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效應: 不要被別人催眠成一個“不行” 的人


暗示效應: 不要被別人催眠成一個“不行” 的人


暗示效應是一種有趣的心理效應,通過重複的暗示,人們會產生與原來的慾望相符的心理,如果我們對著鏡子重複說“我是最出色的,我是最棒的”,那麼一段時間後,我們就會產生一種優越感。相反,如果重複對自己說 "我是一個倒黴蛋,我是糟糕的”,那麼自己就會變得越來越倒黴,越來越沒有能力。這就是暗示效應的神奇魔力。

暗示效應的“欺騙”功效

曾經有位心理學家為了講述暗示效應對人產生的影響,對參加演講的學生做了一個有趣的演示。他首先讓工作人員逐一用水壺為學生手裡的空杯子添加上白開水,然後對大家說:“這是一杯白開水,請大家喝下去。”

過了一會兒,這位心理學家又讓工作人員拿著礦泉水瓶為學生添水,然後對大家說“這是來自法國3000米高山上的礦泉水,請你們品嚐一下是否味道甘甜。”結果,在場的每個人都表示第二杯水比第一杯水更加甘甜。

最後,這位心理學家對學生說:“這兩杯水都是白開水,並且是來自於同個鍋煮開的水。”這就是暗示效應帶給人們奇妙的錯覺。

心理學家就把這種在無對抗條件下,用含蓄、誘導的方法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使人的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的現象稱為暗示效應。


暗示效應: 不要被別人催眠成一個“不行” 的人


暗示效應的產生是因為人的潛意識裡有對事物的看法,當人們進行語言、行為上的暗示時,人們就會將潛意識的看法和他人的暗示聯繫起來,並形成反應。在上面那個實驗裡,水壺和礦泉水就是符合人們日常認知的一種圖像暗示。於是,當心理學家用語言進行暗示的時候,人們就會根據這個先入為主的印象形成錯覺。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身邊充滿了苛刻、尖酸的人,他們習慣用負面的詞語來評價你,每天都對你說“怎麼這麼簡單的事情,你都辦不好”,“你是笨蛋嗎?怎麼腦袋這麼蠢”,“你怎麼這麼差勁呢”……過了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自己漸漸被他人催眠成一個“不行”的人。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呢?心理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結果發現意志力越差,越不自信的人,越會受到他人暗示的影響。換句話說,當一個人非常自信,意志力非常堅定,那麼即使別人對他進行消極的、負面的暗示,他會笑著開玩笑回擊你。

將自己催眠成優秀的人

如果自己不幸被別人暗示成一個“不行”的人,那該怎麼辦呢?方法很簡單,依靠暗示效應,你就可以把自己暗示成一個“行”的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由於兵力不足,臨時決定組織關押在監獄裡的犯人到前線作戰。為此,美國政府還派遣了心理專家對犯人進行戰前的心理輔導,希望這些犯人能以最佳的狀態奔赴前線。

心理學家對監獄裡的犯人作了為期三個月的心理輔導。在訓練期間,心理專家要求犯人每天給自己最親的人寫一封信。但是,這封信的內容是由心理專家統一擬定的,主要內容是犯人在監獄裡的良好表現、改過自新的慾望、如何進步、有著怎麼樣的奮戰慾望,等等。心理專家要求每個犯人都要認真抄寫,並親自郵寄這封信。


暗示效應: 不要被別人催眠成一個“不行” 的人


三個月後,這批犯人被送到前線支援美軍。這時,心理專家又要求他們每天晚上為最親的人寫信。信的內容也是由心理專家指定的,主要是講述他們在戰場上如何英姿颯爽,如何服從紀律,如何英勇殺敵·····

結果,不久後,這批犯人在戰場上的表現絲毫不遜色於正規軍人。他們在戰鬥中的表現都正如他們在信中寫的那樣:服從指揮、勇敢奮戰。

不斷地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人們就會往積極的方向走。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早晨醒來的

那一刻,如果對自己暗示說“我很困,我還需要再睡一會兒”,那麼就會感覺非常疲憊並賴床。相反,儘管非常困,卻對自己暗示說“我還年輕,睡五小時就夠了,我會精力充沛的”,那麼往往可以打起精神起床、而這一天也會是精力充沛的。這就是因為自我暗示而產生的截然不同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