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海鉤沉07:努爾哈赤——大明瞎了天下我有,各位大臣多謝了

努爾哈赤成為滿洲國主後,對滿洲國施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對明朝則是手段齊出對明稱臣,朝貢孝敬等事情從沒有間斷過。這個時期,努爾哈赤的政治能力逐漸體現出來。以努爾哈赤的時代侷限性和女真各部落各自為政的狀態來說,能通過各種政策將滿洲各女真部落逐漸的整合到一起來,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這個時期滿洲國內日常的生活中,漁獵、採集是傳統項目。農耕的發展,此時已經有了相當的水平。從建州女真混亂的時代開始,遼東地區的女真人口中,有了大量的漢人、朝鮮人、蒙古人,逐漸的讓女真成為了一個多民族的群體,也讓女真逐漸的與各個群體相融合,同樣的,也學會了各民族的生存技巧。其中漢人的身份複雜,有女真的俘虜,也有明朝逃避徭役潛逃至女真的一部分人。他們為女真農耕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清·史海鉤沉07:努爾哈赤——大明瞎了天下我有,各位大臣多謝了

女真人的畜牧業也是非常發達,女真人家家養馬。馬匹也是女真最大宗的交易物品。朝鮮的《李朝實錄》記載:牛馬則四時常放草野,惟所騎馬飼以X豆(瘦子才疏學淺,不知道是什麼東西),若乏X豆,切獐鹿肉與水魚飼之(瘦子一直以為馬只吃草的,但是這個記載讓瘦子不太肯定了,看這個記載,感覺馬兒吃肉的事情在當時的女真地區挺普遍的,有懂的人請在文章下留言告知瘦子)。

這個時候女真部落缺的是仍舊是日用品、耕牛、鐵器,雖然明朝和朝鮮都對女真施行過鐵器出口限制,但是沒什麼用。不論是明朝還是朝鮮,商人們根本經不住鉅額利潤的誘惑。各種皮貨通過種種渠道輸入女真,換成了女真稀缺的耕牛、鐵器等物品。以至於朝鮮官員鬱悶道:牛與鐵器皆入女真矣。

清·史海鉤沉07:努爾哈赤——大明瞎了天下我有,各位大臣多謝了

這個時期的女真其實是可以生產鐵器的,但是自己生產的成本很高,比從明朝和朝鮮進口要貴得多。直到後期,努爾哈赤才"始炒鐵,開金銀礦"。此時的滿洲國,手工業仍處於與農業逐漸分離的狀態,還沒有完全獨立。

努爾哈赤的商業思路是比較開闊的。建州不產貂,便派商隊來往各部,交易其所需,賣往大明、賣往朝鮮。《滿文老檔》卷5記載,努爾哈赤曾一次派遣三十人前往黑龍江購買貂皮。在努爾哈赤統治時期,其商隊幾乎走遍了女真的各個部落。女真各部落對努爾哈赤的商隊也非常熟悉,以至於後來努爾哈赤用商隊偽裝來騙開輝發城門時,輝發部落毫無警惕。

清·史海鉤沉07:努爾哈赤——大明瞎了天下我有,各位大臣多謝了

在發展商隊的同時,努爾哈赤還禁止屬下將建州此時的情況對外說出去,並讓其屬下仍以部落酋長的名義,嚮明朝貢,以獲取大量的資源。從萬曆十六年開始,幾乎年年有努爾哈赤派出的朝貢隊伍,明朝不加詳查,以為各不相干,皆給了豐厚的回報,最後統統歸於努爾哈赤。

此時的女真各國與朝鮮和明朝的貿易互市,進行的仍舊有條不紊,沒有出大的亂子。即便有明朝各大老爺們的盤剝,女真各部所得仍舊大於掠奪,因此女真對明朝的態度基本還是和平的。

清·史海鉤沉07:努爾哈赤——大明瞎了天下我有,各位大臣多謝了

努爾哈赤對自己的認識很明確。滿洲國實力不足,只有跟明朝搞好關係,努爾哈赤的後方才穩固。

萬曆十七年(1589年)十月,努爾哈赤因為一件事情,獲得了明朝的封賞,受封都督僉事。這個職位非常重要,受封前後,努爾哈赤也通過營銷手段,讓他在女真部落中開始聲望大漲。有記載稱其:"升都督,誇耀東夷"。

這件事情始於札木合部落的克五十,他率人搶劫了大明邊境的柴河堡。明朝要求建州衛逮捕克五十。努爾哈赤的動作很快,迅速出兵直接將克五十斬殺,並將克五十所擄的漢人盡數歸還於明朝。此事極大的增加了明朝對努爾哈赤的好感。努爾哈赤借這個機會,嚮明朝重申祖父剿滅王杲有功,請求明朝為自己升官。明開原參政成遜、遼海參政慄在廷上奏朝廷,時任總督侍郎張國彥與其他官員對其上奏內容並沒有詳查,奏摺中所寫的哈達部王臺對明之恭順是"百年一奇觀",努爾哈赤頗有"王臺之風"。於是這樣一封請功奏摺就到了朝廷。努爾哈赤利用明授官的機會,大肆撈了一波聲望。

這個事件告訴我們,其實這個時候的明邊,已經對女真兩眼一抹黑了。名副其實的"睜眼瞎"。在明朝的思維中,女真努爾哈赤已經是個大大的忠臣。對女真較為了解的邊臣,如李成梁等人,因為常年接受努爾哈赤的供奉,一年比一年多。又因為努爾哈赤的部落弱小,因此他們更不會冒著得罪其他官員的風險,將真實情況捅出來,都選擇了悶聲發大財。

文官武將全部認可了努爾哈赤,這個時候滿洲國與明朝的關係基本上算是徹底走通了。對努爾哈赤最具威脅的大明,就這樣被其運作成為了努爾哈赤的靠山。

清·史海鉤沉07:努爾哈赤——大明瞎了天下我有,各位大臣多謝了

看到這裡,諸位看官應當明白一件事情:努爾哈赤的崛起與滅明,讓李成梁一人背鍋顯然不合適。何況其後還有危害更大、直接逼反女真的高淮呢。高淮的事情我們後面詳細說,看看這個時候的明朝都在忙些什麼。

此時的大明皇帝朱翊鈞開始了與大臣們的冷對抗。對抗的方式是從萬曆十七年這一年開始,朱翊鈞逐漸不再上朝。

朱翊鈞頭腦聰明,但是政治水平不行。他明白了大臣們各種奏對更多的是為了自己謀利,各個團體朱翊鈞看的很明白。他清楚自己的政令必須是經過自己妥協的結果,這樣才會得以實施,無法一展抱負。但是朱翊鈞的政治水平太幼稚。同樣是被人把持朝政,歷朝歷代總有皇帝可以將朝政治理的井井有條。

大臣與皇帝的對抗中,這種消極不理朝政的狀態持續了很多年,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區區的女真邊境情況在朝中各大集團的交鋒中,顯然是屬於邊緣化的事情,不是大事,隨手解決,甚至各位大老爺們都不願意多費腦子去思考。

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權,在東北就此紮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