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被鼻咽癌折腾致抑郁,气刀、冷冻等技术让他重拾阳光

#青云计划#

#鼻咽癌##肿瘤#

近6旬的谢伯是某大学教授,2005年确诊鼻咽癌,多种治疗后,遗留下的大量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活,更导致抑郁症。近4年来多次求医效果欠佳,生理和心理疾病不断加重,几欲放弃治疗。于2019年出现晕厥呼叫120急救后到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兼胸部肿瘤内科进行治疗,病情不断改善让他坚定了继续治疗的信心。

欲放弃丨10余年身心折磨,4年求医无果

“过去的十四年来,我没有一天不是身心煎熬的,我曾想着放弃,可老伴不让啊。”谢伯看完冯起校主任的门诊后感慨到。

据谢伯回忆,2005年11月在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确诊鼻咽癌,先后做了放疗、化疗,遗留下饮水呛咳、吞咽功能障碍、流涕、言语含混欠清、张口受限、听力下降、颞颌关节僵硬及下巴麻木不适感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更因此罹患抑郁症。2015年7月起,鼻塞、涕血等症状频繁出现,连呼吸都需要借助张口辅助,连续4年在省内外多家医院寻求诊治,效果均不佳,尤其是每次行鼻咽颅底坏死组织清除术等治疗时,均会出现较多的活动性出血导致手术终止,抑郁症进一步加重,稍有点不好的事,就容易焦躁、多虑,对身边的人也逐渐发起了脾气。

拾信心丨两轮“身心兼治”让他又笑了

“第一次被抢救过来后情绪不好,当时第一想法是不治疗了,可冯起校主任就站在床旁,耐心地听我吼了10多分钟,然后花了半个小时左右跟我沟通,我才同意继续治疗。第二次,我信任他,还找他看,出院后他们还给了我暖心的建议”谢伯说到。

大学教授被鼻咽癌折腾致抑郁,气刀、冷冻等技术让他重拾阳光

教学查房中的冯起校主任(谢伯拍摄)

据冯起校主任介绍,患者于2019年11月,再次出现鼻出血伴发热,自服止血药效果不佳,待出现晕厥才呼120急救电话至南方中西医就诊。入院时意识模糊,伴低氧血症,查鼻咽部+胸部CT考虑鼻咽部癌肿扩大,双肺弥漫性渗出病灶,考虑重症吸入性肺炎,予强效抗感染、化痰、补液抗休克等治疗后,患者才逐渐清醒。经患者同意后,行支气管镜检查肺泡及鼻咽部治疗,由于鼻咽部肿物血运丰富,取鼻咽部活检前先局部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予高频电刀(圈套器)、冷冻活检后即刻在表面予氩气止血,取样病理诊断为炎性坏死伴海绵状血管瘤样血管畸形。后各种症状获得明显改善后出院,并于次月行“血管造影+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止血治疗。

据了解,止血治疗术后2个月,谢伯再次出现大量鲜红色涕血,伴双侧严重鼻塞,于2020年3月出现胸闷气喘严重,由于信任,再次找到冯起校教主任就诊,经缜密研讨后,行支气管镜下鼻咽部肿物切除术,术后康复出院,往后在门诊随访中了解到,鼻咽通气功能恢复,一直未再出血,鼻塞、口干症状也得到明显缓解。考虑谢伯对生活质量要求高,冯起校教主任手把手教谢伯临时性经口插胃管鼻饲,既防止了误吸,也改善了营养,让谢伯恢复了笑容,重拾康复治疗信心。

医患情丨冯起校:换位思考,医身更要医心

据冯起校主任介绍,谢伯的鼻咽部海绵状血管瘤伴坏死,运用的支气管镜引导高频电刀圈套器、氩气刀、冷冻等综合治疗切除术在国内外报道均较少,有创伤小,安全,经济等优势,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获益。另一方面,很多鼻咽癌根治性放化疗后的患者会出现声带麻痹,导致反复误吸肺部感染,定期行支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可减少患者住院次数,也提高了生活质量。

“肿瘤患者自身困扰较大,身与心的治疗,都不可或缺”冯起校主任讲到,疾病治疗指南只是“教科书”式参考,在针对实际个案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个性化、患者获益最大的方案。同时,耐心沟通在治疗过程中非常关键,一方面是医务人员的职责,另一方面能让患者坚定信心,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大学教授被鼻咽癌折腾致抑郁,气刀、冷冻等技术让他重拾阳光

专家简介

大学教授被鼻咽癌折腾致抑郁,气刀、冷冻等技术让他重拾阳光

冯起校 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二科(胸部肿瘤科)/呼吸科主任。广东省呼吸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呼吸及危重症、胸部肿瘤的诊治,在国内知名。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内镜培训基地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胸膜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海医会肺病现场评价培训基地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委员会基层医院工作组副组长,广州抗癌协会介入呼吸病学主任委员,中华呼吸病学会介入肺脏病学全国委员,国家卫健委四级呼吸内镜技术评审专家,中国抗癌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介入委员会委员等学术任职。在 SCI、《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 80 篇,主编书籍 5 部,参编书籍 6 部,以第一完成人获省市成果奖 10 项。

医疗特长:肺部肿瘤、胸腔积液、支气管胸膜瘘、慢阻肺、哮喘的诊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