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八旗制度取消?

吳jn


八旗制度沒有被取消過,一直到大清王朝結束才覆滅的。

八旗制度建立在“兵民合一”的基礎上,入關前沒有兵餉規定。天聰四年皇太極說:“滿洲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耕戰二事,未嘗偏廢。”當時,興京(今遼寧新賓)內城居宗室勳戚,外城居宿衛親兵萬餘。此外遠近十餘萬戶,散處遼河東西,無事耕獵,有事徵調,徵調時所發行糧也很有限。清統治全國以後,八旗兵餉的主要形式是坐糧,包括錢、糧兩部分,從徵時發給部分行糧。八旗兵丁按其兵種可分為親軍、前鋒、護軍、領催、馬甲、步兵、炮甲、養育兵、匠役等,其兵餉的數量亦有所差別,且時有增損。

  清軍入關,滿族人口大量湧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區,為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閒散人口的生活,從順治元年底至康熙四年清政府共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圈地運動(見圖地令),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官兵三次共分得旗地二百三十三萬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畝。八旗兵丁的份地為五晌(一晌約六畝),終清沒有大的變化。兵丁份地大多數靠本人帶同家屬從事耕種,後迫於生計被典押出去。清初規定旗民不交產,幾經反覆,直到光緒三十一年才最後取消禁令。

  清統治全國以後,由於八旗制度的嚴重束縛,八旗兵丁生計日漸拮据。八旗生計問題主要是北京正身旗人的生活問題。康熙、雍正時業已出現,乾隆初更趨嚴重,從而引起清統治集團的嚴重關注。康熙、雍正時曾先後賞賜銀兩數次,但不久即罄盡無餘,於是增加兵額,擴大食餉面。雍正二年始設教養兵,後改稱養育兵,給予錢米。光緒時養育兵共計27408人,清末達到29407人。乾隆時曾准許京城和各省駐防漢軍八旗出旗為民,令其各得生計。但直至清末,八旗生計問題非但沒有解決,而且陷於貧困的境地。

  八旗制度從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清朝覆滅,共存在296年。它是清王朝統治全國的重要軍事支柱,曾在中國歷史上起過積極和進步的作用,為發展和鞏固多民族統一的國家、為保衛邊疆防止外來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滿族社會的發展,更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隨著歷史的嬗變,八旗制度中落後的一面也日益明顯,嚴重地束縛了滿族人民的發展,在征戰中的作用也愈來愈小。八旗制度與清王朝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經過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個歷史過程。


拖鞋軍師


八旗制度根本就沒有取消,它是隨著清王朝的滅亡而隨之消失的。

可以說,八旗制度是清王朝崛起的根本,也是清王朝衰敗的誘因。

對於中國古代史或者清史熟悉的朋友,一定對八旗制度有過一定的瞭解。我們都知道,八旗制度最開始起源於滿洲人,也就是女真人打獵時的一種組織形式,是一種滿洲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它主要表現為打仗的時候就是軍人,而在和平時期就是平民。

那麼八旗制度是怎麼衰敗了呢?

再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八旗是那些。八旗最開始並不是八旗,而是四旗,在明萬曆二十幾九年,也就是1601年,努爾哈赤進行部隊整編,於是出現了黃、白、紅、藍四旗。後來又在1615年,在原來四旗的基礎上增加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於是四旗制度也就正式確立了。

等到清軍入關後,清朝的統治者又將漢人和蒙古人分別設立了蒙古八旗和漢八旗,和之前滿洲的八旗合稱八旗。

八旗是清朝所仰仗的重要勢力,在保證國內安寧和對外抗敵上,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到了1750年前後,八旗基本上遍佈全國,實現了對權貴各地的控制。

但既然這樣,八旗制度怎麼就衰敗了呢,這當然和清王朝的統治與政策分不開。更與八旗制度本身的弊端分不開。

清朝人關後,八旗開始圈地,將一些好的地全都佔為己有,而且皇家也免除了八旗子弟的徭役和賦稅。長久下去,八旗子弟也就變得墮落、頹敗,毫無戰鬥力了。

我們知道,清朝後期,漢人的軍隊已經有了壓倒性的優勢,像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練的新軍等。清王朝和八旗制度互相成就,也必定一起衰亡。

當然,因為本人的學識問題,肯定存在缺漏,歡迎大家來交流。


遲遲看歷史


題主,我是老實人,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滿洲八旗制度一直到到清朝滅亡才消失的,那麼滿洲八旗軍為什麼由強至弱由盛而衰?

首先,清政府對新的國家環境沒有清醒的認識。

清軍入關後,八旗軍從部族軍隊變為了國家軍隊、從戰爭時期進入了相對和平時期、從冷兵器時代進入了火器時代。而清政府並沒有從根本上適應這些轉變,將“軍民合一”的八旗制度沿用下來,滿足於國內安定的形勢,疏於學習近代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編制體制和軍事思想,使自己的軍隊處於落後狀態。

其次,當迫於現實進行改革時,往往以錯誤的思想作指導。

頑固守舊的清朝統治者在陳腐的八旗制度實在難以維持下去時,不得不對其進行某些局部的改變。但在這種時候,卻往往是從優待八旗貴族、解決旗人生計問題出發,著眼於賙濟八旗老弱病殘,為其提供衣食之需,背離了軍事組織以增強戰鬥力為宗旨的改革方向。此等措施並不能從根本上制止八旗官兵生活水平日益下滑的發展趨勢。



再次,治軍不嚴,訓練鬆垮,姑息成風。

清廷給予八旗官兵特殊的優待政策,也使得“從嚴治軍”的信條在他們身上無法真正實施。事實上,八旗子弟在社會上惹事生非,打架鬥毆,久已成為京城和各八旗軍防地的公害,各級軍官總是加以庇護,地方官吏也很少敢出面拿辦,致使旗營無賴的氣焰愈加囂張。八旗軍的訓練,大都是虛應故事。不僅平日荒廢射箭拉弓,就連三年一次的大閱兵,也不過臨時稍為演習,過後即置而不問。

最後,實行封閉的用人政策。

清政府在各級旗營軍官的安排上,大多是以滿清貴族世代壟斷,對他們加以庇護。甚至存在一定的民族隔離,對廣大漢族及其它民族優秀將領、官兵有猜忌和不信任的心理。致使在多次戰役中,不能發揮出全部的力量,節節敗退,加速了滿清的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