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對中國的歷史貢獻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由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享國296年。是一個建國時間比較長,傳位皇帝比較少的王朝,清朝的皇帝都比較勤政而且沒有荒淫無道的暴虐皇帝。

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清軍入關,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清朝在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中國的傳統社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清朝結束。

1583年,努爾哈赤襲封為建州左衛指揮使,以祖、父遺甲十三副,相繼兼併海西女真部,征服東海女真部,統一女真各部。還築城池、設大臣、定法律、理訴訟、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軍事組織形式,把女真人編制起來,在貴族控制下進行戰爭和生產活動,是一種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類似現在的新疆建設兵團)。八旗制度促進了女真社會的發展,鞏固了努爾哈赤的統治地位。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建元天命,起兵抗擊明朝。1618年,努爾哈赤發佈“七大恨”(找個和明朝開戰的理由),誓師伐明。1619年,明朝在薩爾滸之戰慘敗,幾年間喪失遼東七十餘城。基本控制了整個東北。

清朝對中國的歷史貢獻

1635年,皇太極廢除舊有族名“諸申”(女真),定族名為“滿洲”。1636年,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極稱帝且改國號“金”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號為崇德。1637年,降服李氏朝鮮。開始向中原的明朝帝國發起毀滅性的打擊。到1683年,清朝攻克臺灣,明鄭結束,1684年設立臺灣府。清軍入關後歷經20多年的戰爭,基本佔領中國大陸。

1662年康熙帝即位,在位期間,平定了三藩之亂。康熙帝還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社會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措施。1669年,康熙下令廢除圈地令,以後永遠停止圈地,並規定所圈土地應退還給農民。從1671年起,陸續放寬墾荒起科年限,並規定墾荒有成績,據開墾多少,給予不同官職,這促進了墾荒的積極性,有效的發展了農業經濟,到康熙末年,全國荒地基本上得到開闢。1685年,康熙又規定民間新墾田畝,“自後永不許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旗主的經濟擴張,有利於自耕農民。康熙還下令將明朝藩王的莊田改為“更名田”。1685年和1686年,他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雅克薩的俄軍,遏制了沙俄侵略的野心;1689年,他派代表與沙俄代表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部邊界線(第一次確定了我國和外國的國界線);平定了回疆、準噶爾等貴族的叛亂,並對新疆、西藏實行了黨政統治。康熙中期以後,因戰亂而遭到嚴重破壞的手工業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至乾隆年間,江寧、蘇州、杭州、佛山、廣州等地的絲織業都很發達。江南的棉織業、景德鎮的瓷器都達到了歷史高峰。至18世紀中葉,清朝人口也大大增加。

1723年雍正帝登基,雍正初年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意圖復興和碩特汗國而亂,隔年年羹堯與嶽鍾琪等人平定。為此雍正帝佔領部分西康地區,又在西寧與拉薩分置辦事大臣與駐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區。聽從鄂爾泰建議推行改土歸流,廢除具自治性質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數民族。將喀爾喀蒙古併入清朝;於1727年與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確立塞北疆界。1729年聽從張廷玉建議,以傅爾丹與嶽鍾琪兵分二路於科布多對抗準噶爾汗噶爾丹策零,最後於和通泊之戰戰敗。1732年噶爾丹策零東征喀爾喀蒙古,兵至杭愛山,被喀爾喀親王策稜擊敗。1734年清準和談,以阿爾泰山為界,西北大致和平。

1735年弘曆繼位,即乾隆帝。這位皇帝真不咋地,但是自己稱自己是十全老人。乾隆帝執政期間,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樹,為鞏固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清朝鼎盛局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是在他統治期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也逐步落後世界的浪潮。

清朝對中國的歷史貢獻


清朝對中國的歷史貢獻


英國為了打開清朝市場,在1840年,發動了鴉片戰爭,清朝戰敗,被迫求和。1851年於廣西金田起義,聯和天地會、三合會北伐(太平天國)。1856年,英國藉口“亞羅號事件”、法國藉口“馬神甫事件”共同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84年,清朝和法國為越南(安南)主權爆發中法戰爭。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最後以清軍落敗而告終。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北京被聯軍佔領,劫殺擄掠。慈禧太后率光緒皇帝西逃,慈禧認為此禍乃義和團引起,遂頒佈剿滅義和團的命令。最終義和團運動在清軍與八國聯軍的聯合剿殺下失敗。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於南京宣佈立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2月12日,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佈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袁世凱政府,清朝滅亡。

清朝對中國的歷史貢獻


雖然,清朝後期和西方列強較量都以失敗告終,但是我們不能否定它對國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貢獻。東北與俄羅斯帝國分界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與外興安嶺,這條疆線直到鄂霍次克海與庫頁島;正北與沙俄分界薩彥嶺、沙畢納依嶺、恰克圖與額爾古納河;西北與哈薩克汗國等西北藩屬國分界薩彥嶺、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至帕米爾高原;西南與印度莫臥兒帝國、尼泊爾、不丹等國分界喜馬拉雅山至野人山;正南大致上與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分界相近,但清朝尚獲得緬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東與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與東海,與朝鮮王朝沿圖們江、鴨綠江分界;清朝還領有臺灣、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諸島(時稱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極盛時期總面積可達1316萬平方公里,至晚清1908年縮水至1135萬平方公里。

清朝對中國的歷史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