論是烤魚燻肉,還是燒餈粑、燒辣椒,帶有柴火味的飲食,才是舒服的,香的。我想起了好多年前,太婆裹著苗帕,佝僂著身子坐在火塘邊,煮著蔬菜粥,煙火燻得我眼睛都睜不開,口水卻不停地流淌;多年前,外公叼著竹鞭菸斗,在熊熊的火裡爆炒豬肉,煙立瀰漫著焦香的味道,令人食指大動;這些都離我很遠了,但我回想起來,心中總如當時的映在火光中的臉一般,火熱的。因為這才是人間的煙火,有家的溫暖,和味道。

平日裡行走在這村寨間,年輕人自然見得不多了,更多的是留守的老人和兒童,與老人們的攀談反而容易了,畢竟到了年歲,眼裡更多的是對世事的看淡,遇著熱心的,還會邀著進他們家裡歇一會兒。

我曾想,這個恬淡的苗族小村寨,不夠傳統,也不夠發達,位置實在有些尷尬;而今,再看看,這種不上不下的姿態,不正是適合我這種喜歡安靜、獨行、細細品味生活的人嘛。畢竟這一個小寨子,景色總是四時變動的,我這種慢性子的人,也喜歡看自然的四季風光,春暉夏日秋冥冬雪,拋卻一切的俗物,做一個平凡的歸人。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家書--文鬥苗寨隨筆

夜色已至,在客棧上,望著水庫上星星點點的漁舟燈火,我計劃著明日去湖上的漁家吃一頓苗家酸湯魚,必須是現捕的。山有好月,窗外清風,明早應當有半山的霧靄吧,那可不能錯過,晚安,好夢!

聽說房東的客棧過段時間就打算有限外租了。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坎吶山及淘寶店鋪歸田局,或許有你喜歡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